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GIS的施工场地布置优化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350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GIS的施工场地布置优化方法及系统,属于建筑工程信息化领域。方法包括:首先构建施工场地所需各类设施的BIM模型族库,以及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的GIS模型,再将二者进行融合;基于融合后的模型利用SLP方法建立施工场地布置优化多目标函数,以各类设施的占地面积总和以及各类设施之间的物流成本总和的加权值最小为目标,结合约束条件,求解施工场地布置优化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本发明专利技术分析优化施工现场各类临时设施布置的合理性和可控性,降低施工运输成本和临设用地面积,对施工场地布置进行各种调整,提出一种可行的优化布置方案,能够为类似工程场布优化提供参考与借鉴。化提供参考与借鉴。化提供参考与借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GIS的施工场地布置优化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信息化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BIM+GIS的施工场地布置优化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施工场地布置工作是项目施工准备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组合考虑绿地限制、耕地限制、规划红线、安全要求、各类临设用地参考指标以及各临设之间的物流强度、物流成本等因素,才能有效的进行施工场地布置,为后续的施工管理、成本控制、安全管理创造条件和基础。
[0003]现阶段工程实际实施过程中的场地布置设计,大多为现场技术负责人根据CAD图纸结合自身的经验以及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方案并绘制CAD场地布置图。部分场布软件在此基础上根据CAD图纸构建BIM模型,建立了各类临时设施以及施工设施的信息构建库,进一步提高了场地布置规划的可视化水平和空间约束,但仍然是依靠技术人员的经验来进行构建的摆放。传统的依靠技术人员经验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场地布置的方法,具有很大主观性、不稳定性,并且对于各临设之间的物流强度、物流成本等影响成本的因素也考虑较少或者难以进行定量的分析。另外,随着施工进度的推进,施工现场布置用地限制、各类材料的使用需求、各类施工设备的使用需求,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现阶段静态施工场地布置方法,也无法适应这种动态优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GIS的施工场地布置优化方法及系统,其目的在于解决传统场地布置方法具有很大主观性,且静态施工场地布置方法无法适应动态优化需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BIM+GIS的施工场地布置优化方法,包括:
[0006]S1,构建所述施工场地所需各类设施的BIM模型族库,所述各类设施包括临时设施和施工设施;
[0007]S2,扫描并构建所述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的GIS模型;
[0008]S3,将S1中各类设施的BIM模型与S2中GIS模型进行融合;
[0009]S4,基于融合后的模型利用SLP方法建立施工场地布置优化多目标函数,以所述各类设施的占地面积总和以及各类设施之间的物流成本总和的加权值最小为目标,结合约束条件,求解所述施工场地布置优化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S1中,所述临时设施包括临时房屋、临时道路、临时供水和临时供电设施,所述施工设施包括工程车辆、施工机械和塔吊。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S2包括:
[0012]通过倾斜摄影的方法建立所述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的实景模型,对所述实景模型
进行单体化处理后,得到可操作的GIS模型。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S3中,将S1中各类设施的BIM模型与S2中GIS模型进行融合之前,还包括:
[0014]分析IFC组件和CityGML组件之间的差异性,构建BIM模型与GIS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使S1中各类设施的BIM模型与S2中GIS模型统一数据模型,其中,所述IFC组件和CityGML组件分别为BIM和GIS的数据模型。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S4中,所述约束条件包括绿地限制、耕地限制、规划红线、安全要求、各类设施用地参考指标以及各类设施之间的物流强度、物流成本。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S4之后,还包括:
[0017]根据所述最优解进行施工模拟,当满足施工效率阈值以及成本阈值,则采用所述最优解进行施工场地布置,否则,重新优化所述施工场地布置优化多目标函数。
[0018]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BIM+GIS的施工场地布置优化系统,包括:
[0019]BIM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所述施工场地所需各类设施的BIM模型族库,所述各类设施包括临时设施和施工设施;
[0020]GIS构建模块,用于扫描并构建所述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的GIS模型;
[0021]融合模块,用于将所述各类设施的BIM模型与GIS模型进行融合;
[0022]优化模块,用于基于融合后的模型利用SLP方法建立施工场地布置优化多目标函数,以所述各类设施的占地面积总和以及各类设施之间的物流成本总和的加权值最小为目标,结合约束条件,求解所述施工场地布置优化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0023]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首先构建施工场地所需各类设施的BIM模型族库,以及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的GIS模型,再将二者进行融合;基于融合后的模型利用SLP方法建立施工场地布置优化多目标函数,以各类设施的占地面积总和以及各类设施之间的物流成本总和的加权值最小为目标,结合约束条件,求解施工场地布置优化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本专利技术分析优化各种适宜工人施工工作生活的环境,提高了工程的合理性和可控性,对施工场地布置进行各种调整,提出一种可行的优化布置方案,能够为类似工程场布优化提供参考与借鉴。
[0025](2)BIM模型可以很好的展示设施信息,强大的存储功能可以在移动端保存各个施工阶段的不同布置情况,并加入比对效果,清晰的展示出不同阶段的场布效果和优化结果的运用情况。将场地BIM模型与GIS环境在软件中无缝对接,能够真实还原项目周边场景。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GIS的施工场地布置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GIS的施工场地布置优化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
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本专利技术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GIS的施工场地布置优化方法的流程图。参阅图1,对本实施例中基于BIM+GIS的施工场地布置优化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方法包括操作S1

操作S4。
[0031]操作S1,构建所述施工场地所需各类设施的BIM模型族库,所述各类设施包括临时设施和施工设施。
[0032]本实施例中,建立各类设施高精度BIM模型:包括工地临时房屋、临时道路、临时供水、临时供电等临时设施以及工程车辆、施工机械、塔吊等施工设施。对于通用的设施,建立族库,非通用设施针对每个具体项目进行建模。
[0033]操作S2,扫描并构建所述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的GIS模型。
[0034]本实施例中,扫描施工现场全范围的地形、地貌以及周边情况的GIS模型:通过倾斜摄影的方法建立周边环境实景模型,对其进行单体化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GIS的施工场地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构建所述施工场地所需各类设施的BIM模型族库,所述各类设施包括临时设施和施工设施;S2,扫描并构建所述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的GIS模型;S3,将S1中各类设施的BIM模型与S2中GIS模型进行融合;S4,基于融合后的模型利用SLP方法建立施工场地布置优化多目标函数,以所述各类设施的占地面积总和以及各类设施之间的物流成本总和的加权值最小为目标,结合约束条件,求解所述施工场地布置优化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GIS的施工场地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所述临时设施包括临时房屋、临时道路、临时供水和临时供电设施,所述施工设施包括工程车辆、施工机械和塔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GIS的施工场地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通过倾斜摄影的方法建立所述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的实景模型,对所述实景模型进行单体化处理后,得到可操作的GIS模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GIS的施工场地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将S1中各类设施的BIM模型与S2中GIS模型进行融合之前,还包括:分析IFC组件和CityGML组件之间的差异性,构建BIM模型与GIS模型之间的映射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明王顺超王嘉晨万桂军何永顺陈维亚胡齐胜刘春舵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