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duino的电路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6163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Arduino的电路控制系统,用于根据输入的检测信号,驱动与该电路控制系统连接的执行设备;所述基于Arduino的电路控制系统包括:供电单元、Arduino主控单元、转接单元和驱动控制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分别连接所述Arduino主控单元、所述转接单元和所述驱动控制单元,以分别供电;所述转接单元连接所述Arduino主控单元和驱动控制单元,用于将输入的检测信号输出至所述Arduino主控单元,和将所述Arduino主控单元输入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所述驱动控制单元,以使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控制各执行设备。元控制各执行设备。元控制各执行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Arduino的电路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控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Arduino的电路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Arduino电路板作为Arduino平台的电路硬件部分,通过连接各传感器以获取环境信息,并通过控制灯光、马达和其他装置来反馈、影响环境;例如,Arduino电路板系列中的Arduino Mega2560或DUE电路板(以下简称Mega2560/DUE板)作为目前常用的Arduino电路板,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设计产品中;然而,现有的Arduino电路板由于自带的电源接口可接入的电功率较低,当外部接入的传感器、电机等电设备较多时,则会由于电源的供电功率不足而无法支持外部设备的工作,导致Arduino电路板对能同时承载的外部设备的功率和数量存在较多限制,不易实现功能的拓展,进而导致该电路板可实现的监测、控制等功能较为单一,以及基于该电路板设计的平台其功能拓展性较差,无法满足多功能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Arduino的电路控制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Arduin电能板能同时承载的外部设备的数量较少或能同时承载的外部设备的功率较小,进而导致其不易实现功能的拓展等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首先提供一种基于Arduino的电路控制系统,包括:供电单元、Arduino主控单元、转接单元和驱动控制单元;其中,所述供电单元分别连接所述Arduino主控单元、所述转接单元和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用于分别输出驱动电压至所述Arduino主控单元、所述转接单元和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所述转接单元连接所述Arduino主控单元和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用于将获取的检测信号输出至所述Arduino主控单元,和将所述Arduino主控单元输入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用于连接所述执行设备,以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执行设备。
[0005]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输入端、控制开关和至少三个输出端;所述输入端用于输入电源电压,各所述输出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Arduino主控单元、所述转接单元和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开关连接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和各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之间。
[0006]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总控开关,连接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和各所述控制开关之间。
[0007]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单元包括转接板;所述转接板包括一承载板,和设于所述承载板上的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分别对应连接所述Arduino主控单元、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和所述供电单元;所述第三连接器用于输入所述检测信号。
[0008]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器包括数字信号输入接口和模拟信号输入接口。
[0009]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数字信号输入接口,包括GP10接口、I2C接口、UART接口和SPI接口。
[0010]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模拟信号输入接口,包括电压测量接口、MPU6050接口。
[0011]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包括舵机控制电路和电机控制电路。
[0012]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包括隔离直接电机控制子电路和步进电机控制子电路。
[0013]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Arduino主控单元包括Arduino电路板或微控制器。
[0014]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Arduino电路板包括Arduino Mega2560/DUE电路板。
[0015]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所述基于Arduino的电路控制系统,能使所述Arduino主控单元能同时承载更多的外部检测设备、外部执行设备,从而提高了所述基于Arduino的电路控制系统可连接外部设备的功耗范围、数量和类型,提高了该电路控制系统的功能性、灵活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显示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基于Arduino的电路控制系统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显示为本技术中所述电源电路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显示为本技术中所述转接板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显示为本技术中所述人工智能垃圾搬运小车平台的结构框架图;
[0020]元件标号说明
[0021]100基于Arduino的电路控制系统
[0022]110供电单元
[0023]110A电源电路的输入端
[0024]110B电源电路的输出端
[0025]110C电源电路的控制开关
[0026]110D电源电路的总控开关
[0027]120供Arduino主控单元
[0028]130转接单元
[0029]130A承载板
[0030]130B第一连接器
[0031]130C第二连接器
[0032]130D第三连接器
[0033]130E第四连接器
[0034]140驱动控制单元
[0035]200检测设备
[0036]210巡线模块
[0037]220超声波避障模块
[0038]230图像识别模块
[0039]300执行设备
[0040]310舵机设备
[0041]320电机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如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43]为了方便描述,此处可能使用诸如“之下”、“下方”、“低于”、“下面”、“上方”、“上”等的空间关系词语来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到,这些空间关系词语意图包含使用中或操作中的器件的、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向之外的其他方向。此外,当一层被称为在两层“之间”时,它可以是所述两层之间仅有的层,或者也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介于其间的层。
[0044]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所描述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以包括另外的特征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的实施例,这样第一和第二特征可能不是直接接触。
[004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Arduino的电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单元、Arduino主控单元、转接单元和驱动控制单元;其中,所述供电单元分别连接所述Arduino主控单元、所述转接单元和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用于分别输出驱动电压至所述Arduino主控单元、所述转接单元和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所述转接单元连接所述Arduino主控单元和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用于将获取的检测信号输出至所述Arduino主控单元,和将所述Arduino主控单元输入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用于连接执行设备,以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执行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rduino的电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输入端、控制开关和至少三个输出端;所述输入端用于输入电源电压,各所述输出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Arduino主控单元、所述转接单元和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开关连接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和各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Arduino的电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总控开关,连接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和各所述控制开关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rduino的电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单元包括转接板;所述转接板包括一承载板,和设于所述承载板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模飞刘帅李嘉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合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