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液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97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吸液体含有:无定形碳、和分散于前述无定形碳中的结晶碳颗粒,将前述无定形碳和前述结晶碳颗粒的总质量作为基准,前述结晶碳颗粒的含有率为60~90质量%,所述吸液体的根据广角X射线散射法测得的取向度为75%以上、且依据JIS R 1634:1998的开孔率为10%以上。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吸液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液体。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为了滑动构件和载体等用途,提出了能吸收油分、水分的各种吸液体。
[0003]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吸液性连续多孔体,其包含具有球状气泡的多孔体,油分和水分的吸液率均为100重量%以上。
[0004]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将炭质多孔体作为基材,所述炭质多孔体是由无定形碳或无定形碳与碳粉末的复合体形成的,平均孔径1~100μm,孔隙率10~85%,以及由于毛细现象而具有液体渗透性和导电性,所述燃料电池具备:在该基材的表面依次层叠有燃料极/电解质层/空气极的基材作为电池支撑体共享的单位电池或使该单位电池隔着间隔连接2个以上而成的连接体,且具备:使液体燃料渗透于上述基材,且使形成于基材的外表面的空气极面暴露于空气的结构。
[0005]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蒸散用多孔陶瓷制吸液芯,其特征在于,其是将无机粉末焙烧而成的吸液芯,在该吸液芯中具备无机质的骨架部、和由该骨架部所包围、且溶液能在吸液芯表面移动的连通孔。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82258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596814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

107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2]专利文献1和3的吸液性连续多孔体虽然吸液性优异,但是化学稳定性不充分,因此,所吸收的液体有时受到限制。
[0013]另外,专利文献2的炭质多孔体虽然稳定性良好,但是关于吸液性,存在改善的余地。
[0014]因此,需要提供具有良好的吸液性的、炭质的吸液体。
[0015]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6]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以下的方案可以解决上述课题,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如下述:
[0017]<方式1>一种吸液体,其含有:无定形碳、和分散于前述无定形碳中的结晶碳颗粒,
[0018]将前述无定形碳和前述结晶碳颗粒的总质量作为基准,前述结晶碳颗粒的含有率为60~90质量%,
[0019]所述吸液体的根据广角X射线散射法测得的取向度为75%以上、且
[0020]依据JIS R 1634:1998的开孔率为10%以上。
[0021]<方式2>根据方式1所述的吸液体,其中,前述结晶碳颗粒为选自由石墨烯、碳纳米管、富勒烯和石墨颗粒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0022]<方式3>根据方式1或2所述的吸液体,其表面进行了亲水化。
[0023]<方式4>根据方式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液体,其最大内切球直径为2mm以下。
[0024]<方式5>根据方式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液体,其为圆柱状或棱柱状、且前述取向度为轴向的取向度。
[0025]<方式6>根据方式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液体,其为片状、且前述取向度为面方向的取向度。
[0026]<方式7>一种吸液块体,其具有多个方式5所述的吸液体,且
[0027]其是使圆柱状或棱柱状的多个前述吸液体收束并一体化而构成的。
[0028]<方式8>一种吸液块体,其具有多个方式6所述的吸液体,且
[0029]其是使片状的多个前述吸液体重叠并一体化而构成的。
[0030]<方式9>一种方式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液体或方式7或8所述的吸液块体的使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使前述吸液体或前述吸液块体的至少一部分浸渗于液体。
[0031]<方式10>一种吸液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32]将无定形碳前体和结晶碳颗粒进行混炼以制作前体组合物;
[0033]将前述前体组合物进行挤出成型;和,
[0034]对挤出成型后的前述前体组合物进行热处理。
[0035]专利技术的效果
[0036]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具有良好的吸液性的、炭质的吸液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吸液体》
[0038]本专利技术的吸液体含有:无定形碳、和分散于前述无定形碳中的结晶碳颗粒,
[0039]将前述无定形碳和前述结晶碳颗粒的总质量作为基准,前述结晶碳颗粒的含有率为60~90质量%,
[0040]所述吸液体的根据广角X射线散射法测得的取向度为75%以上、且
[0041]依据JIS R 1634:1998的开孔率为10%以上。
[0042]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根据上述构成,可以提供化学上稳定的吸液体。期望不受理论的约束,但认为这是由于,在良好地取向的结晶碳颗粒与无定形碳之间产生的微细的空隙可以成为液体的流路。
[0043]从使吸液性良好的观点出发,本专利技术的吸液体优选的是,表面进行了亲水化。此处,亲水化例如通过利用无中心加工等研磨加工、切削加工等来去除吸液体的表层而进行。
[0044]本专利技术的吸液体的最大内切球直径可以超过0mm。从制造上的观点出发,优选该最大内切球直径为2.0mm以下、1.5mm以下、1.2mm以下、1.0mm以下、0.8mm以下、0.6mm以下、或0.5mm以下。
[0045]本专利技术的吸液体为圆柱状的情况下,吸液体的底面的依据JIS B0621

1984的圆度、即、偏离圆形形体的几何学上准确的圆的偏差的大小可以为0.01μm以上、0.05μm以上、
0.1μm以上、0.3μm以上、0.5μm以上、0.7μm以上、或1μm以上,而且可以为5μm以下、4μm以下、3μm以下、或2μm以下。
[0046]本专利技术的吸液体为圆柱状的情况下,吸液体的依据JIS B 0621

1984的圆筒度、即、偏离圆筒形体的几何学上准确的圆筒的偏差的大小可以为0.01μm以上、0.05μm以上、0.1μm以上、0.3μm以上、0.5μm以上、0.7μm以上、或1μm以上,而且可以为12μm以下、10μm以下、8μm以下、6μm以下、5μm以下、4μm以下、3μm以下、或2μm以下。
[0047]本专利技术的吸液体的根据广角X射线散射法测得的取向度可以为75%以上、80%以上、85%以上、或90%以上,而且可以为100%以下、低于100%、98%以下、或95%以下。
[0048]本专利技术的吸液体的依据JIS R 1634:1998的开孔率、即根据以下的式(1)而算出的开孔率可以为10%以上、15%以上、或20%以上,而且可以为50%以下、45%以下、40%以下、35%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吸液体,其含有:无定形碳、和分散于所述无定形碳中的结晶碳颗粒,将所述无定形碳和所述结晶碳颗粒的总质量作为基准,所述结晶碳颗粒的含有率为60~90质量%,所述吸液体的根据广角X射线散射法测得的取向度为75%以上、且依据JIS R 1634:1998的开孔率为10%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液体,其中,所述结晶碳颗粒为选自由石墨烯、碳纳米管、富勒烯和石墨颗粒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液体,其表面进行了亲水化。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液体,其最大内切球直径为2mm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液体,其为圆柱状或棱柱状、且所述取向度为轴向的取向度。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竹厚则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