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鲜茶叶细胞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464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鲜茶叶细胞水的制备方法,采用干燥冷凝系统进行制备,干燥冷凝系统包括由压缩机、制冷剂储存罐、蒸发冷凝器、制冷剂气液分离器、送风机组、冷热交换器、抽风机组、温湿度测量计、控制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推广价值,本发明专利技术茶叶、鲜茶叶细胞水的制备方法对白茶、红茶、绿茶、普洱茶等进行加工后,成品茶叶含水率低,制备过程中鲜茶叶细胞水收集率高、制备过程不受气候变化影响,使其生产过程易控制、品质质量稳定,通过干燥、冷凝的反复循环,直至鲜茶叶中的细胞水分干燥至成品茶叶要求的标准,一般成品茶叶的含水在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鲜茶叶细胞水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为一种茶叶、鲜茶叶细胞水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制作茶叶有3000多年的历史,2020年全国成品茶叶总产量297万吨,全球成品茶叶产量615万吨。成品茶是指:用茶叶树上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以下称:鲜茶叶)经过加工制作后形成的可以供人们冲泡饮用的茶叶。从茶叶树上采摘下来的鲜茶叶含水量在75

85%,传统延续至今的茶叶加工制作方法制取茶叶的得率为3.7

4.7,即3.7

4.7公斤鲜茶叶才能制得1公斤成品茶,如果取一个中间值4公斤鲜茶叶制得1公斤成品茶,成品茶制取得率为25%,另外的75%都以水的形式挥发到空中,这部分宝贵的水资源也就白白浪费,且由于传统方法制备茶叶的过程会收气候变化的影响,制备的成品茶叶质量不易控制,制备的成品茶叶质量不稳定,含水率高,影响成品茶叶品质。重要的是这部分鲜茶叶中所蕴藏着的水,大部分是以茶叶细胞液的形式存在的,存在于鲜茶叶细胞中的水是一种优质的小分子团可饮用水,经检测,各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饮用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鲜茶叶细胞水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茶叶、鲜茶叶细胞水的制备方法,采用干燥冷凝系统进行制备,干燥冷凝系统包括压缩机、制冷剂储存罐、蒸发冷凝器、制冷剂气液分离器、送风机、冷热交换器、抽风机、温湿度测量计、控制元件;
[0006]包括如下步骤:新鲜茶叶均匀分层且密闭干燥

鲜叶茶挥发出带茶叶细胞水的气体

通过蒸发冷凝器进行制冷分离

生成冷气体和冷凝细胞水;
[0007]所述冷气体通过冷热交换器与压缩机送至的热制冷剂气体进行交换加热,生成的热气体通过抽风机组输送至密闭干燥箱内,对新鲜茶叶进行加热干燥;
[0008]所述冷凝细胞水通过收集容器进行收集后,通过精滤、包装制成鲜茶叶细胞水。
[0009]作为优选,所述制冷剂储存罐中的制冷剂采用在常压下沸点为

26℃,在1kg/cm2压力的条件下沸点为40℃的制冷剂。
[0010]作为优选,新鲜茶叶均匀分层且密闭干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1]S11:将从茶叶树上采摘来的鲜茶叶均匀摊晾在底部透气的网状或孔状的晾盘容器上,晾盘四周的边高出底部1

10cm,上部敞开,摊晾在晾盘上的鲜茶叶厚度1

10cm,且鲜茶叶厚度小于或等于晾盘侧边高度;
[0012]S12:将盛放有鲜茶叶的晾盘容器置入冷凝干燥机的干燥箱中,晾盘容器的数量根据冷凝干燥机中干燥箱的空间大小,上下相邻两层晾盘容器之间留有1

10cm间隔,左右相邻两组晾盘容器之间留有1

10cm间隔。
[0013]作为优选,所述干燥箱内的温度控制在25

80℃,湿度控制在10

95%,冷凝捕水温度在1

25℃。
[0014]作为优选,所述晾盘容器采用圆形晾盘或方形晾盘,圆形晾盘的直径为50

150cm,方形晾盘的长为30

150cm,宽为30

150cm,晾盘也可制成连续运转且底部透气的履带式摊晾干燥方式。
[0015]作为优选,通过蒸发冷凝器进行制冷分离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6]S21:开启冷凝干燥机中干燥冷凝系统,送风机组将干燥箱内已存放的鲜茶叶挥发出来的温湿度较大的气体送至蒸发冷凝器;
[0017]S22:蒸发冷凝器内部是从制冷剂储存罐经密闭管道输送过来的制冷剂液体,外部是送风机组将密闭干燥箱内鲜茶叶挥发出来的温湿度较大的气体,所述气体通过蒸发冷凝器时与蒸发器内部的制冷剂进行冷热交换;
[0018]S23:制冷剂液体吸收鲜茶叶挥发出来的所述温湿度较大的气体所带的热量后即转化为气体,而将热量释放传递给制冷剂后的鲜茶叶挥发出来的温湿度较大的部分气体因释放了热量而冷凝转化为液体,所述液体即为鲜茶叶细胞水。
[0019]作为优选,所述干燥冷凝系统未运行或停机时,制冷剂系统的压力保持在5kg/cm2,常温下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在运行时,蒸发冷凝器中制冷剂的温度控制在

15至

1℃;冷热交换器中制冷剂的温度控制在30

95℃。
[0020]作为优选,步骤S23中在蒸发冷凝器的底部安装有不锈钢积水槽,积水槽用于收集冷凝的鲜茶叶细胞水,积水槽底部有不锈钢管道将鲜茶叶细胞水导出系统外部容器。
[0021]作为优选,冷气体和冷凝细胞水的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2]S31:液态的制冷剂在蒸发冷凝器吸收送风机组输送过来的密闭干燥箱内茶叶挥发出来的温湿度较大气体的热量后转化为气态和液态混合的制冷剂,这部分气态和液态的混合制冷剂通过密封管道输送至制冷剂气液分离器,通过气液分离器将气态制冷剂与液态制冷剂分离,气态制冷剂通过密封管道输送至压缩机进行压缩,制冷剂经压缩后变为温度升高的气体;
[0023]S32:压缩后的高温制冷剂气体通过密封管道输送至冷热交换器,与经过前述蒸发冷凝器后未被冷凝的那部分茶叶挥发出来的气体进行冷热交换,交换后,高温气态制冷剂释放热量给温度较低的、在蒸发冷凝阶段未被冷凝的那部分茶叶挥发出来的冷气体;
[0024]S33:高温制冷剂因释放热量从高温气态转化为液态,该液态制冷剂通过密闭管道回到制冷剂储存罐,完成一次工况循环,再进行下一次循环;而在蒸发冷凝阶段未被冷凝的那部分茶叶挥发出来的冷气体吸收高温制冷剂释放的热量后变为温度较高的气体,通过抽风机组回到密闭干燥箱,对密闭干燥箱内的茶叶进行加热,受加热后的茶叶又挥发出带茶叶细胞水的气体,通过送风机组送至蒸发冷凝器进行下一个循环,反复进行冷凝加热循环,直至将茶叶中80%以上的细胞水分干燥至4

6%,制取茶叶和鲜茶叶细胞水。
[0025]作为优选,步骤S31中制冷剂的温度控制在30

95℃。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1、本茶叶、鲜茶叶细胞水的制备方法中,通过干燥、冷凝的反复循环,直至鲜茶叶中的细胞水分干燥至成品茶叶要求的标准,一般成品茶叶的含水在4

6%之间,本专利技术工艺技术以鲜茶叶为原料制取茶叶和鲜茶叶细胞水的总出率可达到85

97%,即100公斤鲜茶叶
可制取的成品茶叶和鲜茶叶细胞水的合计可达到85公斤至97公斤,其中,成品茶叶20

26公斤,鲜茶叶细胞水65

71公斤,鲜茶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鲜茶叶细胞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干燥冷凝系统进行制备,干燥冷凝系统包括压缩机、制冷剂储存罐、蒸发冷凝器、制冷剂气液分离器、送风机、冷热交换器、抽风机、温湿度测量计、控制元件;包括如下步骤:新鲜茶叶均匀分层且密闭干燥

鲜叶茶挥发气体

通过蒸发冷凝器进行制冷分离

生成冷气体和冷凝细胞水;所述冷气体通过冷热交换器与压缩机送至的热制冷剂气体进行交换加热,生成的热气体通过抽风机输送至密闭干燥箱内,对新鲜茶叶进行加热干燥;所述冷凝细胞水通过收集容器进行收集后,通过精滤、包装制成鲜茶叶细胞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鲜茶叶细胞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储存罐中的制冷剂采用在常压下沸点为

26℃,在1kg/cm2压力的条件下沸点为40℃的制冷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鲜茶叶细胞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新鲜茶叶均匀分层且密闭干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1:将从茶叶树上采摘来的鲜茶叶均匀摊晾在底部透气的网状或孔状的晾盘容器上,晾盘四周的边高出底部1

10cm,上部敞开,摊晾在晾盘上的鲜茶叶厚度1

10cm,且鲜茶叶厚度小于或等于晾盘侧边高度;S12:将盛放有鲜茶叶的晾盘容器置入冷凝干燥机的干燥箱中,晾盘容器的数量根据干燥冷凝机中密闭干燥箱的空间大小,上下相邻两层晾盘容器之间留有1

10cm间隔,左右相邻两组晾盘容器之间留有1

10cm间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叶、鲜茶叶细胞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干燥箱内的温度控制在25

80℃,湿度控制在10

95%,冷凝捕水温度控制在1

2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叶、鲜茶叶细胞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晾盘容器采用圆形晾盘或方形晾盘,圆形晾盘的直径为50

150cm,方形晾盘的长为30

150cm,宽为30

150cm,晾盘也可制成连续运转且底部透气的履带式摊晾干燥方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鲜茶叶细胞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蒸发冷凝器进行制冷分离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21:开启冷凝干燥机中干燥冷凝系统,送风机组将密闭干燥箱内已存放的鲜茶叶挥发出来的温湿度较大的气体送至蒸发冷凝器;S22:蒸发冷凝器内部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普洱山林涧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