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硬质吸波材料的吸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372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硬质吸波材料的吸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一种高效硬质吸波材料的吸波结构,包括:底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若干锥体,所述底座上等间距地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锥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台;所述的若干锥体中每一个锥体均与其相邻的锥体相连接,且相邻两锥体的连接处形成沟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底座与锥体采用分离式结构,可实现底座与锥体的快速连接,方便生产组装,且通过凸台与凹槽实现底座与锥体的连接,凸台的外径大于凹槽的内径,连接后相互之间存在挤压作用,使得连接更加紧密,有效防止连接后锥体的脱落。落。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硬质吸波材料的吸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波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硬质吸波材料的吸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磁波吸收材料在信息传播、电子器件、微波辐射防护等民用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电子设备工作频带的增加,人们对宽频吸波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提升吸波材料吸波性能通常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现吸波材料和入射端材料良好的阻抗匹配特性,使电磁能量尽可能进入材料内部,减少界面反射;二是增强材料内部对电磁波的损耗能力,使进入材料内部的电磁能量被快速消耗;三是增强材料对电磁波的散射效应,以增加电磁波与材料的作用次数以及减少沿来波方向反射回去的电磁波比重。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电磁波吸收材料、吸波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工艺复杂,浸渍的吸波剂在聚氨酯基体中分布不均匀,吸波结构的锥体顶部易发生下垂,且在使用过程中,导电的碳粉易脱落,危害测试人员的健康,同时使被测试的电子设备有被短路损坏的风险;2、锥体与底座通常为一体成型,由于形状差异等,不方便生产加工,同时在锥体损坏,需同时更换锥体、底座,无法单独更换锥体或底座,导致材料的浪费,增加生产成本。
[0004]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硬质吸波材料的吸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吸波结构制备工艺复杂,吸波剂分布不均匀、锥体顶部易下垂、导电碳粉易脱落的问题;解决锥体、底座加工不便、无法进行单独更换,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硬质吸波材料的吸波结构,包括:底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若干锥体,所述底座上等间距地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锥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台;所述的若干锥体中每一个锥体均与其相邻的锥体相连接,且相邻两锥体的连接处形成沟槽。
[0007]优选地,所述锥体、底座的材料均为发泡聚丙烯,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凹槽的内径。
[0008]优选地,所述锥体为圆锥形锥体,所述圆锥形锥体的顶部倒圆角,所述的若干圆锥形锥体中相邻的四个圆锥形锥体与底座之间围成弧形槽。
[0009]优选地,所述锥体为角锥形锥体,且所述角锥形锥体的顶部设有一平台。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吸波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将聚丙烯树脂、导电炭黑、稳定剂、成核剂进行混合,加入至挤出机内,经过挤出机熔融共混、拉丝、造粒得到导电聚丙烯微粒。
[0012]其中:所述聚丙烯树脂、导电炭黑、成核剂、稳定剂的重量百分数比分别为:80~
95wt%、5~20wt%、0.1~3wt%、0.5~2wt%。
[0013]S2:将所述导电聚丙烯微粒与分散介质、分散剂、表面活性剂投入至反应釜内,持续加入发泡剂,并进行加热加压,当反应釜内的温度和压力达到预设值后,泄压得到高导电聚丙烯发泡珠粒。
[0014]所述步骤S2中,加入至反应釜内的分散介质与导电聚丙烯微粒的重量比为1.5~3:1、分散剂的用量为导电聚丙烯微粒用量的0.01~2%、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导电聚丙烯微粒用量的0.001~2%。
[0015]S3:将步骤S2中的高导电聚丙烯发泡珠粒加入至成型模具内,通过蒸汽冲刷成型,得到成型吸波结构。
[0016]S4:将所述成型吸波结构放入至烘箱内定型,得到吸波结构。
[0017]优选地,所述聚丙烯树脂为丙烯摩尔百分数≥50%的聚丙烯均聚物或丙烯与至少一种共聚单体的共聚物。
[0018]优选地,所述导电炭黑为经过酚酞酯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的炭黑,且其吸油值DBP值为150ml/100g~600ml/100g、粒径为10~150nm。
[0019]优选地,所述成核剂为二氧化硅和/或滑石粉和/或碳酸钙和/或氢氧化铝和/或硫酸镁和/或硼酸锌,所述稳定剂为硬脂酸钙或硬脂酸锌或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0020]优选地,所述分散介质为去离子水,所述分散剂为高岭土和/或碳酸钙和/或二氧化硅和/或二氧化钛和/或碱式碳酸镁和/或碱式碳酸锌和/或硼酸锌,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或硬脂酸和/或甜菜碱和/或脂肪酸甘油酯;所述发泡剂为空气和/或二氧化碳和/或氮气和/或戊烷和/或氧气。
[0021]优选地,所述成型模具为角锥形或圆锥形。
[0022]采用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硬质吸波材料的吸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底座与锥体采用分离式结构,可实现底座与锥体的快速连接,方便生产组装,且通过凸台与凹槽相配合,实现底座与锥体的连接,凸台的外径大于凹槽的内径,连接后相互之间存在挤压作用,使得连接更加紧密,有效防止连接后锥体的脱落;
[0024]2、锥体与锥体之间形成沟槽,散射效应好,电波吸收能力强,且圆锥形吸波结构的相邻四个圆锥形锥体与底板之间形成弧形槽,且该弧形槽与四个圆锥形锥体的连接处为平滑的弧形面,有效增大电磁波在吸波结构内部的反射次数,提升吸波性能;
[0025]3、生产工艺简便,所得到的角锥形吸波结构、圆锥形吸波结构的吸波能力强、力学表现性能好,且整体硬度高,有效防止锥体顶部易于下垂的问题,延长使用寿命;
[0026]4、可将导电炭黑混合至聚丙烯树脂的内部,使得生产出的吸波结构不存在导电炭黑脱落的问题,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实施例1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实施例1锥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实施例1中300mm高的角锥形吸波结构的吸波性能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实施例2中60mm高的圆锥形吸波结构的吸波性能图。
[0034]其中:底座1、凹槽10、放置位11、锥体2、凸台20、沟槽21、平台22、弧形槽23。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6]实施例1
[0037]请参照图1

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硬质吸波材料的吸波结构,包括:底座1、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若干锥体2,所述底座1上等间距地设置有若干凹槽10,所述锥体2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10相配合的凸台20;底座1与锥体2采用分离式结构,在生产组成时,直接将锥体2底部的凸台20插入至凹槽10内,即可实现底座1与锥体2的快速连接,方便生产组装;在锥体2损坏时,可快速进行更换,无需全部更换,有效节约生产资源。
[0038]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若干锥体2中每一个锥体2均与其相邻的锥体2相连接,且相邻两锥体2的连接处形成有沟槽21。底座1上设置有若干个放置位11,所述放置位11用于安装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硬质吸波材料的吸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若干锥体,所述底座上等间距地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锥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台;所述的若干锥体中每一个锥体均与其相邻的锥体相连接,且相邻两锥体的连接处形成沟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硬质吸波材料的吸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底座的材料均为发泡聚丙烯,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凹槽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硬质吸波材料的吸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为圆锥形锥体,所述圆锥形锥体的顶部倒圆角,所述的若干圆锥形锥体中相邻的四个圆锥形锥体与底座之间围成弧形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硬质吸波材料的吸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为角锥形锥体,且所述角锥形锥体的顶部设有一平台。5.一种吸波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聚丙烯树脂、导电炭黑、稳定剂、成核剂进行混合,加入至挤出机内,经过挤出机熔融共混、拉丝、造粒得到导电聚丙烯微粒;其中:所述聚丙烯树脂、导电炭黑、成核剂、稳定剂的重量百分数比分别为:80~95wt%、5~20wt%、0.1~3wt%、0.5~2wt%;S2:将所述导电聚丙烯微粒与分散介质、分散剂、表面活性剂投入至反应釜内,持续加入发泡剂,并进行加热加压,当反应釜内的温度和压力达到预设值后,泄压得到高导电聚丙烯发泡珠粒;所述步骤S2中,加入至反应釜内的分散介质与导电聚丙烯微粒的重量比为1.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福兰曾民君伍连保聂晶李虎权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隽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