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时域反射仪的防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522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时域反射仪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光时域反射仪的防摔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壁的中部放置有仪器本体,所述外壳内壁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缓冲条,所述外壳内壁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缓冲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外壳内壁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缓冲条,外壳内壁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缓冲条,六个第一支撑块和两个第二支撑块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条,矩形环底面的边缘固定连接有第四缓冲条,八个限位柱的外壁均滑动连接有弹簧,进而和仪器本体的外表面进行贴合,并和八个弹簧可以吸收仪器本体摔落时的动能,保证仪器本体外部不受损伤,防止仪器本体外部发生破损。防止仪器本体外部发生破损。防止仪器本体外部发生破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时域反射仪的防摔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光时域反射仪防护
,特别是一种光时域反射仪的防摔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光时域反射仪是通过对测量曲线的分析,了解光纤的均匀性、缺陷、断裂、接头耦合等若干性能的仪器,它根据光的后向散射与菲涅耳反向原理制作,利用光在光纤中传播时产生的后向散射光来获取衰减的信息,可用于测量光纤衰减、接头损耗、光纤故障点定位以及了解光纤沿长度的损耗分布情况等,是光缆施工、维护及监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现有光时域反射仪使用时,直接在外部加装海绵,在解决防护问题的同时还存在以下缺点:
[0003]现有防护效果较差,且后期会发生破损,当摔落高度较大时,很容易导致机壳破裂,使仪器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光时域反射仪的防摔结构。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光时域反射仪的防摔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壁的中部放置有仪器本体,所述外壳内壁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缓冲条,所述外壳内壁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缓冲条,所述外壳内壁与第二缓冲条相邻的两侧面均设置有三个第一支撑块,所述外壳内壁远离第二缓冲条的侧面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块,六个所述第一支撑块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块靠近外壳侧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八个所述限位柱的外壁均滑动连接有弹簧,八个所述弹簧分别与外壳滑动连接,六个所述第一支撑块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块靠近仪器本体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条,所述外壳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矩形环,所述矩形环底面的边缘固定连接有第四缓冲条。
[0006]可选的,所述外壳内壁相对的两侧面均开设有三个第一限位孔,所述外壳远离第二缓冲条内壁一侧的中部开设有两个第二限位孔,八个所述弹簧分别与六个第一限位孔和两个第二限位孔滑动连接,对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进行限位,从而便于使八个第三缓冲条紧密贴合与仪器本体的侧面。
[0007]可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面开设有若干通槽,若干所述通槽分别位于四个第一缓冲条的两侧,若干所述通槽的长度分别大于四个第一缓冲条的长度,所述外壳靠近第二缓冲条的侧面转动连接有把手。
[0008]可选的,所述仪器本体的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二缓冲条的侧面和八个第三缓冲条的侧面相贴合,所述仪器本体的顶面低于外壳的顶面,便于使第四缓冲条下压,给予仪器本体一定压力,使仪器本体进行一定限位。
[0009]可选的,所述矩形环通过螺钉与外壳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矩形环底面的面积与外壳顶面的面积相同,可以便于使用者进行装拆,当矩形环与外壳固定连接后,可以使接触面
和侧面完全吻合。
[0010]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1]1、该光时域反射仪的防摔结构,通过外壳内壁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缓冲条,外壳内壁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缓冲条,六个第一支撑块和两个第二支撑块靠近仪器本体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条,矩形环底面的边缘固定连接有第四缓冲条,同时八个限位柱的外壁均滑动连接有弹簧,进而可以和仪器本体的外表面进行贴合,并和八个弹簧可以吸收仪器本体摔落时的动能,从而保证仪器本体外部不受损伤,防止仪器本体外部发生破损。
[0012]2、该光时域反射仪的防摔结构,通过外壳内壁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缓冲条,外壳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矩形环,矩形环底面的边缘固定连接有第四缓冲条,矩形环与外壳固定连接后,可以通过四个第一缓冲条和第四缓冲条可以对仪器本体进行限位,从而便于减少仪器本体摔落时仪器本体在外壳内部的滑移量,从而便于稳定仪器本体在外壳内部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外壳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的矩形环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外壳,2

通槽,3

第一缓冲条,4

第一限位孔,5

仪器本体,6

第二缓冲条,7

矩形环,8

第四缓冲条,9

把手,10

第一支撑块,11

限位柱,12

弹簧,13

第三缓冲条,14

第二支撑块,15

第二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1]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光时域反射仪的防摔结构,包括外壳1,外壳1内壁的中部放置有仪器本体5,外壳1内壁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缓冲条3,外壳1内壁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缓冲条6,外壳1内壁与第二缓冲条6相邻的两侧面均设置有三个第一支撑块10,外壳1内壁远离第二缓冲条6的侧面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块14,六个第一支撑块10和两个第二支撑块14靠近外壳1侧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1,八个限位柱11的外壁均滑动连接有弹簧12,八个弹簧12分别与外壳1滑动连接,六个第一支撑块10和两个第二支撑块14靠近仪器本体5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条13,外壳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矩形环7,矩形环7底面的边缘固定连接有第四缓冲条8,四个第一缓冲条3、两个第二缓冲条6、八个第三缓冲条13和第四缓冲条8的材质均可以采用换红泡棉,且四个第一缓冲条3和第四缓冲条8的厚度分别大于两个第二缓冲条6和八个第三缓冲条13的厚度。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外壳1内壁相对的两侧面均开设有三个第
一限位孔4,外壳1远离第二缓冲条6内壁一侧的中部开设有两个第二限位孔15,八个弹簧12分别与六个第一限位孔4和两个第二限位孔15滑动连接,六个第一限位孔4和两个第二限位孔15可以便于对八个弹簧12进行限位,同时可以对第一支撑块10和第二支撑块14进行限位,从而便于使八个第三缓冲条13紧密贴合与仪器本体5的侧面。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外壳1的底面开设有若干通槽2,若干通槽2分别位于四个第一缓冲条3的两侧,若干通槽2的长度分别大于四个第一缓冲条3的长度,外壳1靠近第二缓冲条6的侧面转动连接有把手9,把手9便于使用者将外壳1进行提起,从而便于对仪器本体5进行位置转移,若干通槽2可以便于使仪器本体5产生的热量能够与外界进行一定程度的流动,减少仪器本体5出现温度过高现象。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仪器本体5的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二缓冲条6的侧面和八个第三缓冲条13的侧面相贴合,仪器本体5的顶面低于外壳1的顶面,可以便于使第四缓冲条8下压,给予仪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时域反射仪的防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壁的中部放置有仪器本体(5),所述外壳(1)内壁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缓冲条(3),所述外壳(1)内壁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缓冲条(6),所述外壳(1)内壁与第二缓冲条(6)相邻的两侧面均设置有三个第一支撑块(10),所述外壳(1)内壁远离第二缓冲条(6)的侧面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块(14),六个所述第一支撑块(10)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块(14)靠近外壳(1)侧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1),八个所述限位柱(11)的外壁均滑动连接有弹簧(12),八个所述弹簧(12)分别与外壳(1)滑动连接,六个所述第一支撑块(10)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块(14)靠近仪器本体(5)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条(13),所述外壳(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矩形环(7),所述矩形环(7)底面的边缘固定连接有第四缓冲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时域反射仪的防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宇灼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樵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