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中药敷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506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中药敷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置入肚脐内的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中药药丸;包覆于该中药药丸内的至少2片导热片:所述导热片通过一中空连杆与电池连接,所述中空连杆的顶部设置有其内设置有电池卡槽的圆柱,所述圆柱的底部设置有连通中空连杆用的第一通孔,所述电池连接导线,所述导线自第一通孔伸入于中空连杆内与导热片连接;及用于贴敷于皮肤表面的医用胶带:所述医用胶带的中部设置有与电池卡槽相配合的电池卡槽上盖。该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中药敷脐装置,药物起效快,且使用方便,能有效帮助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中药敷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中药敷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Wilson病(WD)又称为肝豆状核变性(英文缩写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以过量的铜沉积在脑、肝脏、肾脏等组织中所引起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该病的临床表现为急慢性肝损害、肾脏功能损害及神经系统障碍等为主。肝脏是铜代谢的中心器官,过度沉积的铜损害肝细胞, 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症改变及肝纤维化,临床表现为活动性坏死后肝硬化或代偿性肝硬变。WD肝功能衰竭通常合并腹水,腹水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胀不适,食欲不振、乏力等,易致腹水感染且死亡率较高,如果能改善其临床症状,HLD患者生存质量将可得到提高。故临床上在低铜饮食、药物保肝驱铜的基础上,对 WD患者肝硬化腹水进行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尤为重要。
[0003]肝硬化腹水的西医研究现状:WD作为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发生肝脏病变的根本原因是:肝细胞中ATP7B酶功能缺陷,不能将多余的铜离子从细胞内转运出去,造成游离铜在肝组织内缓慢蓄积。WD患者出生起铜已在肝脏内开始沉积,但多无任何临床症状,可能部分应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5

10岁时细胞质内游离铜逐渐饱和而转移至溶酶体内,引起溶晦体脾胀、破裂。肝细胞变性坏死,部分出现肝纤维组织增生,临床上出现腹水、黄疸、肝功能损害等肝硬化表现。目前认为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血浆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升高、肝淋巴液漏出等是造成WD肝硬化患者发生腹水的常见原因,其中以门静脉高压最为常见。门静脉高压症多是由肝硬化后门静脉血运受阻,血液淤滞和压力高的一种病理状态,也是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腹水的最主要原因。此期患者肝病严重,明显钠水潴留,对利尿剂治疗不敏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浆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外周血管对血管活性物质反应性降低。
[0004]WD肝硬化腹水目前常用利尿剂、白蛋白或放腹水、腹水浓缩回输等治疗,可引起电解质紊乱、感染等问题,或需要一定的设施,应用不方便,因此WD肝硬化腹水的治疗需要更为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作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十分常见,但是,目前,市面上的中药敷脐装置,有的因药物涂层较薄,药效发挥有限;有的制成药丸采用医用胶布贴附于肚脐处,这种中药敷脐装置很容易滑落,且药丸起效慢,很容易导致药物浪费,使用效果同样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中药敷脐装置,药物起效快,且使用方便,能有效帮助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
[000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中药敷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8]用于置入肚脐内的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中药药丸;
[0009]包覆于该中药药丸内的至少2片导热片:所述导热片通过一中空连杆与电池连接,所述中空连杆的顶部设置有其内设置有电池卡槽的圆柱,所述圆柱的底部设置有连通中空连杆用的第一通孔,所述电池连接导线,所述导线自第一通孔伸入于中空连杆内与导热片连接;及
[0010]用于贴敷于皮肤表面的医用胶带:所述医用胶带的中部设置有与电池卡槽相配合的电池卡槽上盖。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中空连杆的底端侧面位置间隔地设置有数个第二通孔,每一导热片对应地插入于每一第二通孔内,且每一导热片末端朝向中药药丸外表面方向设置有散热缺口。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通孔呈条状,所述导热片与中空连杆相连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二通孔相配合的插片,所述导热片的末端呈圆弧状。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池卡槽上盖的周围设置有辅助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药物涂层。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池卡槽上盖的纵向截面呈T字形结构,其与电池卡槽顶部敞口位置卡接。
[00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中药敷脐装置,通过设置电池卡槽及导热片帮助药物起效快,同时设置上盖避免药丸滑脱,使用十分方便。结构简单,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选择性辨证论治运用寒凉药物大黄、芒硝、甘遂、大戟、泽泻入药袋(丸)中,起到透皮吸收,发挥了对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铜毒内聚、湿热瘀结证的清热解毒,利水化痰散结的治疗作用,为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治疗途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中药敷脐装置的医用胶带与卡槽上盖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中药敷脐装置的电池卡槽与导热片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中药敷脐装置的中空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中药敷脐装置的导热片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中药敷脐装置的散热缺口的纵向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电池卡槽上盖;2、医用胶带;3、电池卡槽;4、圆柱;5、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中药药丸;6、中空连杆;7、导热片;8、第二通孔; 9、插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中药敷脐装置做进一步更详细的说明:
[0023]肝豆状核变性是铜不能进行正常代谢排出体外,铜毒蓄积于体内而致发病。中医认为先天不足、肝脾肾亏虚是引起本病的根本原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等可诱发和加重本病。铜毒入里,脏腑功能失调致运化失常,蓄积体内,经过量变到质变,复感毒邪,外受内化而使铜毒加重。发病以青少年多见, 多起病缓慢,逐渐加重。早期以气血亏虚、肝脾肾不足为主,临床期多以湿热蕴结、痰瘀阻络为主要表现。该病为本虚标实证,早期多虚,中后期多实,虚实夹杂。毒邪为害,铜毒、湿热、痰浊、瘀血为标,而变生诸症。
[0024]中医认为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主要责之于肝,肝之功能正常,疏泄有度,胆道无郁滞,胆汁排泄正常。WD因铜油毒邪蓄积于肝,致肝之疏泄失常,胆汁排泄不畅, 湿热铜毒内聚,外溢肌肤而发黄,临床上可见黄疸、转氨酶增高等类似黄疸性肝炎或急性肝坏死症状。痰随气阻,血行不畅,痰浊与瘀血相结,则成“积聚”,临床表现肝脾胖大、肝硬化;毒邪日久不去,留着体内,则可损伤络脉。癥积不愈, 脉络壅塞,正气耗伤,水湿不化而成鼓胀,即肝硬化腹水。
[0025]中药专方在临床实践对WD肝功能的干预作用虽已得到证实,但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患者,由于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胃肠道淤血水肿,腹水压迫,腹部胀气,胃容积减小,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中药敷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置入肚脐内的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中药药丸;包覆于该中药药丸内的至少2片导热片:所述导热片通过一中空连杆与电池连接,所述中空连杆的顶部设置有其内设置有电池卡槽的圆柱,所述圆柱的底部设置有连通中空连杆用的第一通孔,所述电池连接导线,所述导线自第一通孔伸入于中空连杆内与导热片连接;及用于贴敷于皮肤表面的医用胶带:所述医用胶带的中部设置有与电池卡槽相配合的电池卡槽上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腹水用中药敷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连杆的底端侧面位置间隔地设置有数个第二通孔,每一导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娟谢道俊鲍远程杨文明汪瀚韩辉蒋怀周杨波周磊张荣信黄晓峰马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