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扭距直流电机的碳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543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碳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大扭距直流电机的碳刷,包括定子、转子、端盖、换向器和引脚,所述转子转动设置在定子的内部,所述端盖固定插接至定子的上端面,所述换向器固定连接在转子的侧壁,所述引脚固定设置在端盖的上端面,所述端盖的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壁插接设置有盒体,所述盒体固定连接在端盖的内壁,所述换向器的侧壁接触设置有碳素棒,所述碳素棒延伸至盒体的内部,所述碳素棒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碳素棒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对碳刷进行拆卸,同时可以在碳刷摩擦至一定程度时,自动防护。自动防护。自动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扭距直流电机的碳刷


[0001]本技术涉及碳刷
,尤其涉及一种大扭距直流电机的碳刷。

技术介绍

[0002]碳刷也叫电刷,作为一种滑动接触件,在许多电气设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碳刷是电动机或发电机或其他旋转机械的固定部分和转动部分之间传递能量或信号的装置,电机转动的时候,将电能通过换相器输送给线圈,由于其主要成分是碳,称为碳刷,它是易磨损的。应定期维护更换,并清理积碳。
[0003]现有技术中,在使用大扭矩直流电机时,对碳刷的磨损较快,需要定期对碳刷进行检修更换,但是由于碳刷需要与换向器接触设置,一般设置在电机的内部,不便维护,正常使用时,在碳刷摩擦到临界程度后无法及时观察。因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大扭矩直流电机的碳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大扭矩直流电机的使用,对碳刷的磨损较快,需要定期对碳刷进行检修更换,但检修时不便拆卸,同时在正常使用时碳刷摩擦到临界程度后无法及时观察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大扭距直流电机的碳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大扭距直流电机的碳刷,包括定子、转子、端盖、换向器和引脚,所述转子转动设置在定子的内部,所述端盖固定插接至定子的上端面,所述换向器固定连接在转子的侧壁,所述引脚固定设置在端盖的上端面,所述端盖的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壁插接设置有盒体,所述盒体固定连接在端盖的内壁,所述换向器的侧壁接触设置有碳素棒,所述碳素棒延伸至盒体的内部,所述碳素棒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碳素棒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碳素棒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碳素棒的右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槽,且所述插槽延伸至盒体的内部,所述插槽的内部插接设置有第二引线,所述第二引线的另一端与引脚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固定杆和限位块,所述盒体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壁,所述盒体的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通孔的内壁,所述限位块转动连接在固定杆的杆壁上,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板接触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内部开设有滑孔,所述第一引线贯穿滑孔设置,所述限位板的侧壁与第一弹簧接触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第三引线和显示灯,所述第三引线固定铺设在端盖的内壁,所述第三引线的一端延伸至盒体的内部,所述显示灯固定连接在端盖的侧壁,所述第三引线的另一端与显示灯固定连接,所述碳素棒的右端侧壁设置有凸块且与第三引线接触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固定环、插杆、第二弹簧、倒钩和弹力绳,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在端盖的内壁,所述盒体滑动连接在固定环的内壁,左侧所述固定环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插杆,所述盒体位于插杆的侧壁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插杆的杆壁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环的侧壁,所述倒钩固定连接在盒体的侧壁,所述弹力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右侧所述固定环的侧壁,所述弹力绳的另一端缠绕设置在倒钩的侧壁。
[0012]优选的,所述插杆的贯穿限位孔延伸至盒体的内部,所述碳素棒的右端侧壁设置凸环,所述凸环与插杆的杆壁接触设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扭距直流电机的碳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大扭距直流电机的碳刷,通过碳素棒右侧壁的凸块与第三引线的一端接触,使第三引线通电,从而使显示灯通电发光,从而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可以对碳素棒进行及时更换。
[0015]2、该大扭距直流电机的碳刷,通过碳素棒右侧壁的凸环与插杆接触,使第二弹簧压缩,从而将插杆挤出至盒体的外侧取消对盒体的限位,使盒体根据弹力绳的拉力沿固定环向右侧滑动,同时第二引线与插槽连接的一端脱离,盒体滑出至端盖的外侧,从而使电机停转,便于提醒工作人员对碳素棒进行更换。
[0016]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便于对碳刷进行拆卸,同时可以在碳刷摩擦至一定程度时,自动防护。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大扭距直流电机的碳刷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局部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大扭距直流电机的碳刷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4中局部C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1定子、2转子、3端盖、4换向器、5引脚、6盒体、7碳素棒、8第一弹簧、9第一引脚、10插槽、11第二引线、12第三引线、13显示灯、14显示板、15固定杆、16限位块、17固定环、18插杆、19第二弹簧、20倒钩、21弹力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实施例1
[0026]参照图1

3,一种大扭距直流电机的碳刷,包括定子1、转子2、端盖3、换向器4和引脚5,转子2转动设置在定子1的内部,端盖3固定插接至定子1的上端面,换向器4固定连接在转子2的侧壁,引脚5固定设置在端盖3的上端面,端盖3的侧壁开设有开口,开口的内壁插接设置有盒体6,盒体6固定连接在端盖3的内壁,换向器4的侧壁接触设置有碳素棒7,碳素棒7延伸至盒体6的内部,碳素棒7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14、固定杆15和限位块16,盒体6的内壁开设有滑槽,限位板14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壁,盒体6的侧壁开设有通孔,固定杆15固定连接在通孔的内壁,限位块16转动连接在固定杆15的杆壁上,限位块16与限位板14接触设置,碳素棒7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第三引线12和显示灯13,第三引线12固定铺设在端盖3的内壁,第三引线12的一端延伸至盒体6的内部,显示灯13固定连接在端盖3的侧壁,第三引线12的另一端与显示灯13固定连接,碳素棒7的右端侧壁设置有凸块且与第三引线12接触设置,碳素棒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8,碳素棒7的右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引线9,第一引线9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槽10,且插槽10延伸至盒体6的内部,插槽10的内部插接设置有第二引线11,第二引线11的另一端与引脚5固定连接,限位板14的内部开设有滑孔,第一引线9贯穿滑孔设置,限位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扭距直流电机的碳刷,包括定子(1)、转子(2)、端盖(3)、换向器(4)和引脚(5),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转动设置在定子(1)的内部,所述端盖(3)固定插接至定子(1)的上端面,所述换向器(4)固定连接在转子(2)的侧壁,所述引脚(5)固定设置在端盖(3)的上端面,所述端盖(3)的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壁插接设置有盒体(6),所述盒体(6)固定连接在端盖(3)的内壁,所述换向器(4)的侧壁接触设置有碳素棒(7),所述碳素棒(7)延伸至盒体(6)的内部,所述碳素棒(7)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碳素棒(7)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扭距直流电机的碳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素棒(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8),所述碳素棒(7)的右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引线(9),所述第一引线(9)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槽(10),且所述插槽(10)延伸至盒体(6)的内部,所述插槽(10)的内部插接设置有第二引线(11),所述第二引线(11)的另一端与引脚(5)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扭距直流电机的碳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14)、固定杆(15)和限位块(16),所述盒体(6)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限位板(14)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壁,所述盒体(6)的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杆(15)固定连接在通孔的内壁,所述限位块(16)转动连接在固定杆(15)的杆壁上,所述限位块(16)与限位板(14)接触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扭距直流电机的碳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旸
申请(专利权)人:艾博澳碳素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