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火电主风机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装置,包括用于采集振动信号的振动传感器、与所述振动传感器连接的分析设备及安装于火电主风机的外壳上固定卡座;固定卡座上端垂直设有弯折部,弯折部下方的固定卡座侧壁上设有圆筒件,振动传感器可滑动地穿设在圆筒件内;折弯部上螺纹连接有挤压件,挤压件下端抵接于振动传感器上,以通过旋拧挤压件下压振动传感器;振动传感器与圆筒件内壁之间还设有呈压缩状的弹簧,以通过弹簧促使振动传感器的下端抵接于主风机的外壳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火电主风机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装置中,对于火电主风机的异常振动,弹簧可起到缓存的作用,减少对振动传感器的刚性冲击作用,进而减少对分析装置的损坏。析装置的损坏。析装置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电主风机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振动信号采集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火电主风机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火电主风机用于设备现场的通风换气,长时间高强度运转情况下较易出现故障,比如:通常,火电主风机价内的风机叶片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与转轴的过度磨损或松动,导致风机叶片出现异响甚至停转。
[0003]风机叶片的正常运转过程中,火电主风机的振动频率较为均匀,当风机叶片出现异常时,会导致火电主风机的振动频率出现异常,那么实际上,是可以通过测量火电主风机的振动频率来监测火电主风机的运转是否出现问题;由于火电主风机出现异常振动后,其振动频率和振幅变化较大且不规律,对于与其表面相抵接的振动检测传感器之间缺乏缓冲,极易损坏相关传感器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的缺点,提供一种火电主风机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装置。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火电主风机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装置,包括至少一组用于采集振动信号的振动传感器及与所述振动传感器连接的分析设备,还包括安装于火电主风机的外壳上固定卡座;
[0007]所述固定卡座上端垂直设有折弯部,位于折弯部下方的固定卡座侧壁上设有圆筒件,振动传感器可滑动地穿设在圆筒件内;折弯部上螺纹连接有挤压件,挤压件下端抵接于振动传感器上,以通过旋拧挤压件下压振动传感器;振动传感器与圆筒件内壁之间还设有呈压缩状的弹簧,以通过弹簧促使振动传感器的下端抵接于主风机的外壳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振动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及环绕设置在传感器本体周侧壁上的多个防脱卡扣,且每组防脱卡扣沿着振动传感器的轴向方向向下延伸;
[0009]所述圆筒件上下两端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上限位和下限位,所述多个防脱卡扣穿过圆筒件的上端以延伸到上限位和下限位之间的圆筒件内腔中;所述弹簧设置于上限位与防脱卡扣的下端部之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圆筒件的内腔中还设置有环状的滑块,且滑块的外径轮廓与圆筒件的内腔轮廓匹配;所述滑块套设于所述多个防脱卡扣上,弹簧的下端抵接于所述滑块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火电主风机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装置内设置有多个所述振动传感器及用于连接多个所述固定卡座的安装环;
[0012]所述安装环呈抱箍状结构,且安装环套接在所述火电主风机的侧壁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环上还设置有多个位于每组振动传感器下端的定位孔,所述
振动传感器下端穿设在所述定位孔内且末端抵接在火电主风机表面。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所述振动传感器环绕火电主风机的侧壁间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安装环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火电主风机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分析设备和火电主风机均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0016]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火电主风机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装置中,至少一个振动传感器通过固定卡座安装在火电主风机侧壁外壳上,通过挤压件调整振动传感器与主风机外壳之间的间距,然后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振动传感器末端抵接在主风机外壳上,对于火电主风机的异常振动,弹簧可起到缓存的作用,减少对振动传感器的刚性冲击作用,减少对分析装置的损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火电主风机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火电主风机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振动速度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0021]图标:10
‑
火电主风机,100
‑
风机叶片,20
‑
底座,30
‑
安装环,300
‑
紧固件,301
‑
定位孔,31
‑
固定卡座,310
‑
折弯部,311
‑
挤压件,32
‑
圆筒件,320
‑
下限位,321
‑
上限位,322
‑
弹簧,323
‑
滑块,40
‑
振动传感器,400
‑
传感器本体,401
‑
防脱卡扣,50
‑
分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3]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火电主风机10的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装置,以监测火电主风机10的运行状态是否出现异常。
[0024]该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装置包括至少一组用于采集振动信号的振动传感器40及与所述振动传感器40连接的分析设备50,还包括安装于火电主风机10的外壳上固定卡座31,固定卡座31用于将振动传感器40安装固定到火电主风机10的侧壁外壳上;所述分析设备50和火电主风机10均安装在底座20上。
[0025]为了使监测数据更加准确,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多个所述振动传感器40,每组振动传感器40通过一组固定卡座31安装到火电主风机10上,相应地,本实施例中,振动传感器40可选用市面上常见的振动速度传感器,用途广泛,可用于测量轴承座、机壳或结构的振动,振动传感器40采集的振动速度和振幅信号在分析设备50上显示,其显示振动幅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读出各个时间段的振动幅值及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振动频率,再与火电主风机10的原始振动频率相比较,即可得出是否出现异常。
[0026]火电主风机10在振动异常情况下,尤其是振幅异常时,较易对与其表面相刚性接触的振动传感器40产生损坏,使得监测数据异常甚至损坏振动传感器40。
[0027]因此,本实施例中,我们调整了振动传感器40与火电主风机10外壳的接触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卡座31上端垂直设有折弯部310,即固定卡座31呈倒置的字母“L”型,位于折弯部310下方的固定卡座31侧壁上焊接固定有圆筒件32,振动传感器40可滑动地穿设在圆筒件32内。
[0028]所述折弯部310上螺纹连接有挤压件311,挤压件311下端抵接于振动传感器40上,即圆筒件32为振动传感器40的上下移动提供导向,挤压件311可调整振动传感器40上移的行程大小,以通过旋拧挤压件311下压振动传感器40,进一步调整振动传感器40与火电主风机10外侧壁之间的间距。
[0029]所述振动传感器40与圆筒件32内壁之间还设有呈压缩状的弹簧322,以通过弹簧322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电主风机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装置,包括至少一组用于采集振动信号的振动传感器(40)及与所述振动传感器(40)连接的分析设备(5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火电主风机(10)的外壳上固定卡座(31);所述固定卡座(31)上端垂直设有折弯部(310),位于折弯部(310)下方的固定卡座(31)侧壁上设有圆筒件(32),振动传感器(40)可滑动地穿设在圆筒件(32)内;折弯部(310)上螺纹连接有挤压件(311),挤压件(311)下端抵接于振动传感器(40)上,以通过旋拧挤压件(311)下压振动传感器(40);振动传感器(40)与圆筒件(32)内壁之间还设有呈压缩状的弹簧(322),以通过弹簧(322)促使振动传感器(40)的下端抵接于火电主风机(10)的外壳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主风机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传感器(40)包括传感器本体(400)及环绕设置在传感器本体(400)周侧壁上的多个防脱卡扣(401),且每组防脱卡扣(401)沿着振动传感器(40)的轴向方向向下延伸;所述圆筒件(32)上下两端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上限位(321)和下限位(320),所述多个防脱卡扣(401)穿过圆筒件(32)的上端以延伸到上限位(321)和下限位(320)之间的圆筒件(32)内腔中;所述弹簧(322)设置于上限位(321)与防脱卡扣(401)的下端部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海亮,孙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智恒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