生产汽油调和组分的方法以及由该方法生产的汽油调和组分技术

技术编号:3265583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化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生产汽油调和组分的方法以及由该方法生产的汽油调和组分,该方法包括:(1)将甲醇制丙烯工艺产生的混合芳烃和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产生的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产汽油调和组分的方法以及由该方法生产的汽油调和组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生产汽油调和组分的方法以及由该方法生产的汽油调和组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尾气排放日益严重,为保护环境。我国加快了油品质量升级的步伐。对比国

与国

汽油标准,不难发现我国对清洁汽油的质量标准要求日益严格,尤其是对汽油中的烯烃含量限制更为明显。汽油中的烯烃,尤其是二烯烃,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生产胶质甚至生成沉淀,严重影响汽油的安定性。
[0003]我国汽油调和组分中含70%左右的催化裂化汽油,其烯烃含量高达30%以上,其中也含有少量的、非常活泼的二烯烃,除了易发生聚合反应造成催化剂结焦外,还会对下游汽油加氢精制工艺造成影响。
[0004]目前,生产汽油调和组分的原料主要来自自催化裂解汽油、重整汽油、蒸汽裂解制乙烯的副产汽油、焦化汽油和甲醇制烯烃的副产汽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石油化工领域中副产的芳烃、粗苯等产物主要通过再加工得到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但是副产的芳烃、粗苯等产物仍不能被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0005]CN104449823B公开一种脱除混合芳烃中烯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混合芳烃原料经换热后注入热分离器,将部分重组分通过热分离从底部排出,其它组分通过热分离器上部排出送入非临氢精制反应器与非临氢精制催化剂接触反应以脱除烯烃,可达到显著延长非临氢精制催化剂操作周期的目的。存在的问题是:该方法将混合芳烃中烯烃加氢饱和,作为汽油调和组分,其辛烷值大幅度降低。
[0006]催化裂化工艺中,为了挖掘装置潜能,实现多产丙烯,将反应生成的混合芳烃回炼。CN108299144A公开了一种粗混合芳烃提升管回炼多产丙烯的生产工艺,将粗混合芳烃引入提升管反应器中,使其与催化剂接触并发生反应,然后引入流化床反应器继续反应,最后引入产品分离系统获得丙烯。该方法通过提高丙烯产量,提高原料油的利用率。CN108250032A公开了粗混合芳烃提升管回炼多产异丁烯的生产工艺。在第一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以粗混合芳烃为原料,催化裂化得到高附加值的异丁烯,提高原料油的利用率。第一催化剂包括负载有钒和钨的SAPO

34分子筛、蒙脱土和粘结剂三部分,为粗混合芳烃裂化为异丁烯等烯烃提供了活性中心,促进了异丁烯等烯烃的生成。上述方案存在催化剂结焦速度快,干气多,主产品收率低等问题,降低了混合芳烃的利用率。
[0007]CN104926583B公开了一种粗苯加氢方法,将氢气通过平均孔径为纳米尺寸的孔送入粗苯原料中;将得到的含氢粗苯原料以向上流动的方式送入管式反应器中,在液相加氢处理条件下与装填在管式反应器中的加氢催化剂床层接触。该方法能对粗苯全馏分进行处理,且无需向加氢原料中引入稀释油和/或循环油,不会降低装置的有效处理量。该加氢精制方法能有效抑制加氢过程中催化剂的结焦趋势,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和装置的稳定运转周期,并获得较好的加氢处理效果。但是该方案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等问
题。
[0008]煤基烯烃工艺中,MTP装置副产的混合芳烃中碳数分布较宽,集中于C4‑
C
12
范围,其中环烯烃碳数集中于C6、C7和C8,以C7居多;芳烃碳数集中于C7、C8和C9,以二甲苯(间二甲苯)和三甲苯(1,2,4

三甲苯)居多,含量最高为60%左右。一般需根据产品分布组成,通过精馏系统,将不同馏程产品分离后,采取加氢精制、萃取分离、催化裂解等工艺生产芳烃、烯烃等产品。但以上工艺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尤其是随着MTP工艺运行时间的不同,副产的混合芳烃组分变化范围宽,更增加了该产品的处理难度。而且,混合芳烃中二烯值>10g/(100g)
‑1,影响调和后油品的氧化安定性,如碘值、诱导期和实际胶质等。
[0009]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产生的C
9+
油品中含有大量的烯烃和硫、氮等杂质,胶质含量高,安定性差,一般将C
9+
油品作为低档燃料使用或出售,副产物使用效率低,损失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甲醇制丙烯工艺产生的混合芳烃、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副产的C
9+
油品和混合苯产量大且再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为甲醇制丙烯工艺产生的混合芳烃、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产生的C
9+
油品和混合苯提供一条新的利用途径,提供一种生产汽油调和组分的方法和汽油调和组分及应用,该方法利用甲醇制丙烯工艺产生的混合芳烃、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产生的C
9+
油品和混合苯生产的汽油调和组分具有较低的二烯值和硫含量,以及较高的氧化安定性和辛烷值的优势,并且实现了上述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降低了能耗成本。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生产汽油调和组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0012](1)将甲醇制丙烯工艺产生的混合芳烃和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产生的C
9+
油品进行选择性二烯烃加氢反应,得到混合烃流;所得混合烃流经第一蒸馏得到C
12
以下组分;
[0013]将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产生的混合苯进行第二蒸馏,得到C6以上组分;
[0014](2)将所述C
12
以下组分和C6以上组分混合,得到所述的汽油调和组分,其中,所述C
12
以下组分和C6以上组分的重量比为1:0.5

4.5。
[0015]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由上述方法生产的汽油调和组分。
[0016]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生产汽油调和组分,得到的汽油调和组分具有较高的辛烷值和氧化安定性,以及较低的硫含量;且本专利技术为甲醇制丙烯工艺产生的混合芳烃、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产生的C
9+
油品和混合苯提供了一条新的利用途径,提高了其再利用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能耗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001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产汽油调和组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0019](1)将甲醇制丙烯工艺产生的混合芳烃和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产生的C
9+
油品进行选择性二烯烃加氢反应,得到混合烃流;所得混合烃流经第一蒸馏得到C
12
以下组分;
[0020]将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产生的混合苯进行第二蒸馏,得到C6以上组分;
[0021](2)将所述C
12
以下组分和C6以上组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汽油调和组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1)将甲醇制丙烯工艺产生的混合芳烃和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产生的C
9+
油品进行选择性二烯烃加氢反应,得到混合烃流;所得混合烃流经第一蒸馏得到C
12
以下组分;将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产生的混合苯进行第二蒸馏,得到C6以上组分;(2)将所述C
12
以下组分和C6以上组分混合,得到所述的汽油调和组分,其中,所述C
12
以下组分和C6以上组分的重量比为1:0.5

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C
12
以下组分和C6以上组分的重量比为1:0.5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甲醇制丙烯工艺生产的混合芳烃和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产生的C
9+
油品各自独立或混合后进行选择性二烯烃加氢反应。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性二烯烃加氢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40

120℃,优选为60

100℃;反应压力为0.1

1.5MPa,优选为0.5

1MPa;H2与混合芳烃和/或C
9+
油品的体积比为10

100:1,优选为30

80:1;混合芳烃和/或C
9+
油品的总体积空速为1

20h
‑1,优选为5

15h
‑1。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混合芳烃的馏程为30

250℃,优选为35

240℃;二烯值>10重量%,优选为10

30重量%。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
9+
油品中C8及以下组分的含量为3.5

7重量%,优选为4.8

6.5重量%;C
12
及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安贵张伟金政伟雍晓静安良成李云方昕宋彩霞关翀齐静张胜硕武燕娟刘琰赵铁剑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