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和对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476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和对讲系统,其中,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包括第一设备和接收第一设备拾音信号的第二设备,第一设备包括壳体和设置于中心位置的麦克风;壳体包括前腔体和后腔体,前腔体和后腔体表面分别分布拾音孔和空气导流孔,空气导流孔与麦克风和拾音孔对应设置,前腔体、后腔体和麦克风共同形成超心性强指向性拾音器;第二设备包括外壳、电路模块和音频输出模块,电路模块接收第一设备的拾音信号和外部输入对讲信号,并将输入信号啸叫处理后输出;近距离无啸叫对讲系统至少包括2个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分别作为主机和子机。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对讲机在微近距离场景语音对话中不会因回声和混响引起啸叫和噪音干扰。对话中不会因回声和混响引起啸叫和噪音干扰。对话中不会因回声和混响引起啸叫和噪音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和对讲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讲机
,具体的涉及一种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和对讲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音频设备中,由于音频设备的采集方式等因素,导致采集到的音频信号存在啸叫。例如,在扩音系统中,麦克风接收的音频信号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由扬声器输出,输出的信号经过反射和/或折射可能重新被麦克风接收,形成正反馈回路。根据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可知,一些频点可能会产生均匀振荡,导致扩音系统的音频信号的功率不断增大,系统不稳定,可能产生声反馈啸叫现象。从而导致音频设备发出令人不悦的声音,音频信号质量低,影响用户体验。并且,回声反馈啸叫现象严重时还可能会损坏音频设备,如烧毁功率放大器和/或扬声器的中高音单元等。特别是在对讲系统的对讲发端和对讲收端的距离过近时。收端播放的语音就有可能反馈至对讲发端形成语音回路,引起自激,进而导致产生啸叫。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和对讲系统,从结构和电路两部分的改进入手,使对讲机在微近距离场景语音对话中实现高品质传输,且不会因回声和混响引起啸叫和噪音干扰,满足特殊微近距离的语音对讲通话聆听要求。
[0004]本专利技术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至少包括第一设备,以及接收第一设备拾音信号和外部输入对讲信号的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至少包括壳体和设置于第一设备中心位置的麦克风;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麦克风前后侧的前腔体和后腔体,所述前腔体的前表面分布若干拾音孔,所述后腔体的后表面分布若干空气导流孔,所述空气导流孔与麦克风和拾音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设备至少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部的电路模块和音频输出模块,所述电路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的拾音信号和外部输入对讲信号,并用于对拾音信号和/或外部输入对讲信号进行啸叫处理,从而将处理后的拾音信号作为外部输出对讲信号输出,以及,将处理后的外部输入对讲信号输出至音频输出模块。
[0005]麦克风、前腔体和后腔体空气导流孔共同形成超心性强指向性拾音器。
[0006]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导流孔为倒梯形通孔,均匀环绕在所述麦克风对应后腔体位置的周长方向,呈完全对称分布。
[0007]进一步的,所述前腔体内嵌加重块,且前腔体内设有吸音棉。
[0008]进一步的,所述麦克风为驻极体麦克风。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设备的指向性系数ρ=0.25+0.75cosθ,其拾音角度范围为轴向105
°
(

3db)和轴向141
°
(

6db)。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模块至少包括耦接的带通放大单元、回声消除单元和音频放
大单元,所述带通放大单元用于耦接第一设备输出的语音信号,并对语音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后输出至回声消除单元;所述回声消除单元的输入端分别耦接输入的外部输入对讲信号和带通放大单元的的语音输出信号,所述回声消除单元用于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回声消除,并对外输出外部输出对讲信号,以及,基于外部输入对讲信号,控制外部输出对讲信号电平;所述音频放大单元的输入端也用于耦接输入的外部输入对讲信号,并将外部输入对讲信号放大和带通滤波后输出至音频输出模块。
[0011]进一步的,所述基于输入的外部对讲信号,控制外部输出对讲信号电平,具体包括:所述回声消除单元若检测到有外部输入对讲信号,则降低外部输出对讲信号电平幅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语音信号带通放大单元至少包括运算放大器,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耦接的滤波电容,以及,与运算放大器并联的反馈电容,所述滤波电容和反馈电容分别用于低频滤波和高频滤波。
[0013]进一步的,所述音频放大单元至少包括音频功率放大器,与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耦接的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所述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用于滤波。
[001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近距离无啸叫对讲系统,至少包括2个如权利要求1

9任一项所述的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其中,一个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用于耦接外部电源作为主机,其余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作为子机,所述主机与子机之间通过对讲信号线连接,所述对讲信号线至少用于传输主机的对外输出对讲信号和子机的对外输出对讲信号,以及,用于主机为子机提供电源。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拾音体前腔设置吸音棉加减少低频风噪,以及,设置内嵌金属加重块,降低低频共振。
[0017]2、单指向驻极体麦克风设置于拾音器中心位置,对应驻极体麦克风的后腔体设置空气导流孔,与前腔共同形成声波滤波器,单指向驻极体麦克风、前腔体和后腔体空气导流孔共同形成超心性强指向性拾音器。
[0018]3、整体兼顾了语音通话清晰度与噪声抑制,设计语音信号滤波器,同时避免近讲效应的自激啸叫。
[0019]4、通过电路对输入信号进行回声、噪音和静噪处理,减少高频尖锐的回馈啸叫和刺耳噪声,减少低频的回声避免近讲效应和啸叫,以及避免扬声器的放音被拾取后回授给对方引起环路反馈的啸叫发生声。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的结构示意图1;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的结构示意图2;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的第一设备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的第一设备的后侧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设备的前腔体的后侧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超心型性强指向性拾音器指向性测试结果;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超心型性强指向性拾音器灵敏度测试结果;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设备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设备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路模块原理示意图;
[0031]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带通放大单元原理图;
[0032]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回声消除单元原理示意图;
[0033]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音频放大单元原理示意图;
[0034]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近距离无啸叫对讲系统示意图;
[0035]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近距离无啸叫对讲系统原理示意图;
[0036]图中,1

第一设备;11

壳体;111

前腔体;111
‑1‑
拾音孔;111
‑2‑
加重块;111
‑3‑
吸音棉;112

后腔体;112
‑1‑
空气导流孔;112
‑2‑
信号线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设备,以及接收第一设备拾音信号和外部输入对讲信号的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至少包括壳体和设置于第一设备中心位置的麦克风;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麦克风前后侧的前腔体和后腔体,所述前腔体的前表面分布若干拾音孔,所述后腔体的后表面分布若干空气导流孔,所述空气导流孔与麦克风和拾音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设备至少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部的电路模块和音频输出模块,所述电路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的拾音信号和外部输入对讲信号,并用于对拾音信号和/或外部输入对讲信号进行啸叫处理,从而将处理后的拾音信号作为外部输出对讲信号输出,以及,将处理后的外部输入对讲信号输出至音频输出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导流孔为倒梯形通孔,均匀环绕在所述麦克风对应后腔体位置的周长方向,呈完全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腔体内嵌加重块,且前腔体内设有吸音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为驻极体麦克风。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的指向性系数ρ=0.25+0.75cosθ,其拾音角度范围为轴向105
°
(

3db)

轴向141
°
(

6db)。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无啸叫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模块至少包括耦接的带通放大单元、回声消除单元和音频放大单元,所述带通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文武庞坤谈淑琼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鐵三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