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350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其包括屏蔽层、外侧支撑框架和内侧支撑框架;所述屏蔽层封堵在构筑物孔道出口位置,所述内侧支撑框架固定在构筑物孔道内,所述外侧支撑框架固定在构筑物孔道出口周围的外立面上;所述屏蔽层位于内侧支撑框架和外侧支撑框架之间,屏蔽层的内侧和外侧分别由内侧支撑框架和外侧支撑框架进行支撑和限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能够增强核反应堆管道位置的屏蔽效果,确保人员和设备所受的外照射剂量低于设计目标值。设计目标值。设计目标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核辐射屏蔽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核电厂运行期间,堆芯等源项产生的中子与光子会对周围设备与工作人员产生不利影响,经长时间累积,会形成辐照热点,难以清除。从近源屏蔽的角度,在近堆或近源处设置屏蔽结构,可以达到减少功率运行期间源项对外围区域的影响,显著降低剂量率,进而减少人员和设备的受照射剂量。
[0003]现有的核反应堆管道位置未设置辐射屏蔽装置,存在人员和设备受辐照风险,不利于降低人员和设备的受照射剂量。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以增强辐照屏蔽效果,降低人员和设备的受照射剂量。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其包括屏蔽层、外侧支撑框架和内侧支撑框架;所述屏蔽层封堵在构筑物孔道出口位置,所述内侧支撑框架固定在构筑物孔道内,所述外侧支撑框架固定在构筑物孔道出口周围的外立面上;所述屏蔽层位于内侧支撑框架和外侧支撑框架之间,屏蔽层的内侧和外侧分别由内侧支撑框架和外侧支撑框架进行支撑和限位。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构筑物孔道内有管道穿过,所述屏蔽层、外侧支撑框架和内侧支撑框架均围绕管道外周壁设置,屏蔽层完全封堵住管道外周壁与构筑物孔道之间的空隙。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屏蔽层包括一层或多层屏蔽模块层,每一屏蔽模块层均由多个屏蔽模块采用搭接或斜接的方式拼合而成;屏蔽层包括多层屏蔽模块层时,相邻屏蔽模块层之间采用错缝布置。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侧支撑框架和内侧支撑框架的主体均采用型钢和/或板材拼接而成,拼接方式包括焊接和可拆卸的机械连接,其中,外侧支撑框架和内侧支撑框架在通道位置均采用可拆卸机械连接,屏蔽层中位于通道位置的屏蔽模块之间的拼合方式为可拆卸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每一屏蔽模块均包括不锈钢盒体和填充在不锈钢盒体内的屏蔽材料。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不锈钢盒体设置有快拆搭扣与把手,快拆搭扣用于将相邻屏蔽模块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把手则用于现场安装与在役检查时的拆除。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辐射屏蔽装置还包括支撑于外侧支撑框架底部的下部支撑;所述外侧支撑框架包括多个连接在一起的支撑架和一个底部包覆盒体,多个支撑架分别以焊接形式与构筑物或内侧支撑框架焊接相连,部分支撑架以可拆卸的机械连接方式与邻近结构锁紧;所述底部包覆盒体为由板材拼焊而成的一面开口的盒体结构,其下部与下部支撑的二级高度调整结构连接,用于屏蔽层的最外屏蔽模块层的安装。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部支撑用于外侧支撑框架的安装高度调整及底部支撑,包括下部支撑梁、高度调整台、底部支撑角钢和二级高度调整结构;下部支撑梁为主承载结构,用于支撑辐射屏蔽装置的自重,下部支撑梁由钢板预制完成,现场通过焊接与构筑物进行连接;高度调整台由钢板拼焊形成,其与下部支撑梁通过焊接连接,用于辐射屏蔽装置安装高度的调整;底部支撑角钢为板壳结构件,用于辅助支撑;二级高度调整结构与高度调整台连接,用于外侧支撑框架的调平。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侧支撑框架包括孔道内周向框架、T型板、连接板、内侧支撑环和孔道内支撑架;孔道内周向框架由槽钢或板材拼焊而成,其与构筑物内的预埋件连接;T型板连接在孔道内周向框架与内侧支撑环之间,用于内侧支撑环安装生根以及安装位置调整;连接板用于内侧支撑环的辅助固定,其一端与孔道内周向框架焊接连接,另一端与内侧支撑环焊接连接;内侧支撑环为板壳支撑件,用于屏蔽层的完全定位,加强中部穿管处屏蔽模块的稳定性与完整性。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侧支撑框架还包括多个孔道内支撑架和塞块;孔道内支撑架均由型钢或板材拼焊而成,用于屏蔽层内侧支撑的局部加强,孔道内支撑架的两端与孔道内周向框架为可拆卸机械连接,形成人员通道;塞块由板材拼焊而成,焊接在孔道内周向框架内,为孔道内支撑架提供安装接口。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侧支撑框架还包括限位板,限位板用于孔道内周向框架的内侧限位,通过现场实配实现辐射屏蔽装置安装位置调整;限位板与预埋件焊接连接,并增设连接销加强结构强度。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侧支撑框架还包括孔道内支撑角架,孔道内支撑角架为板壳支撑件,其与孔道内周向框架焊接相连,用于对辐射屏蔽装置悬空部分进行辅助支撑。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能够增强核反应堆管道位置的屏蔽效果,确保人员和设备所受的外照射剂量低于设计目标值。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的主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的俯视剖视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的内侧支撑框架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为了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5]请参阅图1

5,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包括屏蔽层3、外侧支撑框架2和内侧支撑框架4。其中,屏蔽层3封堵在构筑物孔道出口位置,内侧支撑框架4固定在构筑物孔道内,外侧支撑框架2固定在构筑物孔道出口周围的外立面上;屏蔽层3位于内侧支撑框架4和外侧支撑框架2之间,屏蔽层3的内侧和外侧分别由内侧支撑框架4和外侧支撑框架2进行支撑和限位。根据具体安装情况,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还可以包括支撑于外侧支撑框架2底部的下部支撑1。
[0026]当本专利技术的辐射屏蔽装置用于封堵有管道穿过的构筑物孔道时,屏蔽层3、外侧支撑框架2和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屏蔽层、外侧支撑框架和内侧支撑框架;所述屏蔽层封堵在构筑物孔道出口位置,所述内侧支撑框架固定在构筑物孔道内,所述外侧支撑框架固定在构筑物孔道出口周围的外立面上;所述屏蔽层位于内侧支撑框架和外侧支撑框架之间,屏蔽层的内侧和外侧分别由内侧支撑框架和外侧支撑框架进行支撑和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构筑物孔道内有管道穿过,所述屏蔽层、外侧支撑框架和内侧支撑框架均围绕管道外周壁设置,屏蔽层封堵住管道外周壁与构筑物孔道之间的空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包括一层或多层屏蔽模块层,每一屏蔽模块层均由多个屏蔽模块采用搭接或斜接的方式拼合而成;屏蔽层包括多层屏蔽模块层时,相邻屏蔽模块层之间采用错缝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支撑框架和内侧支撑框架的主体均采用型钢和/或板材拼接而成,拼接方式包括焊接和可拆卸的机械连接,其中,外侧支撑框架和内侧支撑框架在通道位置均采用可拆卸机械连接,屏蔽层中位于通道位置的屏蔽模块之间的拼合方式为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屏蔽模块均包括不锈钢盒体和填充在不锈钢盒体内的屏蔽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盒体设置有快拆搭扣与把手,快拆搭扣用于将相邻屏蔽模块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把手则用于现场安装与在役检查时的拆除。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反应堆孔道位置的辐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屏蔽装置还包括支撑于外侧支撑框架底部的下部支撑;所述外侧支撑框架包括多个连接在一起的支撑架和一个底部包覆盒体,多个支撑架分别以焊接形式与构筑物或内侧支撑框架焊接相连,部分支撑架以可拆卸的机械连接方式与邻近结构锁紧;所述底部包覆盒体为由板材拼焊而成的一面开口的盒体结构,其下部与下部支撑的二级高度调整结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广遥侯硕魏旭东彭祥阳邓玺周建明陈帅彭翠玲赵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