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3838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3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该加热组件包括基体、红外发热层和测温层;其中,基体用于插入气溶胶生成制品;红外发热层围绕于所述基体外,用于在通电时辐射红外线以加热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该加热组件有效提高了加热效率,且加热均匀性较好,避免了气溶胶生成制品局部高温,导致被烧焦的问题。导致被烧焦的问题。导致被烧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雾化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加热不燃烧(Heat Not Burning,HNB)气溶胶生成装置因其具有使用安全、方便、健康、环保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0003]现有的加热不燃烧气溶胶生成装置,其一般包括加热组件和电源组件;其中,加热组件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制品,电源组件与加热组件连接,用于向加热组件供电。现有的加热组件一般采用电阻丝发热元件或导电陶瓷发热元件,加热组件通电时通过热传导方式加热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制品。
[0004]然而,通过热传导加热方式会导致加热组件与气溶胶生成制品接触部分容易产生局部高温,气溶胶生成制品易被烧焦,且现有的加热组件表面结构使得加热组件表面易粘接气溶胶生成制品等污垢,不易清洁;此外,由于气溶胶生成制品的热传导效率较低,导致气溶胶生成制品内外的温度差较大,加热均匀性较差,从而不仅影响口感,且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利用率较低,预热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加热组件通过热传导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易发生气溶胶生成制品被烧焦,以及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加热均匀性较差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加热组件。该加热组件包括基体、红外发热层和测温层;其中,基体用于插入气溶胶生成制品;红外发热层围绕于所述基体外,用于在通电时辐射红外线以加热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
[0007]其中,还包括测温层,围绕于所述基体外,且所述测温层具有电阻温度系数(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TCR)特性。
[0008]其中,还包括测温层,围绕于所述基体外,且所述测温层具有电阻温度系数特性。
[0009]其中,所述测温层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外表面;所述红外发热层设置于所述测温层背离所述基体的一侧表面。
[0010]其中,所述红外发热层的厚度为5

40微米,且所述红外发热层背离所述基体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微纳结构。
[0011]其中,所述红外发热层绝缘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外表面,所述测温层设置于所述红外发热层背离所述测温层的一侧表面。
[0012]其中,还包括:保护层,设置于所述测温层背离所述红外发热层的一侧表面且能使红外线穿过,用于保护所述测温层。
[0013]其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20

200微米;且所述保护层背离所述基体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微纳结构。
[0014]其中,还包括过渡层,设置于所述测温层和所述红外发热层之间。
[0015]其中,所述过渡层的材质为二氧化硅或硅酸盐玻璃;且所述过渡层的厚度为5

10微米。
[0016]其中,所述测温层呈U型分布。
[0017]其中,所述基体呈片状、针状或棒状,所述针状或棒状基体的径向尺寸为1.8

2.5毫米。
[0018]其中,所述基体为绝缘材质。
[0019]其中,所述绝缘材质为陶瓷。
[0020]其中,所述基体包括导电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导电本体的外表面的绝缘层。
[0021]其中,所述导电本体呈片状、针状或棒状,且所述导电本体的材质为金属。
[0022]其中,所述红外发热层由导电相、红外陶瓷粉和玻璃结合相组成。
[0023]其中,所述导电相包括银、银钯合金、不锈钢合金、TiC、ZrC、SiC、TiB2、ZrB2以及MoSi2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红外陶瓷粉包括黑硅、堇青石、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其合成系列尖晶石、稀土氧化物、离子共掺杂钙钛矿、碳化硅、锆英石、氮化硼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该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和电源组件;其中,加热组件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制品;电源组件与加热组件连接,用于向加热组件供电。
[00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该加热组件通过提供基体,以通过基体插入气溶胶生成制品;同时,通过在基体外围绕基体设置红外发热层,以在红外发热层通电时辐射红外线,从而通过辐射的红外线加热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制品;其中,由于红外线的辐射能力较强,不仅能够提高气溶胶生成制品的预热效率,且能够有效降低气溶胶生成制品内外的温度差,从而提高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加热均匀性,避免出现局部高温导致气溶胶生成制品被烧焦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7]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针状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a为图2所示加热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
[0030]图3b是图2所示加热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竖向剖面图;
[0031]图4a是图2所示加热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横向剖面图;
[0032]图4b是图2所示加热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竖向剖面图;
[0033]图5是片状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是图5所示加热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竖向剖面图;
[0035]图7是图5所示加热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竖向剖面图。
[0036]附图说明标记
[0037]气溶胶生成制品A;电源组件10;电路20;加热组件30/30a/30b;基体31;导电本体311;绝缘层312;红外发热层32;测温层33;保护层34;过渡层35。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9]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用于插入气溶胶生成制品;红外发热层,围绕于所述基体外,用于在通电时辐射红外线以加热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温层,围绕于所述基体外,且所述测温层具有电阻温度系数特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层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外表面;所述红外发热层设置于所述测温层背离所述基体的一侧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层的厚度为5

40微米,且所述红外发热层背离所述基体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微纳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层绝缘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外表面,所述测温层设置于所述红外发热层背离所述测温层的一侧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设置于所述测温层背离所述红外发热层的一侧表面且能使红外线穿过,用于保护所述测温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20

200微米;且所述保护层背离所述基体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微纳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层,设置于所述测温层和所述红外发热层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层的材质为二氧化硅或硅酸盐玻璃;且所述过渡层的厚度为5

10微米。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贤武李欢喜胡耀斌李日红周宏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