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锂离子电池的极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454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形锂离子电池的极柱结构,包括钢壳,所述钢壳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极柱本体的通孔,钢壳的通孔处安装有下绝缘垫,下绝缘垫下端设置有下卡扣,下卡扣卡接在钢壳的底部,下绝缘垫上端设置有上卡扣,上卡扣用于固定卡接铝圈,极柱本体上端套装有密封圈和上绝缘垫,极柱本体卡接在下绝缘垫中心的安装孔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上绝缘垫上设置上下卡扣实现对极柱本体和钢壳的卡接,在钢壳内部铆接,可以保证装配的精度及优良的密封性能,适用于圆形锂离子电池的极柱结构。锂离子电池的极柱结构。锂离子电池的极柱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形锂离子电池的极柱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圆形锂离子电池的极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具有重量轻、电压高、充放电寿命长、自放电率低、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数码相机、手机、电动工具等领域。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汽车用锂离子电池技术已成为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并成为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主攻方向。
[0003]电动汽车的电池使用环境比较恶劣,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要求很高。在目前的电动汽车采用的锂离子电池中,容量大的单体电池运用不多,而容量稍大的单体电池主要采用对极柱、密封垫圈、电池盖板进行挤压的方法来密封极柱,这种挤压式安装结构稳定性差,影响到锂离子电池的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形锂离子电池的极柱结构,在上绝缘垫上设置上下卡扣实现对极柱本体和钢壳的卡接,在钢壳内部铆接,可以保证装配的精度及优良的密封性能,适用于圆形锂离子电池的极柱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圆形锂离子电池的极柱结构,包括钢壳,所述钢壳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极柱本体的通孔,钢壳的通孔处安装有下绝缘垫,下绝缘垫下端设置有下卡扣,下卡扣卡接在钢壳的底部,下绝缘垫上端设置有上卡扣,上卡扣用于固定卡接铝圈,极柱本体上端套装有密封圈和上绝缘垫,极柱本体卡接在下绝缘垫中心的安装孔上。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卡扣呈L形或者T型结构。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卡扣采用包胶的方式与铝圈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卡扣采用超声热熔的方式与铝圈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该极柱结构的组装顺序为:
[0011]S1:在装配治具上将铝圈扣合在下绝缘垫的上卡扣上;
[0012]S2:将钢壳放置在装配治具上,将扣合有铝圈的下绝缘垫扣合在钢壳上,通过下绝缘垫上的下卡扣与钢壳进行卡紧;
[0013]S3:在极柱本体上依次安装密封圈和上绝缘垫,并将装配后的极柱本体放置到装配治具上;
[0014]S4:通过装配治具将装配后的极柱本体安装到钢壳的下绝缘垫上,随后将极柱本体与下绝缘垫铆接在一起得到成品极柱结构。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在S1步骤中,装配治具同时将铝圈和下绝缘垫取出,并将铝圈压入到下绝缘垫的上卡扣上。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在S2步骤中,下卡扣与钢壳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在S3步骤中,上绝缘垫与极柱本体之间为间隙配合,密封圈位于下卡扣和上绝缘垫之间。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在S4步骤中,极柱本体的外圈与下绝缘垫的内圈之间为过渡配合连接。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配治具包括座板,座板的中部固定设置有用于放置钢壳的组装台板,组装台板下方设置有用于装配极柱本体的下装配组件,组装台板上方设置有用于组装下绝缘垫的上装配组件。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装配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座板上的底板,底板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顶板。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装配组件包括上组装台和取件机构,上组装台用于放置下绝缘垫,取件机构用于夹取下绝缘垫和铝圈。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组装台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L形座板,L形座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有L形台板,L形台板滑动连接在L形座板上。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取件机构包括铝圈装配组件和绝缘垫装配组件,铝圈装配组件用于夹取装配铝圈,绝缘垫装配组件用于夹取安放下绝缘垫。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1)在上绝缘垫上设置上下卡扣实现对极柱本体和钢壳的卡接,在钢壳内部铆接,可以保证装配的精度及优良的密封性能,适用于圆形锂离子电池的极柱结构。
[0026](2)采用专门的装配治具对极柱结构进行组装,可以在确保组装精度的同时提高组装的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0027](3)通过第一电机带动丝杆转动,利用丝杆传动的原理带动丝杆座沿着限位杆往复滑动,从而带动转换板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实现将下绝缘垫和铝圈夹持到上组装台上,利用第二电机带动转换板转动,实现对下绝缘垫和铝圈组装位置的转换,实现快速装配。
附图说明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极柱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上卡扣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专利技术上卡扣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本专利技术上卡扣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33]图5是本专利技术装配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5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35]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5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36]图中:1、钢壳;2、下绝缘垫;201、上卡扣;202、下卡扣;3、极柱本体;4、密封圈;5、上绝缘垫;6、铝圈;7、座板;8、底板;9、第一气缸;10、导向杆;11、顶板;12、限位凸块;13、组装台板;14、立板;15、第二气缸;16、限位压板;17、上组装台;18、L形座板;19、第三气缸;20、L形台板;21、U型座;22、第一电机;23、丝杆;24、限位杆;25、丝杆座;26、第二电机;27、转换板;28、第四气缸;29、第一气缸座;30、第一双头气缸;31、铝圈夹板;32、第五气缸;33、第二
气缸座;34、第二双头气缸;35、绝缘垫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圆形锂离子电池的极柱结构,包括钢壳1,钢壳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极柱本体3的通孔,钢壳1的通孔处安装有下绝缘垫2,下绝缘垫2下端设置有下卡扣202,下卡扣202卡接在钢壳1的底部,下绝缘垫2上端设置有上卡扣201,上卡扣201用于固定卡接铝圈6,极柱本体3上端套装有密封圈4和上绝缘垫5,极柱本体3卡接在下绝缘垫2中心的安装孔上。上卡扣201呈L形或者T型结构。
[0039]请参阅图3所示,上卡扣201采用包胶的方式与铝圈6固定连接。
[0040]请参阅图4所示,上卡扣201采用超声热熔的方式与铝圈6固定连接。
[0041]该极柱结构的组装顺序为:
[0042]S1:在装配治具上将铝圈6扣合在下绝缘垫2的上卡扣20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形锂离子电池的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壳(1),所述钢壳(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极柱本体(3)的通孔,钢壳(1)的通孔处安装有下绝缘垫(2),下绝缘垫(2)下端设置有下卡扣(202),下卡扣(202)卡接在钢壳(1)的底部,下绝缘垫(2)上端设置有上卡扣(201),上卡扣(201)用于固定卡接铝圈(6),极柱本体(3)上端套装有密封圈(4)和上绝缘垫(5),极柱本体(3)卡接在下绝缘垫(2)中心的安装孔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形锂离子电池的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扣(201)呈L形或者T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形锂离子电池的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扣(201)采用包胶的方式与铝圈(6)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形锂离子电池的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扣(201)采用超声热熔的方式与铝圈(6)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形锂离子电池的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极柱结构的组装顺序为:S1:在装配治具上将铝圈(6)扣合在下绝缘垫(2)的上卡扣(201)上;S2:将钢壳(1)放置在装配治具上,将扣合有铝圈(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檀维徐立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力翔电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