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型聚乙烯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5340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塑料薄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菌型聚乙烯膜,包括抗菌LDPE薄膜,抗菌LDPE薄膜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第一LDPE薄膜,第一LDPE薄膜的上表面热粘合有LLDPE薄膜,LLDPE薄膜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第二LDPE薄膜,第二LDPE薄膜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纳米PET薄膜,纳米PET薄膜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第三LDPE薄膜,第三LDPE薄膜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紫外光反射薄膜,紫外光反射薄膜上的表面热粘合有第四LDPE薄膜,第四LDPE薄膜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纳米TiO2薄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LDPE薄膜自身的热粘合性,实现无胶粘层复合,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纳米PET薄膜方便油墨印刷,并通过抗菌LDPE薄膜和纳米TiO2薄膜实现内外双抗菌,抗菌能力显著,安装可靠,可用于各类食品及医疗包装。各类食品及医疗包装。各类食品及医疗包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型聚乙烯膜


[0001]本技术涉及塑料薄膜
,具体为一种抗菌型聚乙烯膜。

技术介绍

[0002]聚乙烯薄膜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半透明的无毒性的绝缘材料,厚度一般在20~100μm,具有良好的耐水性、防潮性,大量用作包装袋和食品袋。聚乙烯薄膜透气率大,无保香性,抗菌能力差,此外,聚乙烯薄膜是惰性材料,难以印刷,必须经处理后,才能印出比较好的效果。
[0003]公开号为CN209365546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医药包装用复合膜,其技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连接的抗菌防水层、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层、BOPA薄膜层、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EVOH薄膜层以及PET薄膜层,相邻层之间均通过胶粘层复合连接。该技术利用胶粘层复合各个层膜,不仅用胶量大、造价高昂,而且工艺复杂,多余的胶粘层也难以回收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型聚乙烯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型聚乙烯膜,包括抗菌LDPE薄膜,所述抗菌LDPE薄膜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第一LDPE薄膜,所述第一LDPE薄膜的上表面热粘合有LLDPE薄膜,所述LLDPE薄膜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第二LDPE薄膜,所述第二LDPE薄膜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纳米PET薄膜,所述纳米PET薄膜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第三LDPE薄膜,所述第三LDPE薄膜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紫外光反射薄膜,所述紫外光反射薄膜上的表面热粘合有第四LDPE薄膜,所述第四LDPE薄膜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纳米TiO薄膜。
[0006]可选的,所述抗菌LDPE薄膜包括有山梨酸改性LDPE薄膜,壳聚糖改性LDPE薄膜,氨基酸银改性LDPE薄膜和尼泊金乙酯改性LDP薄膜中任意一种,所述抗菌LDPE薄膜的厚度为24~40μm。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LDPE薄膜的厚度为50~70μm,所述第一LDPE薄膜、第二LDPE薄膜、第三LDPE薄膜和第四LDPE薄膜的厚度相等。
[0008]可选的,所述纳米TiO2薄膜由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所述纳米PET薄膜和所述TiO2薄膜的厚度比为2:1。
[0009]可选的,所述紫外光反射薄膜由氧化钽薄膜和氧化硅薄膜堆叠而成。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型聚乙烯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利用LDPE薄膜自身的热粘合性,实现无胶粘层复合,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安全无毒,通过纳米PET薄膜方便油墨印刷,并通过抗菌 LDPE薄膜和纳米TiO2薄膜实现内外双抗菌,抗菌能力显著,安装可靠,可用于各类食品及医疗包装;
[0012]2.本技术通过四层LDPE薄膜提供膜厚,降低LLDPE薄膜的用量,节省成本,并通过紫外光反射薄膜反射紫外光来提高纳米TiO2薄膜的光催化能力,显著提高纳米TiO2薄
膜的杀菌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抗菌LDPE薄膜;2、第一LDPE薄膜;3、LLDPE薄膜;4、第二LDPE薄膜;5、纳米PET薄膜;6、第三LDPE薄膜;7、紫外光反射薄膜;8、第四LDPE薄膜;9、纳米TiO2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型聚乙烯膜,包括抗菌 LDPE薄膜1,抗菌LDPE薄膜1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第一LDPE薄膜2,第一 LDPE薄膜2的上表面热粘合有LLDPE薄膜3,LLDPE薄膜3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第二LDPE薄膜4,第二LDPE薄膜4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纳米PET薄膜5,纳米PET薄膜5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第三LDPE薄膜6,第三LDPE薄膜6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紫外光反射薄膜7,紫外光反射薄膜7上的表面热粘合有第四 LDPE薄膜8,第四LDPE薄膜8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纳米TiO2薄膜9。
[0017]抗菌LDPE薄膜1的厚度为28μm。抗菌LDPE薄膜1选用壳聚糖改性 LDPE薄膜,通过添加壳聚糖对LDPE薄膜进行改性,赋予抗菌LDPE薄膜1 抑制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的能力,且具有毒性低、成膜性好、生物相容性好且无抗原性的优点,因与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相似,对其有较好的吸附性和相容性。
[0018]LLDPE薄膜3的厚度为32μm,LLDPE薄膜3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颗粒和低密度聚乙烯颗粒共混吹塑而成,其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颗粒与低密度聚乙烯颗粒的重量份数比为96:1,通过在LLDPE薄膜3添加一定量的低密度聚乙烯颗粒,改善LLDPE薄膜3的透明度。第一LDPE薄膜2、第二LDPE 薄膜4、第三LDPE薄膜6和第四LDPE薄膜8均为60μm的LDPE薄膜。 LDPE薄膜透明度好,且具有很好的热粘合性,可以很好的复合抗菌LDPE薄膜1、LLDPE薄膜3、纳米PET薄膜5、紫外光反射薄膜7和纳米TiO2薄膜9。LLDPE薄膜3比常规的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具有更高的抗拉、抗冲击强度、耐撕裂强度和耐穿刺性,本技术通过四层LDPE薄膜提供厚度,降低 LLDPE薄膜3的用量,达到了节省成本的目的。
[0019]纳米PET薄膜5由纳米氮化钛粉体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颗粒(PET 基体)熔融挤出,纳米PET薄膜5具有很好的阻透性,纳米氮化钛粉体呈纳米尺寸均匀分散PET基体中,对油墨具有很好的结合力,方便油墨印刷。纳米TiO2薄膜9由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薄膜沉积简单,其中,纳米PET薄膜 5和TiO2薄膜9的厚度比为2:1。
[0020]紫外光反射薄膜7由氧化钽薄膜和氧化硅薄膜堆叠而成,为公开技术。其中,氧化硅薄膜位于靠近纳米TiO2薄膜9的一侧。紫外光反射薄膜7可以反射从纳米TiO2薄膜9和第四LDPE薄膜8透过的紫外线,加强纳米TiO2薄膜9接收紫外线量,提高纳米TiO2薄膜的光催化能力,显著提高了纳米TiO2薄膜的杀菌效率。
[00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型聚乙烯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抗菌LDPE薄膜(1),所述抗菌LDPE薄膜(1)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第一LDPE薄膜(2),所述第一LDPE薄膜(2)的上表面热粘合有LLDPE薄膜(3),所述LLDPE薄膜(3)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第二LDPE薄膜(4),所述第二LDPE薄膜(4)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纳米PET薄膜(5),所述纳米PET薄膜(5)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第三LDPE薄膜(6),所述第三LDPE薄膜(6)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紫外光反射薄膜(7),所述紫外光反射薄膜(7)上的表面热粘合有第四LDPE薄膜(8),所述第四LDPE薄膜(8)的上表面热粘合有纳米TiO2薄膜(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型聚乙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LDPE薄膜(1)包括有山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恒生顾锁娟张船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琦罡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