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后路内镜可视下定位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2213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后路内镜可视下定位针组件,包括:杆部,呈圆柱状;刺入部,为尖锐结构,设置于杆部的头端,用以刺入椎板进行定位;限深部件,设置于杆部上靠近刺入部的位置,与刺入部尖端相隔一预设距离;限深部件凸出于杆部的侧壁,用以限制刺入部刺入椎板的深度;施力部件,设置于杆部的尾端,与杆部可拆卸;施力部件用以施力将刺入部刺入椎板内形成定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颈椎后路内镜可视下定位针组件,包括杆部和施力部件,杆部上设置有刺入部和限伸部件;刺入部可在敲击或旋转施力部件的作用下定位于椎板V点附近的椎板上并形成定位孔,有助于帮助确认责任节段以及减压范围。减压范围。减压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椎后路内镜可视下定位针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骨科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颈椎后路内镜可视下定位针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长期伏案工作以及手机的使用,使得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趋向年轻化。颈椎病的治疗遵循阶梯治疗的原则,优先采用保守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以使用颈椎后路内镜技术进行治疗,不仅创伤小,恢复快,且相对于开放手术不影响颈椎的整体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微创的手术方式。
[0003]目前,颈椎后路内镜手术存在着术中定位困难导致手术节段错误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1、颈椎内镜手术一般采用术前穿刺针定位V点,然后拔出穿刺针再进行通道置入,造成通道置入不精准;2、本身颈椎术中透视较为困难,尤其是下颈椎由于肩膀的遮挡,造成节段定位困难;3、目前颈后路内镜操作器械缺乏术中责任节段定位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V点附近椎板穿刺形成定位孔,便于工作通道准确置入,有助于确认责任节段的颈椎后路内镜可视下定位针组件。
[000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后路内镜可视下定位针组件,包括:
[0007]杆部,呈圆柱状;
[0008]刺入部,为尖锐结构,设置于杆部的头端,用以刺入椎板进行定位;
[0009]限深部件,设置于杆部上靠近刺入部的位置,与刺入部尖端相隔一预设距离;限深部件凸出于杆部的侧壁,用以限制刺入部刺入椎板的深度;
[0010]施力部件,设置于杆部的尾端,与杆部可拆卸;施力部件用以施力将刺入部刺入椎板内形成定位孔。
[0011]进一步地,限深部件的截面为环状,套设于杆部,且与杆部同轴。
[0012]进一步地,杆部的直径为2~3mm,长度为200~300mm。
[0013]进一步地,限深部件的直径为3~4mm。
[0014]进一步地,限深部件与刺入部的尖端的距离为2~4mm。
[0015]进一步地,刺入部呈锥形,直径逐渐缩小至尖端;
[0016]杆部的尾端设置有一安装部,安装部截面呈圆形,直径小于杆部其他部分的直径;施力部件中部设置有一通孔,与安装部匹配,施力部件可套设于安装部上。
[0017]进一步,施力部件的截面呈圆形或正六边形。
[0018]进一步地,刺入部上设置有自攻螺纹;
[0019]杆部的尾端设置有一安装部,安装部截面呈梅花形或正六边形,其外切圆的直径小于杆部其他部分的直径;施力部件中部设置有一通孔,与安装部匹配,施力部件可套设于
安装部上。
[0020]进一步地,施力部件的截面呈六边形。
[0021]进一步地,定位针组件整体材质为钛合金。
[0022]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3]本技术提供的颈椎后路内镜可视下定位针组件,可通过敲击或旋转施力部件在内镜可视下将定位针的刺入部定位于V点附近的椎板上并形成定位孔,杆部上设置的限深部件可限制定位针进入椎板的深度,施力部件可拆卸,拆卸后可沿杆部头端至尾端的方向取出脊柱内镜,然后进行X线正侧位透视,在定位孔的辅助下确认责任节段和手术部位,然后再放入工作通道,椎板上定位后留下的定位孔可以有助于确认责任节段以及减压范围,可辅助保证手术节段准确。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颈椎后路内镜可视下定位针组件的主视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颈椎后路内镜可视下定位针组件中杆部的主视图和施力部件的俯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颈椎后路内镜可视下定位针组件中杆部的主视图和施力部件的俯视图;
[0027]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0

杆部,11

刺入部,12

限深部件,13

安装部,20

施力部件,21

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后路内镜可视下定位针组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但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9]如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后路内镜可视下定位针组件,包括杆部10和施力部件20。杆部10即为定位针本体,呈圆柱状,其上设置有刺入部11和限深部件12。刺入部11为尖锐结构,设置于杆部10的头端,用以在颈椎后路内镜可视下刺入椎板进行定位。
[0030]限深部件12设置于杆部10上靠近刺入部11的位置,与刺入部11尖端相隔一预设距离。限深部件12凸出于杆部10的侧壁,用以限制刺入部11刺入椎板的深度。
[0031]限深部件12的截面为环状,突出于杆部10的侧壁,套设在杆部10上,且与杆部同轴。在椎板上打入定位针时,限深部件12可限制刺入部11进入椎板的深度。
[0032]杆部10的直径为2~3mm,优选为2.5mm;长度为200~300mm,优选为250mm。限深部件12所成环状的外圆直径为3~4mm,优选为3.5mm,便于通过脊柱内镜操作通道。
[0033]限深部件12与刺入部11的尖端的距离为2~4mm,优选为3mm,该距离即为限深部件12可限制刺入部11深入椎板的深度,该距离可根据脊椎上下关节突在V点附近的厚度决定,可进行适当调节。
[0034]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刺入部11呈锥形,直径逐渐缩小至尖端。杆部10的尾端设置有一安装部13,安装部13截面呈圆形,直径小于杆部10其他部分的直径;施力部件20中部设置有一通孔21,与安装部13匹配,施力部件20可套设于安装部13
上。安装部13件的截面呈圆形或正六边形。
[0035]在该实施例中,施力部件20套设于安装部13上,可通过敲击施力部件20使刺入部11进入椎板中形成定位孔。施力部件20可相对于安装部13旋转,不影响敲击,在拆卸施力部件20时,只需从安装部13上取下即可。
[0036]如图3所示,本技术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刺入部11上设置有自攻螺纹。杆部10的尾端设置有一安装部13,安装部13截面呈梅花形或正六边形,其外切圆的直径小于杆部10其他部分的直径;施力部件20中部设置有一通孔21,与安装部13匹配,施力部件20可套设于安装部13上。安装部13件的截面呈六边形。
[0037]在该实施例中,施力部件20套设于安装部13上,可通过旋转施力部件20,从而带动杆部10旋转,通过刺入部11的自攻螺纹旋入椎板,形成定位孔。施力部件20上的通孔和安装部13均为梅花形或正六边形,之间不可相对旋转。在拆卸施力部件20时,只需从安装部13上取下即可。
[0038]在本技术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安装部13上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后路内镜可视下定位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杆部(10),呈圆柱状;刺入部(11),为尖锐结构,设置于所述杆部(10)的头端,用以刺入椎板进行定位;限深部件(12),设置于所述杆部(10)上靠近所述刺入部(11)的位置,与所述刺入部(11)尖端相隔一预设距离;所述限深部件(12)凸出于所述杆部(10)的侧壁,用以限制所述刺入部(11)刺入椎板的深度;施力部件(20),设置于所述杆部(10)的尾端,与所述杆部(10)可拆卸;所述施力部件(20)用以施力将所述刺入部(11)刺入椎板内形成定位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后路内镜可视下定位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深部件(12)的截面为环状,套设于所述杆部(10),且与所述杆部(10)同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后路内镜可视下定位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10)的直径为2~3mm,长度为200~30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后路内镜可视下定位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深部件(12)的直径为3~4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后路内镜可视下定位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深部件(12)与所述刺入部(11)的尖端的距离为2~4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恒顾昕许国华席焱海肖冰刘毅唐国柯余将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