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摩擦片取力器性能试验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4437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速器摩擦片取力器性能试验装置及方法,属于取力器性能测试的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输入传感器、传动轴、输出传感器、负载电机、气压调节机构和计算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试变速箱的输入轴连接;输入传感器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试变速箱的输入轴之间,用于测量主试变速箱的输入转速;安装在主试变速箱上的摩擦片取力器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与负载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输出传感器安装在传动轴与负载电机的输出轴之间,用于测量摩擦片取力器的输出扭矩;气压调节机构与摩擦片取力器的进气口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确定摩擦片取力器的设计输出扭矩是否与整车气压和转速匹配。和转速匹配。和转速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器摩擦片取力器性能试验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取力器性能测试的
,具体公开了一种变速器摩擦片取力器性能试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摩擦片取力器是专用汽车、特种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摩擦片取力器可以实现整车运行的过程中进行挂挡操作。摩擦片取力器的可靠性将直接关系到整车的安全性能、舒适性,影响到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摩擦片取力器性能试验是摩擦片取力器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市场上由于摩擦片取力器的设计输出扭矩与整车气压和转速不匹配,导致摩擦片取力器出现异响及早期失效,造成摩擦片取力器功能丧失,使得整车无法使用。现行的行业标准Q/ZZ 11401—2013《汽车用取力器总成》中未进行摩擦片取力器性能试验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确定摩擦片取力器的设计输出扭矩是否与整车气压和转速匹配,前期为了解决此问题,需在整车上进行多次试验,这样既浪费时间也损坏了许多的摩擦片取力器,造成资源浪费,有时最后结果还是不理想,缩短了摩擦片取力器寿命,也给摩擦片取力器设计带来了许多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器摩擦片取力器性能试验装置及方法,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无法确定摩擦片取力器的设计输出扭矩是否与整车气压和转速匹配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种变速器摩擦片取力器性能试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输入传感器、传动轴、输出传感器、负载电机、气压调节机构和计算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试变速箱的输入轴连接;输入传感器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试变速箱的输入轴之间,用于测量主试变速箱的输入转速;安装在主试变速箱上的摩擦片取力器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与负载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输出传感器安装在传动轴与负载电机的输出轴之间,用于测量摩擦片取力器的输出扭矩;气压调节机构与摩擦片取力器的进气口连接;计算机与驱动电机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转速,与输入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输入转速的测量值,与输出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输出扭矩的测量值,与负载电机连接用于控制负载电机的扭矩,与气压调节机构连接用于控制摩擦片取力器的进气气压。
[0005]进一步地,传动轴与负载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扭矩工装连接;扭矩工装包括负载电机连接筒、中间转换盘和传动轴连接环;负载电机连接筒包括筒体以及设置在筒体两端的连接盘Ⅰ和连接盘Ⅱ;连接盘Ⅰ上设置有凹止口,凹止口的外侧设置有通孔Ⅰ;负载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法兰,法兰的凸止口与连接盘Ⅰ的凹止口配合定位,法兰的通孔与连接盘Ⅰ的通孔Ⅰ通过螺栓连接;连接盘Ⅱ上设置有凸止口,凸止口的外侧设置有通孔Ⅱ;中间转换盘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止口和凸止口,凸止口位于凹止口内,凹止口外侧设置有通孔Ⅲ,凹止口和凸止口之间设置有通孔Ⅳ;连接盘Ⅱ的凸止口与中间转换盘的凹止口配合定位,通孔Ⅱ和通孔Ⅲ通过螺栓连接;传动轴连接环上设置有通孔

,传动轴连接环套设在中间转换
盘的凸止口外,高于或低于凸止口,通孔

、通孔Ⅳ以及传动轴上法兰的通孔通过螺栓连接。
[0006]进一步地,驱动电机、输入传感器、输出传感器、负载电机均设置在支撑座上。
[0007]进一步地,支撑座设置在底座上。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变速器摩擦片取力器性能试验方法,基于上述变速器摩擦片取力器性能试验装置实施,包括下述步骤:S1,确定摩擦片取力器处于空挡状态,在计算机中输入负载电机的预设扭矩、驱动电机的预设转速以及气压调节机构的预设气压,预设扭矩为摩擦片取力器的设计输出扭矩,预设转速和预设气压为预安装该摩擦片取力器的车辆的最大气压和最大转速;S2,驱动电机按照预设转速运行,使主试变速箱一轴旋转,此时摩擦片取力器的输出端是静止状态,输出扭矩为0;S3,调节摩擦片取力器进气气压至预设气压,摩擦片取力器的进气阀打开,气体进入摩擦片取力器中气缸的过程,为摩擦片取力器输出扭矩建立的过程,若传动轴和负载电机可随摩擦片取力器的输出端旋转,则说明摩擦片取力器的实际输出扭矩可达到设计输出扭矩;若传动轴和负载电机无法随摩擦片取力器的输出端旋转,则说明摩擦片取力器的实际输出扭矩无法达到设计输出扭矩;S4,若摩擦片取力器的实际输出扭矩可达到设计输出扭矩,则计算从驱动电机启动至传动轴和负载电机旋转的时间,为摩擦片取力器的借力时间;若摩擦片取力器的实际输出扭矩无法达到设计输出扭矩,则调节预设转速和预设气压直至传动轴和负载电机可随摩擦片取力器的输出端旋转,此时的预设转速和预设气压为与摩擦片取力器匹配的转速和气压。
[0009]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器摩擦片取力器性能试验装置及方法,可判断摩擦片取力器在整车(此处车辆为打算安装该摩擦片取力器的车辆)最大气压和最大转速下能否达到的设计输出扭矩,从而确定摩擦片取力器的设计输出扭矩是否与整车气压和转速匹配,若摩擦片取力器可达到设计输出扭矩,则在摩擦片取力器输出扭矩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上可确定摩擦片取力器的借力时间;若摩擦片取力器无法达到设计输出扭矩,通过设置不同的气压和转速,可以得到一组摩擦片取力器输出扭矩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通过分析该组曲线可得到与该摩擦片取力器实际匹配的气压和转速,重新确定车辆型号;该装置和方法为摩擦片取力器与整车进行匹配提供了基础,实现了摩擦片取力器参数的量化,有助于延长摩擦片取力器的寿命,也为摩擦片取力器设计人员提供了数据支持。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变速器摩擦片取力器性能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负载电机连接筒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中间转换盘的主视图;图5是图4中B

B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传动轴连接环的主视图;图7是图6中C

C方向的剖视图;图8是摩擦片取力器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摩擦片取力器的性能曲线图。
[0011]图中:1

驱动电机、2

输入传感器、3

传动轴、4

输出传感器、5

负载电机、6

计算机、7

负载电机连接筒、7.1

筒体、7.2

连接盘Ⅰ、7.3

连接盘Ⅱ、8

中间转换盘、9

传动轴连接环、10

支撑座、11

底座、101

主试变速箱、102

摩擦片取力器、102.1

摩擦片取力器输出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速器摩擦片取力器性能试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摩擦片取力器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输入传感器、传动轴、输出传感器、负载电机、气压调节机构和计算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试变速箱的输入轴连接;输入传感器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试变速箱的输入轴之间,用于测量主试变速箱的输入转速;安装在主试变速箱上的摩擦片取力器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与负载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输出传感器安装在传动轴与负载电机的输出轴之间,用于测量摩擦片取力器的输出扭矩;气压调节机构与摩擦片取力器的进气口连接;计算机与驱动电机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转速,与输入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输入转速的测量值,与输出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输出扭矩的测量值,与负载电机连接用于控制负载电机的扭矩,与气压调节机构连接用于控制摩擦片取力器的进气气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摩擦片取力器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轴与负载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扭矩工装连接;扭矩工装包括负载电机连接筒、中间转换盘和传动轴连接环;负载电机连接筒包括筒体以及设置在筒体两端的连接盘Ⅰ和连接盘Ⅱ;连接盘Ⅰ上设置有凹止口,凹止口的外侧设置有通孔Ⅰ;负载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法兰,法兰的凸止口与连接盘Ⅰ的凹止口配合定位,法兰的通孔与连接盘Ⅰ的通孔Ⅰ通过螺栓连接;连接盘Ⅱ上设置有凸止口,凸止口的外侧设置有通孔Ⅱ;中间转换盘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止口和凸止口,凸止口位于凹止口内,凹止口外侧设置有通孔Ⅲ,凹止口和凸止口之间设置有通孔Ⅳ;连接盘Ⅱ的凸止口与中间转换盘的凹止口配合定位,通孔Ⅱ和通孔Ⅲ通过螺栓连接;传动轴连接环上设置有通孔

,传动轴连接环套设在中间转换盘的凸止口外,高于或低于凸止口,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强魏雁军李超贺强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