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封隔膜准确判断进针位置的输液器转接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2081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封隔膜准确判断进针位置的输液器转接管,包括管接头、过渡管、针接头、调压支管、封隔器和软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上端固定连接管接头,下端固定连接针接头,过渡管中段固定连接调压支管,调压支管末端固定连接封隔器,调压支管中段可拆卸的安装软管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端管接头连接一次性输液器,下端针接头连接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在管接头和针接头之间设置有过渡管,过渡管中段一体连接调压支管,调压支管末端设置有联通大气的封隔器,调压支管中段可拆卸的安装软管夹,当医务人员给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先打开软管夹,再进行穿刺,这样在穿刺正确时就能看到明显的回血现象,极大提高了穿刺的正确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封隔膜准确判断进针位置的输液器转接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封隔膜准确判断进针位置的输液器转接管。

技术介绍

[0002]一次性输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一般由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等八个部分连接组成,部分输液器还有注射件,加药口等。该产品与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配套使用,主要用于临床重力式输液。医务人员使用前检查一次性输液器的消毒有效期及包装有无漏气及其他异常,取出输液器,将插瓶针部分插入输液瓶(如为输液袋,除非是进气管与插瓶针一体的输液器,否则不需要打开进气装置,即插入进气针或打开进气孔),挂输液瓶于输液杆上,排气至药液流至输液管下端,关紧调节器,再将静脉针刺入消毒好的静脉,固定好之后,解开止血带,调整流速。
[0003]临床上,对于静脉血管细、解剖位置深、外周血容量较低、血管容易滑动等穿刺难度较大的患者,护士使用传统的输液器为其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时,不易判断穿刺针是否完全在血管内,因为回血不明显,护士往往凭借经验往血管深部、浅部、左侧、右侧进行尝试,或者打开输液器的流速调节器,借助液体滴注是否顺畅来判断穿刺是否成功,容易出现皮下血肿或药液外渗的情况。
[0004]传统穿刺法不易快速判断是否穿刺成功,容易出现穿刺过深或者过浅、穿刺偏离、反复穿刺等情况,导致血管及皮下组织损伤;经验不足的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时,有时无法准确的一次扎进静脉血管内,需要反复调针,造成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利用封隔膜准确判断进针位置的输液器转接管,该设计上端管接头连接一次性输液器,下端针接头连接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在管接头和针接头之间设置有过渡管,过渡管中段一体连接调压支管,调压支管末端设置有联通大气的封隔器,调压支管中段可拆卸的安装软管夹,当医务人员给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先打开软管夹,再进行穿刺,这样在穿刺正确时就能看到明显的回血现象,极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0006]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利用封隔膜准确判断进针位置的输液器转接管,包括管接头、过渡管、针接头、调压支管、封隔器和软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上端固定连接管接头,下端固定连接针接头,过渡管中段固定连接调压支管,调压支管末端固定连接封隔器,调压支管中段可拆卸的安装软管夹。
[0007]进一步的,所述管接头为上大下小的圆管,针接头上段为缓冲段,针接头下段为上大下小的圆管。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过渡管和调压支管一体成型,过渡管和调压支管靠近管接头一端
的角度在30
°
至60
°
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封隔器中段为圆管,上下两端为圆弧面,远离调压支管的圆弧面上设置有若干小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封隔器内部设置有封隔膜,具有良好的透气吸水性能。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软管夹包括但不限于医用止流导管夹。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利用封隔膜准确判断进针位置的输液器转接管,该设计上端管接头连接一次性输液器,下端针接头连接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在管接头和针接头之间设置有过渡管,过渡管中段一体连接调压支管,调压支管末端设置有联通大气的封隔器,调压支管中段可拆卸的安装软管夹,当医务人员给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先打开软管夹,再进行穿刺,这样在穿刺正确时就能看到明显的回血现象,极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封隔器剖面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封隔器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1、管接头;2、过渡管;3、调压支管;4、封隔器;401、封隔膜;402、小孔;5、针接头;6、软管夹。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
[0022]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一种利用封隔膜准确判断进针位置的输液器转接管,包括管接头1、过渡管2、针接头5、调压支管3、封隔器 4和软管夹6,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2上端固定连接管接头1,下端固定连接针接头5,过渡管2中段固定连接调压支管3,调压支管3末端固定连接封隔器4,调压支管3中段可拆卸的安装软管夹6。
[0023]所述管接头1为上大下小的圆管,用于连接输液器药液过滤器下端,针接头5上段为缓冲段,针接头5下段为上大下小的圆管,用于连接一次性静脉穿刺针。
[0024]所述过渡管2和调压支管3一体成型,过渡管2和调压支管3靠近管接头1一端的角度在30
°
至60
°
之间。
[0025]所述封隔器4中段为圆管,上下两端为圆弧面,远离调压支管3 的圆弧面上设置有
若干小孔402,联通外界大气,增强回血效果。
[0026]所述封隔器4内部设置有封隔膜401,具有良好的透气吸水性能,防止回血时药液或血液渗漏或者污染。
[0027]所述软管夹6包括但不限于医用止流导管夹,能够夹紧软管,封闭软管使药液不发生渗漏。
[0028]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利用封隔膜准确判断进针位置的输液器转接管,该设计上端管接头1连接一次性输液器,下端针接头5连接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在管接头1和针接头5之间设置有过渡管2,过渡管2中段一体连接调压支管3,调压支管3末端设置有联通大气的封隔器4,调压支管3中段可拆卸的安装软管夹6,当医务人员给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先打开软管夹6,再进行穿刺,这样在穿刺正确时就能看到明显的回血现象,极大提高了穿刺的正确率。
[0029]使用时,先将该装置上端的管接头1连接输液器药液过滤器下端,针接头5连接一次性静脉穿刺针,调压支管3上的软管夹6关闭,使输液瓶内的药液沿输液器流下,调整到可进行穿刺的状态;然后将输液器的调速器滑动到最下端,使药液不再向下流,此时打开软管夹6,然后使用一次性静脉穿刺针进行穿刺,当针头正确穿刺入静脉时,由于血压的作用,能够看到明显的回血现象,通过回血现象能够判断出穿刺正确;然后关闭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封隔膜准确判断进针位置的输液器转接管,包括管接头、过渡管、针接头、调压支管、封隔器和软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上端固定连接管接头,下端固定连接针接头,过渡管中段固定连接调压支管,调压支管末端固定连接封隔器,调压支管中段可拆卸的安装软管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利用封隔膜准确判断进针位置的输液器转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为上大下小的圆管,针接头上段为缓冲段,针接头下段为上大下小的圆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利用封隔膜准确判断进针位置的输液器转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和调压支管一体成型,过渡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玲王菊英聂毅丹洪闽高东方杨风钦黄翠红黄锦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