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及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356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及其断路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容置接线框、接线板和螺钉、并允许接线框在其中移动而调节同接线板之间的间距的下接线空间,所述下接线空间对外开口一侧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具有在螺钉拧到无螺牙前、可与螺钉接触配合开始产生抵触力的第一形态、并具有在螺钉从无螺牙前移动至拧到无螺牙时、压住螺钉使其不能脱离接线框的螺纹孔的第二形态。通过缓冲结构,驱动接线框往复移动的螺钉在上拧至极限位置的过程受到限制并能够被定位,可以保持螺钉始终与接线框的螺纹孔保持螺纹配合状态而不会出现过渡上拧,提高接线端子使用的可靠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及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
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及应用有前述安装结构的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低压电器中,一般小型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等低压电器的接线方式采用隧道式,如图1所示,其包括有接线框、螺钉、接线板,同时,小型断路器等低压电器前端或后端或前、后两端上设有壳体空间,接线框、螺钉、接线板被容置在壳体空间内,通过拧转螺钉可控制接线框上移和下移,接线框落到最下方时、露出的接线孔最大,接线框移动至上方时,接线框与接线板之间的接线孔缩小。
[0003]当壳体空间的高度与接线框与螺钉之间的相对上升高度相同时,由于零件存在一定的加工公差,当接线框移动至最下方时,持续拧转螺钉或导致螺钉在完全拧出后掉出、而无法进入接线框上的螺纹孔中与其配合,导致端子失效。
[0004]故使壳体空间的高度小于接线框与螺钉之间的相对上升高度能够避免上述问题,但又产生了新问题:当接线框移动至最下方时,持续拧转螺钉致使螺钉同壳体空间的顶部挡壁抵触而无法上升、造成螺纹损坏,也可能引起接线虚接、温升提高而引发安全事故。
[0005]基于此,提出本案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及断路器,解决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与安装结构之间适配度低引起的螺钉掉落、螺纹损坏等问题,提高接线端子与装配空间的适配性,维持接线端子在操作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以便于实际使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用于容置接线框、接线板和螺钉的接线空间,所述接线板从所述接线框的外部插设于所述接线框的框槽中,通过拧转螺钉驱动接线框在所述接线空间中移动可调节同所述接线框间隙配合的接线板之间的间距。所述接线空间对外开口一侧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具有在螺钉拧到无螺牙前、可与螺钉接触配合开始产生抵触力的第一形态,以及具有在螺钉从无螺牙前移动至拧到无螺牙时、压住螺钉使其不能脱离接线框的螺纹孔的第二形态。
[0008]本技术中,由于螺钉的螺纹杆部在靠近于其调节帽部的位置处是未设置螺纹的,因此在上拧时,螺钉与接线框的连接处随着拧转会朝向调节帽所在位置移动,在从连接杆上从螺纹杆部上的螺纹区域将要移动至无螺纹区域时,即为螺钉拧到无螺牙时。
[0009]上述结构在接线空间对外开口一侧设置了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在前述两个位置上具有可切换的状态变化,第一形态与第二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距离配合形成缓冲区域。螺钉不与缓冲结构接触时,缓冲结构处于自然状态中并处于第一形态,当螺钉在上拧过程(即使接线框接近螺钉一侧移动的拧转过程)中与缓冲结构的第一形态接触后,缓冲结构即产
生一个反作用力作减缓螺钉的上升势头,而后螺钉持续上拧时至缓冲结构的第二形态时,缓冲结构的第二形态将限制螺钉继续上移。
[0010]通过上述缓冲结构,本技术不仅能够在螺钉上拧至极限位置时预先缓冲、减少破坏,也能够在拧至极限位置限制螺钉的移动、将其定位,从而有效防止如同现有技术中由于螺钉过度上升损坏螺纹、以及螺钉拧出接线框螺的螺纹孔造成失去配合的情形发生,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便于使用。
[0011]并且,从第一形态开始螺钉就会受到缓冲结构的作用力,更能够确保在螺钉移动至第二形态时,螺钉能够被限制在当前位置上并受到较大的阻力阻止其继续上移。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于接线框的移动方向上、所述第一形态与第二形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mm、且不大于1.4mm,该范围下,可以使第一形态与第二形态相隔一定距离,可以确保第一形态的缓冲效果,同时,也可避免第一形态过于提前而影响螺钉的拧转,保持螺钉在接近极限位置前能够轻便、不费力地被转动。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有至少一个一侧固定、另一侧可摆动的片体,所述片体在不受力时处于第一形态、受力时片体的可摆动侧从第一形态朝向第二形态发生形变。上述结构简单,且能够将另一侧的摆动幅度控制在上述较小的范围内,便于实施。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片体为塑料薄片,自身的结构强度较高、不仅不易损坏、弹性力较小、在其受力摆动的幅度有限且能够稳定地反作用力,塑料材料的来料广泛、价格低、也便于与断路器等低压电器的壳体一体加工。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缓冲结构设于所述接线空间的对外开口处。
[0016]为便于加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缓冲结构与形成所述接线空间的壳体结构一体成型。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对外开口处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较所述缓冲结构靠外且用以限制所述片体的另一侧的翘起角度而形成所述缓冲结构的第二形态。限位结构用以限制缓冲结构、使其第二形态稳定,避免缓冲结构受力过大而导致上文中片状的缓冲结构的第二形态发生位移,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0018]为方便加工且不影响正常使用过程中拧转螺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限位结构为沿所述对外开口的边沿设置的限位凸起或限位挡边。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接线空间由两个壳体相对盖合形成,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不同的壳体上。由于将限位结构与缓冲结构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壳体上,采用组配方式使限位结构对缓冲结构加以限制,大大简化了单个壳体的结构,降低了模具的制作难度和成本。
[0020]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其包括有如上所述的安装结构以及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包括接线框、螺钉和接线板,所述接线框安装于所述接线空间中;所述螺钉位于接线空间中、其螺纹杆部与所述接线框螺纹连接、其调节帽部与所述接线空间的对外开口相对,在所述螺钉与所述接线框螺纹连接时、其首端与所述缓冲结构的第一形态形成间隙配合或接触配合。
[0021]本技术中,微间隙配合是指间隔距离为0.05mm~0.15mm;无间隙配合是指0~0.05mm。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设置缓冲结构,其在接线空间对外开口的一侧增设了缓冲区域,当螺钉在上拧过程(即使接线框接近螺钉一侧移动的拧转过程)中接触到缓冲结构的第一形态后,利用缓冲结构对螺钉施加的反作用力减缓螺钉的上升势头,同时通过缓冲结构的第二形态限制螺钉继续上移、防止螺钉过度上升损坏螺纹,使螺钉拧到无螺牙时即可停止上升、正好压住螺钉使螺钉不能脱离接线框螺纹孔,从而起到定位作用,进而克服现有技术中螺钉拧到无螺牙位置时由于加工误差容易导致螺钉与接线框螺纹失去配合的情形发生。
[0023]本技术特别适用于现代自动化工业的发展之中、使用电动螺丝刀或气动螺丝刀拧转螺钉进行操作的实际工况,可以通过设置缓冲区有效控制使用电动螺丝刀或气动螺丝刀所带来的退螺钉时的速度、力气较大可能造成的过度拧转导致的不良后果,提高低压电器的反复使用次数。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容置接线框、接线板和螺钉的接线空间,所述接线板从所述接线框的外部插设于所述接线框的框槽中,通过拧转螺钉驱动接线框在所述接线空间中移动可调节同所述接线框间隙配合的接线板之间的间距,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空间对外开口一侧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具有在螺钉拧到无螺牙前、可与螺钉接触配合开始产生抵触力的第一形态,以及具有在螺钉从无螺牙前移动至拧到无螺牙时、压住螺钉使其不能脱离接线框的螺纹孔的第二形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接线框的移动方向上、所述第一形态与第二形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mm、且不大于1.4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有至少一个一侧固定、另一侧可摆动的片体,所述片体在不受力时处于第一形态、受力时片体的可摆动侧从第一形态朝向第二形态发生形变。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片体为塑料薄片。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设于所述接线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华彬祁卫华茹德志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