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装置及空调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4013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除湿装置及空调系统,所述除湿装置包括前置回收盘管,后置回收盘管,换热泵,布置在前置回收盘管与后置回收盘管之间的预冷管和除湿冷凝管,以及湿度传感器和变频室外机;所述前置回收盘管布置在新风进风口一侧;所述前置回收盘管与后置回收盘管通过换热泵相互连通;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后置回收盘管的一侧;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变频室外机电连接;所述预冷管设置在靠近前置回收管的一侧,所述预冷管与外部主机相连;所述除湿冷凝管与变频室外机相连通。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前述除湿装置及二次回风系统。回风系统。回风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湿装置及空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特别涉及除湿装置及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除湿装置由于存在设计的缺陷,导致其在除湿过程中启停频繁,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除湿装置均为单冷源两管制的设计方式,在程序设计上只要温度达到露点以下便会自动停机,以降低冷凝管的能源消耗,但是与除湿装置直接接触的前置风温度波动大,导致除湿装置需要频繁地开启与关闭,以保证除湿效果的持续稳定,此种运行方式能源消耗大,且存在除湿效果不彻底和不稳定的问题。举例而言,在低温水冷降温除湿方式中,要兼职露点温度以下则需要匹配较大的冷盘制冷量,独立系统冷源供给选型都相对较大,能耗较高。然而在实际的项目中,冷热源系统均采用公共区域与净化区域混合统一供给的形式,水温相对偏高,从而引起除湿装置除湿效果差,能耗高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可避免除湿装置在工作中启停频繁的技术改进,但是都难以保证除湿装置在正常工作中除湿效果的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除湿装置除湿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设置于空调系统中靠近新风进风口一侧,所述除湿装置包括前置回收盘管,后置回收盘管,换热泵,布置在前置回收盘管与后置回收盘管之间的预冷管和除湿冷凝管,以及湿度传感器和变频室外机;
[0005]所述前置回收盘管布置在新风进风口一侧;
[0006]所述前置回收盘管与后置回收盘管通过换热泵相互连通;
[0007]所述预冷管设置在靠近前置回收管的一侧,所述预冷管与外部主机相连;
[0008]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后置回收盘管的一侧;
[0009]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变频室外机电连接;
[0010]所述除湿冷凝管与变频室外机相连通。
[0011]其中,所述除湿冷凝管内装载有载冷剂,所述载冷剂为R22,R410A和R32 中的一种。
[0012]其中,所述预冷管由超导热管构成。
[0013]进一步提出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上述除湿装置,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沿新风进风口至出风口方向依次设置的进风段,冷凝段,回风段,风机段,中效过滤段,调温加湿段和出风段,所述除湿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凝段内。
[0014]其中,所述回风段包括两个回风口,两个所述回风口均与外部回风管路相连通,两个所述回风口之间设置有表冷器。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除湿冷凝管的前置位置设置预冷管,以通过预冷管对前置风的温度进行平衡,降低其波动性以及冬季低温条件冷凝侧无法启动的弊端,从而避免由于前置风温度波动性较大,导致除湿冷凝管除湿效率效果不稳定的问题;通过在除湿冷凝管的前置位置设置前置回收盘管和在后置位置设置后置回收盘管,并使二者通过换热泵相互连通,以实现通过前置回收盘管对前置风的热量进行回收,以及通过后置回收盘管对除湿冷凝管的后置风进行调温,免于在整个空调系统中安装多余的调温装置以对后置风进行调温,从而降低对后置风温度调节的能源消耗。在后置回收盘管的一侧设置湿度传感器,并将湿度传感器和变频室外机并入集控中,以通过湿度传感器对除湿冷凝管的后置风的湿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以电信号的方式传输至变频室外机中,变频室外机根据电信号改变其内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从而提高或降低除湿冷凝管的除湿效率,以使除湿冷凝管后置风的湿度保持稳定。
附图说明
[0016]图1所示为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所示为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标号说明:1,前置回收盘管;2,预冷管;3,除湿冷凝管;4,后置回收盘管;5,换热泵;6,新风进风口;7,出风口;8,变频室外机;9,进风段; 10,冷凝段;11,回风段;111,回风口;112,表冷器;12,风机段;13,中效过滤段;14,调温加湿段;15,出风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0]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在除湿冷凝管的前置位置安装前置回收盘管和预冷管,以对前置风的温度进行平衡,降低前置风的温度波动性,从而避免除湿装置受前置风温度波动影响而产生启停频繁的问题。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述前置位置为除湿冷凝管靠近新风进风口的一侧位置;所述后置位置为除湿冷凝管靠近出风口的一侧位置;所述前置风为处于前置位置且需要被除湿的新风;所述后置风为处于后置位置且已经被除湿的新风。
[0022]请参照图1及图2,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设置于空调系统中靠近新风进风口6一侧,所述除湿装置包括前置回收盘管1,后置回收盘管4,换热泵5,布置在前置回收盘管1与后置回收盘管4之间的预冷管2和除湿冷凝管3,以及湿度传感器和变频室外机8;所述前置回收盘管1布置在新风进风口6一侧;所述前置回收盘管1与后置回收盘管4通过换热泵5相互连通;所述预冷管2设置在靠近前置回收管的一侧,所述预冷管2与外部主机相连;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后置回收盘管4的一侧;所述湿度传感器与变频室外机8电连接;所述除湿冷凝管3与变频室外机8相连通。
[0023]在除湿过程中,新风从新风进风口6吹入除湿装置内部而被除湿和调温。具体的,当新风通过前置回收盘管1时,新风中部分的热量被前置回收盘管1 所回收,并通过对新风的部分热量回收而降低新风的温度;
[0024]当新风穿过预冷管2时,由于预冷管2中的冷源由外部主机持续提供,以通过预冷
管2大幅度地降低新风的温度并使新风的温度保持稳定,并且通过前置回收盘管1对新风进行前置调温可有效降低预冷管2消耗的能量;
[0025]由于除湿冷凝管3与变频室外机8相连,以通过变频室外机8对除湿冷凝管3内的载冷剂进行降温,以使除湿冷凝管3的温度降低至露点一下,以实现当被两次调温的新风通过除湿冷凝管3时,由于温度极速下降而使新风中的水分凝结,达到对新风除湿的效果;
[0026]由于前置回收盘管1与后置回收盘管4是通过换热泵5相互连通的,即由前置回收盘管1回收的热量传导至后置回收盘管4内,以当除湿后的新风通过后置回收盘管4时,能够通过后置回收盘管4所释放的热量而升温,以实现对新风的第三次调温。
[0027]湿度传感器设置于后置回收盘管4的一侧,以实时检测除湿冷凝管3后置风的湿度,并由于湿度传感器与变频室外机8是电连接的,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后置风湿度低于或高于预设值时,湿度传感器将检测结果以电信号的方式传输至变频室外机8中,变频室外机8根据电信号提高或降低其内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从而提高或降低除湿冷凝管8的除湿效果,进而达到后置风湿度稳定的效果。经测算,当选用变频室外机8(其内部变频压缩机的工作频率0~100Hz) 与除湿冷凝管3相连通,可有效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设置于空调系统中靠近新风进风口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包括前置回收盘管,后置回收盘管,换热泵,布置在前置回收盘管与后置回收盘管之间的预冷管和除湿冷凝管,以及湿度传感器和变频室外机;所述前置回收盘管布置在新风进风口一侧;所述前置回收盘管与后置回收盘管通过换热泵相互连通;所述预冷管设置在靠近前置回收管的一侧,所述预冷管与外部主机相连;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后置回收盘管一侧;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变频室外机电连接;所述除湿冷凝管与变频室外机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承坤林礼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净鹏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