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效果好的连扎支撑辊,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三外壳、第四外壳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的底端面均焊接有支撑架,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后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机箱和第二机箱,且第二固定架的内壁焊接有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内壁焊接有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三外壳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二主动轮、第二连接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第四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内壁均安装有第一主动轮、第一连接轮和第一从动轮,第一主动轮、第一连接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主动轮、第二连接轮和第二从动轮的内壁均安装有支撑辊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操作便捷,后期维护方便快捷和实用性更佳的优点。后期维护方便快捷和实用性更佳的优点。后期维护方便快捷和实用性更佳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效果好的连扎支撑辊
[0001]本技术涉及连扎
,具体为一种润滑效果好的连扎支撑辊。
技术介绍
[0002]轧机是实现金属轧制过程的设备,泛指完成轧材生产全过程的装备,轧机按照辊筒数目可分为两辊、四辊、六辊、八辊、十二辊、十八辊等;按照辊筒的排列方式又可分为“L”型、“T”型、“F”型、“Z”型和“S”型。
[0003]但现有的连扎支撑辊摩擦系数较大,无法快速进行润滑,造成实用性不佳,影响实际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效果好的连扎支撑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润滑效果好的连扎支撑辊,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三外壳、第四外壳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的底端面均焊接有支撑架,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后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机箱和第二机箱,且第二固定架的内壁焊接有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内壁焊接有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三外壳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二主动轮、第二连接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第四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内壁均安装有第一主动轮、第一连接轮和第一从动轮,第一主动轮、第一连接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主动轮、第二连接轮和第二从动轮的内壁均安装有支撑辊本体。
[0006]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共设有四个,且四个支撑架相对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呈矩形阵列分布。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主动轮、第二连接轮和第二从动轮通过第二链条传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动轮、第一连接轮和第一从动轮通过第一链条传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三外壳的内壁均安装有第一辊轴,且第二外壳和第四外壳的内壁均安装有第二辊轴。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的顶端面均嵌入固定有进液管。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的底端面均嵌入固定有出液管。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辊本体,操作人员在对工件进行连扎时,人员将工件放置在支撑辊本体和第二辊轴中后,人员外接电源打开动力装置带动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进行转动时带动支撑辊本体进行转动,转动时工件通过支撑辊本体和第二辊轴进行连扎,且通过第二辊轴加工后到达支撑辊本体和第一辊轴再次进行加工,使加工方便快捷,并
且加工后人员可通过进液管对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内注入润滑有液体,液体进入时对第一主动轮、第一连接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主动轮、第二连接轮和第二从动轮进行润滑,使操作便捷,后期润滑加工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传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第一主动轮;2、第一连接轮;3、第一从动轮;4、第一固定架;5、第二主动轮;6、第二连接轮;7、第二从动轮;8、第一机箱;9、第二机箱;10、第一外壳;11、支撑辊本体;12、第二外壳;13、第三外壳;14、第四外壳;15、第一链条;16、第二链条;17、第二固定架;18、出液管;19、进液管;20、第一辊轴;21、第二辊轴;22、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润滑效果好的连扎支撑辊,包括第一固定架4、第三外壳13、第四外壳14和第二固定架17,第一固定架4和第二固定架17的底端面均焊接有支撑架22,支撑架22共设有四个,且四个支撑架22相对第一固定架4和第二固定架17呈矩形阵列分布,第二固定架17的后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机箱8和第二机箱9,且第二固定架17的内壁焊接有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12,第一固定架4的内壁焊接有第三外壳13和第四外壳14,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13的内壁均安装有第一辊轴20,且第二外壳12和第四外壳14的内壁均安装有第二辊轴21,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12、第三外壳13和第四外壳14的顶端面均嵌入固定有进液管19,第一外壳10、第二外壳12、第三外壳13和第四外壳14的底端面均嵌入固定有出液管18,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13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二主动轮5、第二连接轮6和第二从动轮7,第二主动轮5、第二连接轮6和第二从动轮7通过第二链条16
传动连接,第一主动轮1和第二主动轮5需要提供动力装置以使得其正常工作,并且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第一机箱8和第二机箱9内均安装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的提供司空见惯,其均属于常规手段或者公知常识,在此就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需要或者便利进行任意的选配。动力装置带动第一主动轮1和第二主动轮5发生转动。
[0023]第四外壳14和第二外壳12的内壁均安装有第一主动轮1、第一连接轮2和第一从动轮3,第一主动轮1、第一连接轮2、第一从动轮3、第二主动轮5、第二连接轮6和第二从动轮7的内壁均安装有支撑辊本体11,第一主动轮1、第一连接轮2和第一从动轮3通过第一链条15传动连接,通过设置支撑辊本体11,操作人员在对工件进行连扎时,人员将工件放置在支撑辊本体11和第二辊轴21中后,人员外接电源打开动力装置带动第一主动轮1和第二主动轮5进行转动时带动支撑辊本体11进行转动,转动时工件通过支撑辊本体11和第二辊轴21进行连扎,且通过第二辊轴21加工后到达支撑辊本体11和第一辊轴20再次进行加工,使加工方便快捷,并且加工后人员可通过进液管19对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效果好的连扎支撑辊,包括第一固定架(4)、第三外壳(13)、第四外壳(14)和第二固定架(1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4)和第二固定架(17)的底端面均焊接有支撑架(22),所述第二固定架(17)的后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机箱(8)和第二机箱(9),且第二固定架(17)的内壁焊接有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12),所述第一固定架(4)的内壁焊接有第三外壳(13)和第四外壳(14),所述第一外壳(10)和第三外壳(13)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二主动轮(5)、第二连接轮(6)和第二从动轮(7),所述第四外壳(14)和第二外壳(12)的内壁均安装有第一主动轮(1)、第一连接轮(2)和第一从动轮(3),第一主动轮(1)、第一连接轮(2)、第一从动轮(3)、第二主动轮(5)、第二连接轮(6)和第二从动轮(7)的内壁均安装有支撑辊本体(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效果好的连扎支撑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2)共设有四个,且四个支撑架(22)相对第一固定架(4)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圣耀,支刚,赵先锋,吴有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润辰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