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逆电路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5495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可逆电路元件,具备:配置在第1输入输出端口与第2输入输出端口之间的第1电感元件;配置在所述第2输入输出端口与地之间的第2电感元件;与所述第1电感元件构成第1并联谐振电路的第1电容元件;与所述第2电感元件构成第2并联谐振电路的第2电容元件;与所述第1并联谐振电路并联连接的电阻元件;和配置在所述第1输入输出端口与所述第1电感元件之间的阻抗调整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高频信号具有不可逆传送特性的不可逆电路元件,特别涉及携带电话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一般被称为隔离器的不可逆电路元件。
技术介绍
在利用由数百MHz到十数GHz频带的移动通信机器、即携带电话或其基地局等中,多使用隔离器等的不可逆电路元件。隔离器,例如配置在移动通信机器的发送阶段的功率放大器与天线之间,防止不需要的信号向功率放大器的逆流,并且稳定功率放大器的负载侧的阻抗。因此,要求隔离器插入损耗特性、反射损耗特性及隔离特性优良。图27表示的是现有的隔离器。该隔离器具有作为铁氧体磁性体的微波铁氧体38;在铁氧体38的一个主面为相互电绝缘状态、并配置为以120°角交叉的3个中心导体31、32、33;与各中心导体31、32、33的一端连接的耦合电容器C1~C3;与中心导体31、32、33的任一个端口(例如P3)连接的终端电阻Rt。各中心导体31、32、33的另一端接地。对铁氧体38在其轴方向上由永久磁石(未图示)施加直流磁场Hdc。由该隔离器,从端口P1输入的高频信号被传送至端口P2,由端口P2进入的反射波被终端电阻Rt吸收而不传送给端口P1。由此,防止天线的伴随阻抗变动的不需要的反射波反进入功率放大器等中。最近,提出了由与上述隔离器不同的等价电路构成的、插入损耗特性及反射损耗特性优良的隔离器(特开2004-88743号)。该隔离器有两个中心导体,被称为2端子对隔离器。图24表示其基本构成的等价电路。该2端子对隔离器具有设置在第1输入输出端口P1及第2输入输出端口P2之间的第1中心电极L1(第1电感元件);与第1中心电极L1在电绝缘状态下交叉并设置在第2输入输出端口P2与地之间的第2中心电极L2(第2电感元件);设置在第1输入输出端口P1与第2输入输出端口P2之间、与第1中心电极L1构成第1并联谐振电路的第1电容元件C1;电阻元件R;设置在第2输入输出端口P2与地之间、与第2中心电极L2构成第2并联谐振电路的第2电容元件C2。第1并联谐振电路设定隔离(反方向衰减)最大的频率数,第2并联谐振电路设定为插入损耗最小的频率数。由第1输入输出端口P1向第2输入输出端口P2传输高频信号时,由于在第1输入输出端口P1与第2输入输出端口P2之间的第1并联谐振电路不共振而第2并联谐振电路共振,因此传送损耗小(插入损耗特性优良)。从第2输入输出端口P2向第1输入输出端口P1逆流的电流,被第1输入输出端口P1和第2输入输出端口P2之间的电阻元件R吸收。图25表示2端子对隔离器的构造的具体例。2端子对隔离器1,按照构成磁电路那样,具备由软铁等的强磁性金属构成的盒体(上侧盒体4、下侧盒体8);永久磁石9;由微波铁氧体20及中心导体21、22构成的中心导体组合体30;搭载中心导体组合体30的层叠基板50。收容永久磁石9的上侧盒体4,是具有上面部4a及四个侧面部4b的大致箱形形状,下侧盒体8是具备底面部8a和左右侧面部8b、8b的コ字状。各盒体4、8上电镀有Ag、Cu等的导电性金属。中心导体组合体30具备圆板状微波铁氧体20、在其上面介由绝缘层(未图示)垂直相交配置的第1及第2中心导体21、22,第1及第2中心导体21、22在交叉部电磁耦合。第1及第2中心导体21、22分别由两条线路构成,各线路的两端部21a、21b、22a、22b以相互分离状态在微波铁氧体20的下面延伸。图26表示层叠基板50的构成。层叠基板50由在背面设置有与中心导体21、22的端部连接的电极51~54的薄板46a;在背面设置有电容器电极55、56及电阻27的电介质薄板41;在背面设置有电容器电极57的电介质薄板42;在背面设置有地电极58的电介质薄板43;设置有输入外部电极14、输出外部电极15及接地外部电极16的电介质薄板45等构成。中心导体连接电极51成为上述等价电路的第1输入输出端口P1,中心导体连接电极52成为第3端口P3,中心导体连接电极53、54成为第2输入输出端口P2。第1中心导体21的一个端部21a介由第1输入输出端口P1(中心导体连接电极51)与输入外部电极14连接。第1中心导体21的另一个端部21b介由第2输入输出端口P2(中心导体连接电极54)与输出外部电极15连接。第2中心导体22的一个端部22a介由第2输入输出端口P2(中心导体连接电极53)与输出外部电极15连接。第2中心导体22的另一个端部22b介由第3端口P3(中心导体连接电极52)与接地外部电极16连接。第1电容元件C1(25)连接在第1输入输出端口P1与第2输入输出端口P2之间,与第1中心导体L1(21)构成第1并联谐振电路。第2电容元件C2(26)连接在第2输入输出端口P2与第3端口P3之间,与第2中心导体L2(22)构成第2并联谐振电路。如果要得到电特性优良的不可逆电路元件,则必须考虑由连接电抗元件的线路所生成的电感、由电极图案间的干扰所生成的寄生电容器等各种因素。在上述2端子对隔离器中,有时不需要的电抗成分会与第1及第2并联谐振电路连接。如果发生此情况,则2端子对隔离器的输入阻抗会与期望值有所偏差,产生与2端子对隔离器所连接的其他电路的阻抗不匹配,从而劣化了插入损耗特性及隔离特性。虽然考虑了不需要的电抗成分,可以决定构成第1及第2并联谐振电路的电感及电容,但仅仅通过改变构成第1及第2中心导体21、22的线路的宽度和间隔等,不能得到与外部电路的最佳的匹配条件。这是由于第1及第2中心导体21、22相互耦合,第1及第2电感元件L1、L2的电感同时变化,难于独立地调整第1及第2输入输出端口P2、P1的输入阻抗的缘故。特别是由于第1输入输出端口P1的输入阻抗的偏差会导致插入损耗的增加,因此必须予以防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调整输入阻抗、插入损耗特性及隔离特性优良的不可逆电路元件。本专利技术的不可逆电路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第1输入输出端口与第2输入输出端口之间的第1电感元件;配置在所述第2输入输出端口与地之间的第2电感元件;与所述第1电感元件构成第1并联谐振电路的第1电容元件;与所述第2电感元件构成第2并联谐振电路的第2电容元件;与所述第1并联谐振电路并联的电阻元件;和配置在所述第1输入输出端口与所述第1电感元件之间的阻抗调整机构。所述阻抗调整机构优选由电感元件和/或电容元件构成,或者由低通滤波器或高通滤波器构成。在所述第2并联谐振电路与地之间,优选连接电感元件。还有,优选在所述第2并联谐振电路与地之间,与电感元件并联连接电容元件。所述第1电感元件及所述第2电感元件,优选由配置在铁氧体磁性体上的第1中心导体及第2中心导体形成。优选所述第1或第2电容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由层叠基板内的电极图案形成。所述阻抗调整机构用的电感元件和/或电容元件优选由所述层叠基板内的电极图案、或者搭载在所述层叠基板上的元件构成。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不可逆电路元件的等价电路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不可逆电路元件的等价电路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不可逆电路元件中所使用的阻抗调整机构的种种例子的等价电路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不可逆电路元件中所使用的阻抗调整机构的种种例子的等价电路的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可逆电路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第1输入输出端口与第2输入输出端口之间的第1电感元件;配置在所述第2输入输出端口与地之间的第2电感元件;与所述第1电感元件构成第1并联谐振电路的第1电容元件;与所述 第2电感元件构成第2并联谐振电路的第2电容元件;与所述第1并联谐振电路并联连接的电阻元件;和配置在所述第1输入输出端口与所述第1电感元件之间的阻抗调整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岸本靖寺胁武文野津稔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