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无线传能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5396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动自行车无线传能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的外侧设置有谐振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内侧设置有发射模块,所述发射模块通过线缆与电流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电流处理模块与电源通过线缆连接。通过设置发射线圈、电流处理模块、电源、元件层和接收线圈,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插拔的充电方式,使用无线传能技术对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减少人们在使用时出现漏电的情况,并且在室外和室内都可以建立无线传能充电区域,充分扩大电动自行车的充电范围,解决在室外充电困难的问题,采用碳粉代替铜丝绕制而成的线圈,并在其铺上封装胶,既能节约成本又能延长线圈的使用年限,无线传能充电的方式更方便人们出行。无线传能充电的方式更方便人们出行。无线传能充电的方式更方便人们出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自行车无线传能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电动自行车无线传能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人们的通勤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汽车并不是人们选择短途出行的必要工具,相反是节能环保以及占地面积小的电动自行车才最方便,但电动自行车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充电。电动自行车充电器长时间暴露,容易被阳光、雨水等自然因素影响以及充电器长时间的充电,都会导致电池老化,还会出现充电器被盗的可能性;充电器均是插头插座的插拔形式,对于缺乏电学常识的人在使用时会有被电的危险性;充电器是电动自行车出行必须携带的物品,而且不同电压电流的充电器不可以混用,因此,出行之后忘带充电器,电动自行车很难得到补充电量的机会,也没有合适的场合能提供电,出行距离不能得到保障。
[0003]为此,急需一种电动自行车无线充电装置,可以安装在停车场、充电站等公共建筑以及自家停车库内供人们使用,方便人们出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电动自行车无线传能充电装置,解决了充电器是电动自行车出行必须携带的物品,而且不同电压电流的充电器不可以混用,因此,出行之后忘带充电器,电动自行车很难得到补充电量的机会,也没有合适的场合能提供电,出行距离不能得到保障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动自行车无线传能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的外侧设置有谐振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内侧设置有发射模块,所述发射模块通过线缆与电流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电流处理模块与电源通过线缆连接,所述发射线圈、谐振线圈、发射模块、电流处理模块和电源均镶嵌在元件层内,所述元件层的下表面与绝缘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6]所述绝缘板的下表面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元件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前轮支撑架和后轮支撑架,所述加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充电计时器和若干个充电状态指示灯,所述前轮支撑架和后轮支撑架内设置有同一车体,所述车体内设置有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通过线缆与接收模块连接,所述接收模块通过线缆与充电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的上方连接有蓄电池。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电池的表面设置有冲电插口,所述车体的正面设置有喇叭,所述车体的把手位置设置有显示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发射线圈与谐振线圈所采用的线圈材质采用碳粉绕制,且表面均匀涂抹有机硅胶粘液。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内置整流电路、升压电路和稳压滤波电路,所述底座材料采用FR

4环氧树脂。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轮支撑架和后轮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明显的充电区域标识,所述前轮支撑架和后轮支撑架的内壁宽度与车轮的宽度保持一致。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电状态指示灯具体为红色与绿色指示灯且红色表示充电中,绿色为满电状态。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绝缘板采用磁感隔绝材料制成且大小与谐振线圈一致,所述接收模块位于谐振线圈的上方。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4]通过设置发射线圈、谐振线圈、电流处理模块、电源、元件层和接收线圈,电网输入电能到电源为整个充电装置提供电能,随即电网的交流电电流处理模块给发射模块供电使其产生方波信号给发射线圈,发射线圈将信号经过谐振线圈发送给接收线圈,随即接收线圈将电能传输到接收模块,使其接收模块通过充电控制模块内置的整流电路、升压电路和稳压滤波电路处理,经过处理后的电能传送给蓄电池进行充电即可,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插拔的充电方式,使用无线传能技术对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减少人们在使用时出现漏电的情况,并且在室外和室内都可以建立无线传能充电区域,充分扩大电动自行车的充电范围,解决在室外充电困难的问题,采用碳粉代替铜丝绕制而成的线圈,并在其铺上封装胶,既能节约成本又能延长线圈的使用年限,无线传能充电的方式更方便人们出行。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发射线圈的状态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系统框图。
[0018]其中:1、发射线圈;2、谐振线圈;3、发射模块;4、电流处理模块;5、电源;6、充电状态指示灯;7、充电计时器;8、前轮支撑架;9、后轮支撑架;10、充电区域;11、加固板;12、元件层;13、绝缘板;14、底座;15、接收线圈;16、接收模块;17、充电控制模块;18、蓄电池;19、语音播放器;20、车体;21、充电插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0]实施例
[002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电动自行车无线传能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线圈1,发射线圈1的外侧设置有谐振线圈2,发射线圈1 内侧设置有发射模块3,发射模块3通过线缆与电流处理模块4连接,电流处理模块4与电源5通过线缆连接,发射线圈1、谐振线圈2、发射模块3、电流处理模块4和电源5均镶嵌在元件层12内,元件层12的下表面与绝缘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22]绝缘板13的下表面与底座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元件层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板11,加固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前轮支撑架8和后轮支撑架9,加固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充电计时器7和若干个充电状态指示灯6,前轮支撑架8和后轮支撑架9内设置有同一车体20,车体20内设置有接收线圈15,接收线圈15通过线缆与接收模块16连接,接收模块16通过线缆与充电控制模块17 连接,充电控制模块17的上方连接有蓄电池18。
[0023]电网输入电能到电源5为整个充电装置提供电能,随即电网的交流电电流处理模块4给发射模块3供电使其产生方波信号给发射线圈 1,发射线圈1将信号经过谐振线圈2发送给接收线圈15,随即接收线圈15将电能传输到接收模块16,使其接收模块16通过充电控制模块17内置的整流电路、升压电路和稳压滤波电路处理,经过处理后的电能传送给蓄电池18进行充电即可,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插拔的充电方式,使用无线传能技术对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减少人们在使用时出现漏电的情况,并且在室外和室内都可以建立无线传能充电区域,充分扩大电动自行车的充电范围,解决在室外充电困难的问题,采用碳粉代替铜丝绕制而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自行车无线传能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线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1)的外侧设置有谐振线圈(2),所述发射线圈(1)内侧设置有发射模块(3),所述发射模块(3)通过线缆与电流处理模块(4)连接,所述电流处理模块(4)与电源(5)通过线缆连接,所述发射线圈(1)、谐振线圈(2)、发射模块(3)、电流处理模块(4)和电源(5)均镶嵌在元件层(12)内,所述元件层(12)的下表面与绝缘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绝缘板(13)的下表面与底座(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元件层(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板(11),所述加固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前轮支撑架(8)和后轮支撑架(9),所述加固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充电计时器(7)和若干个充电状态指示灯(6),所述前轮支撑架(8)和后轮支撑架(9)内设置有同一车体(20),所述车体(20)内设置有接收线圈(15),所述接收线圈(15)通过线缆与接收模块(16)连接,所述接收模块(16)通过线缆与充电控制模块(17)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17)的上方连接有蓄电池(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无线传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逯宪斌李继霜赵小航刘钰孙雨轩孙浩元付世淼邵铭禄张爱跃吴昊诚许智杰张睿思翟志丽李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