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高压叉形电流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3956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高压叉形电流表,属一种电流检测表,包括外壳体,外壳体的前端设有叉形部,叉形部的前端安装有红外测温传感器与电压传感器,且叉形部的内部设有柔性线圈,柔性线圈与红外测温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均分别接入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安装在外壳体的内部,且控制电路板还具有天线模块与显示屏模块;叉形部内底前侧安装有屏蔽片。通过在检测仪外壳体的叉形部内安装柔性线圈,并在叉形部的端部安装红外测温传感器、电压传感器,从而使叉形部卡合在电缆外缘时即可同时对电缆电压、电流以及温度进行测量,进而可及时发现异常运行的电缆,有助于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避免因电缆超负荷运行而导致的事故发生。免因电缆超负荷运行而导致的事故发生。免因电缆超负荷运行而导致的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高压叉形电流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流检测表,更具体的说,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无线高压叉形电流表。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配网系统中,对10KV、35KV三芯电缆迁移、改造、电缆识别、维修、故障定位等电力施工时,当打开一个电缆井,或挖开地埋电缆,会发现该处井里或开挖沟里有多条电缆,不知道哪条电缆是带电的,那条电缆是不带电的,若施工挖到有电的电缆,是非常危险的。当从首尾两端及开挖点区分识别出唯一的目标故障电缆后,要在开挖处斩断该条故障电缆;在斩电缆前,目前规程要求是先对电缆进行刺扎,就是利用单枪或双枪刺扎器,在某一方向扎穿三芯电缆的某一条芯线,规程要求是要刺扎两枪,即在电缆外圆的另一120度方向再扎穿该电缆的另一条芯线,当电缆有电,万一扎错,该条电缆在配电输出端会引起跳闸;若在刺扎过程中,一枪同时扎穿两条芯线,该电缆本来带电的话,会造成短路爆炸,引起事故,情况严重还可能危及刺扎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这样的事故每年有多起发生,其经济损失也非常巨大。而目前市面上尚没有检测设备能直接测试高压电缆的电流、温度、电压,当电缆运行超载时,多数表现为电缆发热,长时间运行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因而有必要针对应用于此类情况的电流表结构进行研究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无线高压叉形电流表,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同类电流表无法直接测试电流、温度以及电压等参数,使得高压电缆长时间运行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等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无线高压叉形电流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前端设有叉形部,所述叉形部的前端安装有红外测温传感器与电压传感器,且所述叉形部的内部设有柔性线圈,所述柔性线圈与红外测温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均分别接入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在外壳体的内部,且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具有天线模块与显示屏模块,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还具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内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叉形部内底前侧安装有屏蔽片。
[0006]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外壳体的末端上设有绝缘杆连接口,所述绝缘杆连接口上安装有绝缘伸缩杆。
[0007]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天线模块包括4G天线模块与北斗天线模块,所述4G天线模块与北斗天线模块分别从外壳体的两侧伸出。
[0008]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外壳体上还安装有按键模块,所述按键模块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0009]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电压传感器为非接触式电压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
电压传感器用于感知单位范围内的电场,并以此判断当前的电压强度。
[0010]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外壳体的末端还设有报警指示灯,所述报警指示灯也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0011]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电池仓上安装有电池盖板,且所述外壳体上还设有参数粘贴位与机身编码标贴位。
[0012]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外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扣合而成。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在电流表外壳体的叉形部内安装柔性线圈,并在叉形部的端部安装红外测温传感器、电压传感器,从而使叉形部卡合在电缆外缘时即可同时对电缆电压、电流以及温度进行测量,进而可及时发现异常运行的电缆,有助于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避免因电缆超负荷运行而导致的事故发生,并且电流表的数据还可通过天线模块发射至控制端,从而便于远程实时获取电流表野外检测的相应数据,同时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无线高压叉形电流表结构简单,配合绝缘伸缩杆适于对电缆沟以及高处的电缆进行测量,操作方便,且适于工业化生产,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部件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为外壳体、101为叉形部、2为红外测温传感器、3为电压传感器、4为柔性线圈、5为控制电路板、6为显示屏模块、7为电池仓、8为蓄电池、9为屏蔽片、10为绝缘杆连接口、11为绝缘伸缩杆、12为4G天线模块、13为北斗天线模块、14为按键模块、15为报警指示灯、16为电池盖板、17为机身编码标贴位、18为参数粘贴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20]参考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无线高压叉形电流表,其包括外壳体1,该外壳体可如图4所示的由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扣合而成。并且该外壳体1的前端设有叉形部101,在该叉形部101的前端安装有红外测温传感器2与电压传感器3,如图1所示的,将红外测温传感器2与电压传感器3分别安装在叉形部的两个端头上,同时结合图3与图4所示,外壳体1的叉形部101的内部还需安装柔性线圈4,利用该柔性线圈4可检测10万安培以内的电流,量程非常广,并且前述柔性线圈4还需与红外测温传感器2、电压传感器3均分别接入控制电路板5;将前述控制电路板5也安装在外壳体1的内部,且并且该控制电路板5还具有天线模块与显示屏模块6,显示屏模块6嵌入安装在外壳体1外部,以方便观测,并且前述外壳体1的内部还安装有电池仓7,该电池仓7内安装有蓄电池8,蓄电池8与前述的控制电路板5电连接;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提升前述控制电路板5的抗干扰能力,还可在前述叉形部101内底前侧安装有屏蔽片9。另一方面,为便于使用,还可在上述叉形电流表的基础上增设延伸杆,以适应对电缆沟以及高处的电缆进行测量,且便于操作,具体为首先在外壳体1的末端上增设绝缘杆连接口10,然后在该绝缘杆连接口10上安装有绝缘伸缩杆11,通过绝
缘伸缩杆11即可延长叉形电流表的使用尺寸。前述电压传感器3最好采用非接触式电压传感器3,非接触式电压传感器3用于感知单位范围内的电场,并以此判断当前的电压强度。
[002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流表外壳体1的叉形部101内安装柔性线圈4,并在叉形部的端部安装红外测温传感器2、电压传感器3,从而使叉形部101卡合在电缆外缘时即可同时对电缆电压、电流以及温度进行测量,进而可及时发现异常运行的电缆,有助于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避免因电缆超负荷运行而导致的事故发生,并且电流表的数据还可通过天线模块发射至控制端,从而便于远程实时获取电流表野外检测的相应数据。
[0022]优选的是,上述天线模块包括4G天线模块12与北斗天线模块13,并使4G天线模块12与北斗天线模块13如图2与图3所示的分别从外壳体1的两侧伸出;同时为便于操作,还可在外壳体1上还安装按键模块14,并使该按键模块14与控制电路板5电连接,以便于操作。同时为实现异常报警,还可在所述外壳体1的末端还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高压叉形电流表,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的前端设有叉形部(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形部(101)的前端安装有红外测温传感器(2)与电压传感器(3),且所述叉形部(101)的内部设有柔性线圈(4),所述柔性线圈(4)与红外测温传感器(2)、电压传感器(3)均分别接入控制电路板(5);所述控制电路板(5)安装在外壳体(1)的内部,且所述控制电路板(5)还具有天线模块与显示屏模块(6),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还具有电池仓(7),所述电池仓(7)内安装有蓄电池(8),所述蓄电池(8)与控制电路板(5)电连接;所述叉形部(101)内底前侧安装有屏蔽片(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高压叉形电流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末端上设有绝缘杆连接口(10),所述绝缘杆连接口(10)上安装有绝缘伸缩杆(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高压叉形电流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模块包括4G天线模块(12)与北斗天线模块(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美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鹰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