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美商专利>正文

气动阀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204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50
一种气动阀改良结构,包括阀结构部、切换部及梭动阀,所述阀结构部连通切换部及梭动阀,其特征在于:阀结构部内部贯设泄气通道,泄气通道连通阀结构部内部设置的第一通气槽与滑槽,阀结构部侧边贯设加速泄气孔,加速泄气孔连通滑槽;藉由上述结构,可提供气缸进行安全复归时,气体能经由泄气通道流经至加速泄气孔进行排气,进而达到气缸的安全复归速率提升。升。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动阀改良结构


[0001]本技术为一种气动阀改良结构,尤指一种能加速泄气并提升气缸安全复归速率的气动阀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参阅图11,揭露习用的一气缸80进行安全复归时,系由该气缸80的至少一储气室803提供气体,气体经由该气缸80的一IB孔位81通过一阀结构部90的一气室储气孔973,该气室储气孔973连通贯设于该阀结构部90内部的一排气孔9731,使气体能够顺着该排气孔9731并经由该阀结构部90的一入气孔976离开进入一阀门定位器86,控制该阀门定位器86使气体通往该阀结构部90的一第二通气槽94,并从该阀结构部90的一第二气室孔975离开该阀结构部90,经由该气缸80一ID孔位83进入该气缸80的二第二容气室802,透过气体推压该气缸80的二作动件84相向靠近,达到该气缸80安全复归之功效;而相向靠近的该些作动件84会推挤位于该气缸80中心的一第一容气室801的气体,使气体通过该气缸之一IC孔位82进入该阀结构部90的一第一气室孔974,气体再从该阀结构部90的一第一通气槽93离开该阀结构部90通往该阀门定位器86,透过该阀门定位器86将气体排出,以达到气缸安全复归之功效。
[0003]然而,该阀门定位器86的泄气速度慢,为了提升泄气速度,使用者会于该阀门定位器86上另外再装设排气设备,以增加该气缸80的安全复归速度,装设排气设备除了价格不斐外,上述排气设备也无法装设于不同种类的该阀门定位器86,使得通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阀改良结构,其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能加速泄气,有效提升气缸安全复归速率,更具实用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阀改良结构,其包括:
[0006]一阀结构部、一切换部及一梭动阀,该阀结构部连通该切换部及该梭动阀;
[0007]该阀结构部的轴向具有一滑槽、一第一通气槽、一第二通气槽、一第一管路及一第二管路,该阀结构部的侧边具有一进气孔、一出气孔、一气室储气孔、一第一气室孔、一第二气室孔、一入气孔及一泄气孔,该滑槽活动设置一活塞,该活塞具有一活塞轴及一活塞套,该活塞套的中心贯通以容设该活塞轴,该活塞的底部具有一弹性件,该第一通气槽连通该第一气室孔,该第二通气槽连通该第二气室孔,该第一管路连通该进气孔及该出气孔,该第一管路底部设置一逆止阀,该第二管路连通该第一管路、该气室储气孔及一排气孔,该排气孔同时与该滑槽连通,该滑槽连通该入气孔及该泄气孔;
[0008]其特征在于:
[0009]该阀结构部的内部贯设一泄气通道,该泄气通道连通该第一通气槽与该滑槽,该阀结构部的侧边贯设一加速泄气孔,该加速泄气孔连通该滑槽;
[0010]该活塞轴内凹形成多个凹部,该活塞套贯设多个环槽从而该弹性件受力下压后该
活塞下移且该活塞轴表面抵住该泄气通道与该加速泄气孔以使该泄气通道与该加速泄气孔形成封闭;该弹性件的弹力提供复归后该活塞上移从而该活塞轴的其中一凹部经由该些环槽连通该泄气通道与该加速泄气孔。
[0011]其中,该些凹部分别为一上凹部及一下凹部,该些环槽由上而下分别为一第一环槽、一第二环槽、一第三环槽、一第四环槽、一第五环槽及一第六环槽,该上凹部移动设置于该第一环槽、该第二环槽及该第三环槽之间,该下凹部移动设置于该第四环槽、该第五环槽及该第六环槽之间。
[0012]其中,该活塞套的表面套设多个止滑件。
[0013]其中,各凹部间隔一第一间距,各环槽间隔一第二间距,各第一间距的距离大于各第二间距的距离。
[0014]藉由上述结构,本技术的一气缸进行安全复归时,该气缸的气体能经由该阀结构部的该泄气通道流经至该加速泄气孔,加速该气缸的排气速率,并使该气缸的安全复归速率提升,该阀结构部能相容各种形态的一阀门定位器,使用者不再需于该阀门定位器上另外装设排气设备,可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阀结构部与切换部及梭动阀结合的第一视角立体透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阀结构部与切换部及梭动阀结合的第二视角立体透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结合气缸、主气源及阀门定位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气缸的立体透视图。
[0021]图7为本技术的图1的7

7剖面以及主气源不供气,由气缸储气室供气进行安全复归后,活塞上移,气体透过阀结构部之加速泄气孔进行快速排气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技术的主气源不供气,由气缸储气室供气经由本技术气动阀改良结构达到安全复归,以及利用加速泄气孔进行快速排气之动作示意图。
[0023]图9为本技术的图1的7

7剖面以及由主气源供气,气体进气后下压活塞并封闭加速泄气孔的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技术的气缸已经安全复归后由主气源供气,再次运作的示意图。
[0025]图11为习用主气源不供气,由气缸储气室供气进行安全复归后,气体经由阀结构部,并通往阀门定位器进行排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参阅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阀改良结构,包括一阀结构部10、一切换部20及一梭动阀30,该阀结构部10连通该切换部20及该梭动阀30。
[0027]参阅图2~图4,该阀结构部10轴向具有一滑槽11、一第一通气槽13、一第二通气槽14、一第一管路15及一第二管路16,该阀结构部10侧边具有一进气孔171、一出气孔172、一气室储气孔173、一第一气室孔174、一第二气室孔175、一入气孔176及一泄气孔177,该滑槽11活动设置一活塞12,该活塞具12有一活塞轴121及一活塞套122,该活塞套122中心贯通用
以容设该活塞轴121,该活塞12底部具有一弹性件125,该第一通气槽13连通该第一气室孔174,该第二通气槽14连通该第二气室孔175,该第一管路15连通该进气孔171及该出气孔172,该第一管路15底部设置一逆止阀151,该第二管路16连通该第一管路15、该气室储气孔173及一排气孔1731,该排气孔1731同时与该滑槽11连通,该滑槽11连通该入气孔176及该泄气孔177;其特征在于:该阀结构部10内部贯设一泄气通道19,该泄气通道19两端分别连通该第一通气槽13与该滑槽11,该阀结构部10侧边贯设一加速泄气孔191,该加速泄气孔191连通该滑槽11;该活塞轴121内凹形成多个凹部1211,该活塞套122贯设多个环槽124;该弹性件125受力下压后,该活塞12下移,该活塞轴121表面抵住该泄气通道19与该加速泄气孔191,使该泄气通道19与该加速泄气孔191形成封闭;该弹性件125之弹力提供复归后,该活塞12上移,该活塞轴121之其中一该凹部1211经由该些环槽124连通该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阀改良结构,其包括:一阀结构部、一切换部及一梭动阀,该阀结构部连通该切换部及该梭动阀;该阀结构部的轴向具有一滑槽、一第一通气槽、一第二通气槽、一第一管路及一第二管路,该阀结构部的侧边具有一进气孔、一出气孔、一气室储气孔、一第一气室孔、一第二气室孔、一入气孔及一泄气孔,该滑槽活动设置一活塞,该活塞具有一活塞轴及一活塞套,该活塞套的中心贯通以容设该活塞轴,该活塞的底部具有一弹性件,该第一通气槽连通该第一气室孔,该第二通气槽连通该第二气室孔,该第一管路连通该进气孔及该出气孔,该第一管路底部设置一逆止阀,该第二管路连通该第一管路、该气室储气孔及一排气孔,该排气孔同时与该滑槽连通,该滑槽连通该入气孔及该泄气孔;其特征在于:该阀结构部的内部贯设一泄气通道,该泄气通道连通该第一通气槽与该滑槽,该阀结构部的侧边贯设一加速泄气孔,该加速泄气孔连通该滑槽;该活塞轴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嘉铭
申请(专利权)人:美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