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4768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33
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属于电力电子及电网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中IGBT尖峰电压吸收能量浪费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IGBT构成的全桥电路,全桥电路的上桥臂和下桥臂各并联一个尖峰电压吸收电路,两个尖峰电压吸收电路用于吸收上、下桥臂中IGBT管的尖峰电压,尖峰电压吸收电路还用于输出一组直流电压实现余电能源利用;所述尖峰电压吸收电路包括电容C1、电解电容C2、电解电容C3、电感L1、电阻R1、稳压管Z1、稳压管Z2、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上桥臂的尖峰电压吸收电路输出余电能源输出端V1+、V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调节技术,属于电力电子及电网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网三相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供电环节不平衡引起的系统三相不平衡,另一类则是由负荷不对称所引起的系统三相不平衡。
[0003]为解决以上问题,在配电网上配置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进行调整,其原理参见图1,通过外接电流互感器CT实时检测配电系统中三相电流,并将系统电流信息发送给内部控制器进行分析处理,以关断系统是否处于不平衡状态,同时计算出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相所需转换的电流值,然后将信号发送给内部IGBT并驱动其动作,将不平衡电流从电流大的相转移至电流小的相,来调整三相负荷分配,使三相负荷趋于平衡,而降低线路损耗,解决变压器单相过载的问题,提高供电质量,改善用电环境。
[0004]现有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中的关键元件IGBT两端易产生尖峰电压,因此,IGBT元件必须设置吸收电路,现有的尖峰电路大致包括C、RC、RCD、LC几种,第一种在每个IGBT两端各并联一个电容C,第二种将电容C变更为电阻R与电容C串联的吸收网络,第三种由电阻R、电容C和二极管D组成吸收网络,第四种由电感L和电容C构成吸收网络,这些的吸收网络的共同特点是利用电容充放电特性吸收尖峰电压,但都存在电容C吸收的尖峰能量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中IGBT尖峰电压吸收能量浪费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包括IGBT构成的全桥电路,全桥电路的上桥臂和下桥臂各并联一个尖峰电压吸收电路,两个尖峰电压吸收电路用于吸收上、下桥臂中IGBT管的尖峰电压,每个尖峰电压吸收电路还用于输出一组直流电压实现余电能源利用;
[0007]所述尖峰电压吸收电路包括电容C1、电解电容C2、电解电容C3、电感L1、电阻R1、稳压管Z1、稳压管Z2、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
[0008]IGBT管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1的一端,IGBT管的发射极同时连接稳压管Z1的阳极、电解电容C2的负极、电解电容C3的正极和稳压管Z2的阴极;
[0009]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同时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
[0010]二极管D1的阴极同时连接稳压管Z1的阴极、电解电容C2的正极,并作为余电能源输出端的正极端V+;
[0011]二极管D2的阳极同时连接稳压管Z2的阳极、电解电容C3的负极,并作为余电能源输出端的负极端V


[0012]优选地,上桥臂的尖峰电压吸收电路输出余电能源输出端V1+、V1

是相对于全桥电路中性点A而言的正负电压。
[0013]优选地,下桥臂的尖峰电压吸收电路余电能源输出端V2+、V2

是相对于全桥电路负极输出端而言的正负电压。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为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的IGBT提供的吸收电路,不但能吸收尖峰电压,还能将剩余的能源利用起来,提供一个能源接口输出到外部,避免能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
技术介绍
所涉及的三相不平衡调节原理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包括IGBT构成的全桥电路,全桥电路的上桥臂和下桥臂各并联一个尖峰电压吸收电路,两个尖峰电压吸收电路用于吸收上、下桥臂中IGBT管的尖峰电压,还用于输出一组直流电压实现余电能源利用;
[0018]所述尖峰电压吸收电路包括电容C1、电解电容C2、电解电容C3、电感L1、电阻R1、稳压管Z1、稳压管Z2、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
[0019]IGBT管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1的一端,IGBT管的发射极同时连接稳压管Z1的阳极、电解电容C2的负极、电解电容C3的正极和稳压管Z2的阴极;
[0020]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同时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
[0021]二极管D1的阴极同时连接稳压管Z1的阴极、电解电容C2的正极,并作为余电能源输出端的正极端V+;
[0022]二极管D2的阳极同时连接稳压管Z2的阳极、电解电容C3的负极,并作为余电能源输出端的负极端V


[0023]本实施方式中共设置两个尖峰电压吸收电路,一个是与上桥臂的三个IGBT并联,另一个是与下桥臂的三个IGBT并联,每个尖峰电压吸收电路提供一个能源再利用接口,分别为V1+、V1

和V2+、V2


[0024]上桥臂的尖峰电压吸收电路输出余电能源输出端V1+、V1

是相对于全桥电路中性点A而言的正负电压。
[0025]下桥臂的尖峰电压吸收电路余电能源输出端V2+、V2

是相对于全桥电路负极输出端而言的正负电压。
[0026]尖峰电压吸收电路利用C1、L1、R1实现尖峰电压的吸收,同时尖峰电压吸收电路具有两条通路,D1、C2为一条通路,D2、C3为另一条与其反向的通路,当出现三相不平衡时,根据不平衡的情况,电流会择一选择两个通路中的一条通路,Z1、Z2分别对C2、C3钳位,以实现相对稳定的输出V+、V

,能源接口与外部负载连接,实现能源的再利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IGBT构成的全桥电路,全桥电路的上桥臂和下桥臂各并联一个尖峰电压吸收电路,两个尖峰电压吸收电路用于吸收上、下桥臂中IGBT管的尖峰电压,每个尖峰电压吸收电路还用于输出一组直流电压实现余电能源利用;所述尖峰电压吸收电路包括电容C1、电解电容C2、电解电容C3、电感L1、电阻R1、稳压管Z1、稳压管Z2、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IGBT管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1的一端,IGBT管的发射极同时连接稳压管Z1的阳极、电解电容C2的负极、电解电容C3的正极和稳压管Z2的阴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同时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清周长民张洪达卞菲周雷凤洋徐志伟赵钢窦龙超王秋实王振浩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