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桥梁拼宽的新老结构协同受力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478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桥梁拼宽的新老结构协同受力构造,其包括承托件、连接件和固定件,所述承托件一端与新建桥梁的梁体连接,另一端靠近已建桥梁的挑臂根部,所述承托件靠近已建桥梁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承托件上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已建桥梁的挑臂上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件将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承托件和所述已建桥梁的挑臂上。通过上述结构,新建桥梁和已建桥梁实现了结构上的连接,使新建桥梁和已建桥梁协同受力,整体性能好,行车舒适性较高,同时避免了传统的新建桥梁和已建桥梁连接方式中采用大量植筋对已建桥梁造成的破坏,保证了已建桥梁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已建桥梁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已建桥梁的承载力和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桥梁拼宽的新老结构协同受力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桥梁拼宽的新老结构协同受力构造。

技术介绍

[0002]拼宽桥梁是指桥梁整体在横向分期建设,或者在原有桥梁的横向以拼接加宽的方式新建桥梁,最终形成整体桥面的桥梁。拼宽桥梁上部结构常采用的拼接方式分为结构不连接和结构连接两大类。结构不连接的时,受力明确,施工对已建桥梁交通影响小,造价低,但桥梁整体性差,后期养护维修工作量大、舒适性较差。目前大多采用上部结构连接的形式,从而使得上部结构整体受力,舒适性好,桥面防水性好,但现有技术中上部结构连接时,需要对已建桥梁进行大量植筋,容易与已建桥梁的预应力束和主钢筋冲突,对已建桥梁破坏严重,影响已建桥梁的承载力和耐久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拼宽桥梁采用上部结构连接时由于植筋过多容易与已建桥梁的预应力束和主钢筋冲突,对已建桥梁破坏严重,影响已建桥梁的承载力和耐久性,提供一种用于桥梁拼宽的新老结构协同受力构造。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桥梁拼宽的新老结构协同受力构造,其包括承托件、连接件和固定件,所述承托件一端与新建桥梁的梁体连接,另一端靠近已建桥梁的挑臂根部,所述承托件靠近已建桥梁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承托件上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已建桥梁的挑臂上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件将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承托件和所述已建桥梁的挑臂上。
[0006]在本方案中,承托件与新建桥梁的梁体连接,为新建桥梁和已建桥梁的结构连接提供支撑,连接件穿过承托件和已建桥梁,将承托件和已建桥梁进行连接,并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保证连接的稳定性,通过上述结构,新建桥梁和已建桥梁实现了结构上的连接,使新建桥梁和已建桥梁协同受力,整体性能好,行车舒适性较高,同时避免了传统的新建桥梁和已建桥梁连接方式中采用大量植筋对已建桥梁造成的破坏,保证了已建桥梁的承载力和耐久性。
[0007]较佳地,所述用于桥梁拼宽的新老结构协同受力构造还包括减震件,所述减震件设置在所述承托件与所述已建桥梁的挑臂之间,所述减震件用于缓冲所述已建桥梁上部传来的荷载冲击。
[0008]在本方案中,减震件用于缓冲已建桥梁上部传来的荷载冲击,进而减缓了承托件受到的荷载冲击,同时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和行车的舒适性。
[0009]较佳地,所述减震件中心位置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同轴对应设置,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
[0010]在本方案中,已建桥梁的挑臂、减震件和承托件同轴设置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一通孔,用于穿过连接件,使得连接紧密,整体性能好。
[0011]较佳地,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为多个且一一对应,多个所述连接件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多个所述连接件将所述减震件包围。
[0012]在本方案中,连接件不穿过减震件,而是设置在减震的周围,将减震件包围起来,避免了减震件的滑脱,同时多个连接件的设置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0013]较佳地,所述减震件与所述已建桥梁的挑臂之间设置有楔形垫石,所述楔形垫石与所述减震件和所述已建桥梁的挑臂贴合。
[0014]在本方案中,由于已建桥梁的挑臂下侧一般为斜面,与减震件的贴合不够紧密,在减震件与已建桥梁的挑臂之间设置有楔形垫石,楔形垫石的斜面一侧与已建桥梁的挑臂下侧贴合,楔形垫石的水平面一侧与减震件贴合,保证了连接的紧密性。
[0015]较佳地,所述减震件为橡胶支座。
[0016]在本方案中,橡胶支座构造简单,价格低廉,具有一定转动和位移功能,减振效果优越。
[0017]较佳地,所述已建桥梁安装所述固定件的位置开设安装室,所述安装室填充混凝土。
[0018]在本方案中,安装室的开设便于连接件的穿过和固定件的安装,待安装完成后填充混凝土,恢复路面的平整性。
[0019]较佳地,所述承托件为牛腿,所述牛腿根部与所述新建桥梁的梁体焊接或螺栓连接。
[0020]在本方案中,牛腿结构简单,可预制生产,可装配性能好,有效提高施工速度。
[0021]较佳地,所述牛腿与所述固定件之间设置有楔形垫板,所述楔形垫板的水平一侧与所述连接件垂直。
[0022]在本方案中,由于牛腿的下侧一般为斜面,与固定件的贴合不够紧密,在牛腿与固定件之间设置楔形垫板,楔形垫板的斜面一侧与牛腿的下侧贴合,楔形垫板的水平面一侧与固定件贴合,保证了连接的紧密性。
[0023]较佳地,所述连接件为预应力筋,所述固定件为锚具。
[0024]在本方案中,预应力筋通过张拉来产生预应力,且具有一定的自复位作用,使得新建桥梁和已建桥梁的连接更加牢固,同时预应力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荷载冲击,有利于行车舒适。
[0025]较佳地,所述预应力筋外侧设有套管,所述套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0026]在本方案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部先穿过套管,方便之后穿过预应力筋,同时套管用于保护预应力筋,避免预应力筋的锈蚀,有利于提高预应力筋的耐久性。
[0027]较佳地,所述用于桥梁拼宽的新老结构协同受力构造还包括桥面铺装连接部,所述桥面铺装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新建桥梁和所述已建桥梁的梁体挑臂端部的上方。
[0028]在本方案中,桥梁铺装连接部将新建桥梁和已建桥梁的桥面铺装进行连接,使得桥面一体化,有利于行车的舒适性。
[0029]较佳地,所述桥面铺装连接部分为两层,上层为沥青层,下层为混凝土垫层。
[0030]在本方案中,上层为沥青层,防水性能好,有利于桥梁的耐久性,下层为混凝土垫层,抗变形能力强。
[0031]较佳地,所述混凝土垫层内设钢筋,所述钢筋分别植入所述新建桥梁和所述已建桥梁的桥面铺装层内。
[0032]在本方案中,混凝土垫层内设钢筋,钢筋在新老桥之间是连续的,使得新老桥之间也存在力的传递,增加了桥面铺装的整体性,有利于行车舒适。
[0033]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34]本专利技术的承托件与新建桥梁的梁体连接,为新建桥梁和已建桥梁的结构连接提供支撑,连接件穿过承托件和已建桥梁,将承托件和已建桥梁进行连接,并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保证连接的稳定性,通过上述结构,新建桥梁和已建桥梁实现了结构上的连接,使新建桥梁和已建桥梁协同受力,整体性能好,行车舒适性较高,同时避免了传统的新建桥梁和已建桥梁连接方式中采用大量植筋对已建桥梁造成的破坏,保证了已建桥梁的承载力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0036]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已建桥梁1
[0039]第二通孔11
[0040]安装室12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桥梁拼宽的新老结构协同受力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承托件,所述承托件一端与新建桥梁的梁体连接,另一端靠近已建桥梁的挑臂根部,所述承托件靠近已建桥梁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承托件上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已建桥梁的挑臂上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将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承托件和所述已建桥梁的挑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梁拼宽的新老结构协同受力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桥梁拼宽的新老结构协同受力构造还包括减震件,所述减震件设置在所述承托件与所述已建桥梁的挑臂之间,所述减震件用于缓冲所述已建桥梁上部传来的荷载冲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桥梁拼宽的新老结构协同受力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中心位置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同轴对应设置,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桥梁拼宽的新老结构协同受力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为多个且一一对应,多个所述连接件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多个所述连接件将所述减震件包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桥梁拼宽的新老结构协同受力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与所述已建桥梁的挑臂之间设置有楔形垫石,所述楔形垫石与所述减震件和所述已建桥梁的挑臂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桥梁拼宽的新老结构协同受力构造,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轶琰李洞明徐佳袁青峰季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