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制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244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制氧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制氧单元、储氧单元和输氧单元,控制单元分别连接其余各个单元,制氧单元连接储氧单元,储氧单元另一端连接输氧单元,输氧单元包括湿化件和节氧器,湿化件连接节氧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载制氧系统,采用呼吸脉冲感应式的节氧器,通过检测呼吸脉冲控制节氧器间断打开,从而实现脉冲式供氧,节约用氧,因此降低制氧机的工作产能,进而降低了压缩机功率和发热量。故可以使用车载直流蓄电池作为动力源,而无需额外提供制氧动力,能够直接接入汽车本体,真正实现“车载制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制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设备
,尤其是指一种车载制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如今,出于旅游、运输等目的,川藏、青藏等高原地区车流量较大。但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逐渐稀薄,随之产生的低压、低氧等现象会导致乘客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严重缺氧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一些车主通常携带小型氧气罐,以供驾驶员和乘客在高原反应急救等必要情况下吸氧,但无法满足驾驶员和乘客高原行车途中的全员持续性吸氧需求。
[0003]相关行业基于这种情况生产了车载制氧设备。目前的车载制氧设备工作原理大致如下:利用机动车低压直流电源供电,外接制氧设备,可以广泛应用在各种机动车上供集体或个人吸氧。
[0004]但是,现有的车载制氧技术存在一个重大缺陷:能源耗费过大。当前小轿车车载蓄电池一般是容量在50AH

100AH之间的12V直流蓄电池;卡车车载蓄电池一般是容量在150AH

200AH之间的24V直流蓄电池。上述蓄电池容量显然不足以匹配满足4

5人同时持续吸氧的制氧机用空气压缩机(考虑每人2L/min的吸氧需求,车载制氧机至少要有8

10L/min的氧气产出能力),除非另外提供制氧机能源。此外,通过车载蓄电池驱动空气压缩机还存在发热量大、安全性差等问题。
[0005]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车载制氧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因能源问题而导致车载制氧效果不佳的缺陷。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制氧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和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制氧单元、储氧单元和输氧单元,所述制氧单元连接所述储氧单元,所述储氧单元连接所述输氧单元,所述输氧单元包括湿化件和节氧器,所述湿化件连接所述节氧器,利用所述节氧器进行脉冲式输氧。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节氧器数量为多个,且所述节氧器外接控制面板。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出氧口。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氧单元包括压缩机和吸附分离件,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吸附分离件,所述吸附分离件连接所述储氧单元。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氧单元还包括监控器,所述监控器设置在所述吸附分离件上。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氧单元包括第一控制阀与储氧件,所述第一控制阀一端连接所述吸附分离件,所述第一控制阀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氧件,且所述第一
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应急处理组件,所述应急处理组件包括第二控制阀与备用氧气源,所述第二控制阀一端连接所述储氧件,所述第二控制阀另一端连接所述备用氧气源。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动力源,所述动力源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动力源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连接所述节氧器。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为蓄电池。
[001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本技术所述的车载制氧系统,采用呼吸脉冲感应式的节氧器,通过检测呼吸脉冲控制节氧器间断打开,从而实现脉冲式供氧,节约用氧量。该系统通过降低制氧机的工作产能,进而降低了压缩机功率和发热量。故可以使用车载直流蓄电池作为动力源,而无需额外提供制氧动力,能够直接接入汽车本体,做到“车载制氧”。
附图说明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呼吸脉冲与供氧脉冲信号对比图。
[0022]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0、控制单元;21、压缩机;22、吸附分离件;23、监控器;31、第一控制阀;32、储氧件;41、湿化件;42、节氧器;43、控制面板;44、出氧口;45、控制开关;51、第二控制阀;52、备用氧气源;60、动力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4]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制氧系统,包括:控制单元10和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0的制氧单元、储氧单元和输氧单元,制氧单元连接储氧单元,储氧单元连接输氧单元,输氧单元包括湿化件41和节氧器42,湿化件41连接节氧器42,利用节氧器42进行脉冲性输氧。
[0025]具体的,制氧单元包括压缩机21、吸附分离件22,压缩机21的气体管路与吸附分离件22直接连接。压缩机21内的空气导入吸附分离件22后,利用吸附分离件22的特有性质实现氧氮分离,从而产生浓度在90%

96%的氧气。上述吸附分离原理已是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此外,吸附分离件22上设置有监控器23,且监控器23与控制单元10之间存在控制电路连接。该监控器23用于检测吸附分离后产生的氧气浓度,若因为设备故障原因造成氧气浓度低,监控器23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单元10后,控制单元10进行报警或停机。
[0026]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吸附分离件22可以是吸附分离塔,塔状构型有效的增大了空气与吸附分离塔的接触面积,提升工作效率。压缩机21上预留独立出气接口,可作为车载带动打气泵使用,预设胎压,为车胎充气补气,预防突发情况;也可以作为气枪气源吹散灰
尘,清洁汽车使用。
[0027]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储氧单元包括第一控制阀31与储氧件32,储氧件32与吸附分离件22之间设置的气体输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1,即第一控制阀31一端连接上述吸附分离件22,第一控制阀31另一端连接储氧件32。此外,第一控制阀31与控制单元10之间设置有控制电路连接。储氧件32可以是储氧罐。
[0028]输氧单元包括湿化件41和节氧器42。储氧件32通过气体管路外接湿化件41,湿化件41通过气体管路外接节氧器42,形成完整的气体输出管路。纯化后的氧气不像自然界空气中含有一定水分存在,过于干燥的氧气会造成上呼吸道不适,影响吸氧体验,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湿化件41对纯化后的氧气加湿。在本实施例中,湿化件4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大部分湿化器,只需具有湿化效果即可,此处不做赘述。此外,节氧器42与湿化件41的数量为多个,以满足4

5人的吸氧需求。为节约空间、保证湿化效果,一般一个湿化件41外接两个节氧器42。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动力源60,动力源60可以是车载直流蓄电池(12V或者24V),动力源60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和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制氧单元、储氧单元和输氧单元,所述制氧单元包括压缩机、吸附分离件和监控器,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吸附分离件,所述监控器设置在所述吸附分离件上,所述制氧单元连接所述储氧单元,所述储氧单元连接所述输氧单元,所述输氧单元包括湿化件和节氧器,所述湿化件连接所述节氧器,利用所述节氧器进行脉冲式输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氧器数量为多个,且所述节氧器外接控制面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出氧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氧单元包括第一控制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雪松吴忌王同宝陈捷钱建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氧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