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脊柱手术用撑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3168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柱手术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撑开簧板、第二撑开簧板、撑开杆;所述撑开杆设有两根,所述两根撑开杆分别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弹性簧板、第二弹性簧板的两端;该撑开器摒弃传统的撑开器结构样式,采用两撑开板的形式,直接从待分离肌肉里侧将肌肉层撑开,再加于限位钩进行固定,相较于传统的撑开器,以如此形式撑开,不需要再加于人工辅助,能稳定的将其肌肉层撑开,减少了整个手术过程中人员的参与,为主刀医生提供了操作空间,便于手术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便于手术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便于手术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脊柱手术用撑开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脊柱手术用撑开器。

技术介绍

[0002]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脊柱分颈、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长,能活动,好似支架,悬挂着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较固定。身体的重量和所受的震荡即由此传达至下肢。
[0003]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是一相当柔软又能活动的结构。随着身体的运动载荷,脊柱的形状可有相当大的改变。脊柱的活动取决于椎间盘的完整,相关脊椎骨关节突间的和谐。整体由26块脊椎骨合成,即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由于骶骨系由5块骶椎构成,尾骨由3

4块尾椎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2

33块组成。这样众多的脊椎骨,由于周围有坚强的韧带相连系,能维持相当稳定,又因彼此之间有椎骨间关节相连,具有相当程度的活动,每个椎骨的活动范围虽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动,范围就增加很多。
[0004]脊柱的前面由椎体堆积而成,其前与胸腹内脏邻近,非但保护脏器本身,同时保护至脏器的神经、血管,其间仅隔有一层较薄的疏松组织。椎体破坏时,在颈部,脓液可聚集于咽后,或沿颈部下降至锁骨下窝,亦可沿臂丛至腋窝;在胸部可沿肋间神经至胸壁,亦可波及纵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脓肿,可流注至腹股沟下方,亦可绕过股骨小转子至臀部。
[0005]但是脊柱同样伴随着多种疾病,在临床中为脊柱存在病患的患者进行手术时,需要将脊柱上的肌肉层牵拉开,暴露其手术部位,传统手术中使用的撑开器,撑开固定不稳定,在其撑开过程中撑开器尾端经常会翘起,为保证其撑开的质量手术中需要一个人时刻固定该撑开装置,不方便其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脊柱手术用撑开器,该撑开器摒弃传统的撑开器结构样式,采用两撑开板的形式,直接从待分离肌肉里侧将肌肉层撑开,再加于限位钩进行固定,相较于传统的撑开器,以如此形式撑开,不需要再加于人工辅助,能稳定的将其肌肉层撑开,减少了整个手术过程中人员的参与,为主刀医生提供了操作空间,便于手术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其次,该装置的撑开板采用弹性簧板设计,不在外力加持的作用下,该撑开簧板也能依靠自身的撑开弹性,将其肌肉层撑开一定程度,如此辅助外力撑开,可使得整个撑开的腔体空间更大,且不会对患者造成过度损伤,方便主刀医生操作。
[0007]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脊柱手术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撑开簧板、第二撑开簧板、撑开杆;
[0008]所述撑开杆设有两根,所述两根撑开杆分别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弹性簧板、第二弹性簧板的两端;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撑开簧板包括两端支撑立柱以及中间的主干与弹性簧片,所述支撑立柱固定连接在主干和弹性簧片的两端,所述主干和弹性簧片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主干和弹性簧片均具有弹性,所述弹性簧片上开设有通孔,其外侧固定设有固定钩;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主干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圆筒,主干侧面设有肋板;所述连接圆筒内设有螺纹;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撑开簧板与第一撑开簧板互为结构相同的镜像体,所述第二撑开簧板与第一撑开簧板连接圆柱内的螺纹互为反旋螺纹;撑开杆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二撑开簧板与第一撑开簧板的连接圆筒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撑开杆两端为螺纹柱,中间为过渡杆,所述过渡杆上开设有圆孔,所述两端螺纹柱的螺纹分别与第二撑开簧板与第一撑开簧板的连接圆筒内螺纹相契合;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该撑开器摒弃传统的撑开器结构样式,采用两撑开板的形式,直接从待分离肌肉里侧将肌肉层撑开,再加于限位钩进行固定,相较于传统的撑开器,以如此形式撑开,不需要再加于人工辅助,能稳定的将其肌肉层撑开,减少了整个手术过程中人员的参与,为主刀医生提供了操作空间,便于手术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0016]2、该装置的撑开板采用弹性簧板设计,不在外力加持的作用下,该撑开簧板也能依靠自身的撑开弹性,将其肌肉层撑开一定程度,如此辅助外力撑开,可使得整个撑开的腔体空间更大,且不会对患者造成过度损伤,方便主刀医生操作。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一种脊柱手术用撑开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一种脊柱手术用撑开器的第一撑开簧板及其附属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一种脊柱手术用撑开器的撑开杆及其附属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一种脊柱手术用撑开器的一脊背撑开示意图;
[00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3]1‑
第一撑开簧板,101

支撑立柱,102

主干,103

弹性簧片,104

固定钩,105

连接圆筒,106

肋板,107

通孔,2

第二撑开簧板,3

撑开杆,301

螺纹杆,302

过渡杆,303

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
[0026]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种脊柱手术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撑开簧板1、第二撑开簧板2、撑开杆3;
[0027]所述撑开杆3设有两根,所述两根撑开杆3分别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弹性簧板1、第二弹性簧板2的两端;该撑开器摒弃传统的撑开器结构样式,采用两撑开板的形式,直接从待分离肌肉里侧将肌肉层撑开,不需要再加于人工辅助,能稳定的将其肌肉层撑开,减少了整个手术过程中人员的参与,为主刀医生提供了操作空间,便于手术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0028]所述第一撑开簧板1包括两端支撑立柱101以及中间的主干102与弹性簧片103,所述支撑立柱101固定连接在主干102和弹性簧片103的两端,所述主干102和弹性簧片103固定连接;
[0029]所述主干102和弹性簧片103均具有弹性,所述弹性簧片103上开设有通孔107,其外侧固定设有固定钩1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手术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撑开簧板、第二撑开簧板、撑开杆;所述撑开杆设有两根,所述两根撑开杆分别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弹性簧板、第二弹性簧板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脊柱手术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开簧板包括两端支撑立柱以及中间的主干与弹性簧片,所述支撑立柱固定连接在主干和弹性簧片的两端,所述主干和弹性簧片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脊柱手术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和弹性簧片均具有弹性,所述弹性簧片上开设有通孔,其外侧固定设有固定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脊柱手术用撑开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思宇单长蒙徐永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