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49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包括:垫砂层,铺设于开挖的软土回填区域;枕木,铺设于所述垫砂层;垫架,设置于所述枕木上;砖胎模,设置于所述垫架的一侧,且其下端设置有刃角,所述刃角可经所述枕木沉入所述垫砂层;模砼,通过混凝土浇筑于所述砖胎模内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考虑到不良地质条件的影响,针对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的土质特点,砖胎模不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并且可作为围挡给施工人员提供施工条件;也无需使用钢板桩等挡土措施,可避免周边土体坍塌对施工的影响,确保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砖胎模广泛应用在基础梁和基础部位的一些砼构件中,比如,地下室外墙外防水或者模板不易拆除的部位。
[0003]但在软土地基工程中,由于粉砂质土具有明显的触变性,施工时土体受到扰动,结构被破坏,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土质变软,液化流动,甚至产生流砂现象基坑周边土方极易坍塌,施工无法正常进行,基坑难以挖到设计深度。
[0004]此外,传统砖胎模不宜用于基础梁和承台高度超过500mm以上,因为基础梁及承台的高度较高时,胎膜砌筑完成后回填土的深度也较深,这样回填夯实时容易使砖胎模损坏变形,再者浇筑砼时振捣时,由于砼向下的流动性和振动棒的振动力也容易使砖胎模向外扩张变形损害,这样会加大砼的损耗量,同时也使砼构件看起来不规整。并且,目前的软土地基的砖胎模施工工艺比较复杂,成本较高,施工效率低下,工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约成本、工艺简单、施工效率高、节约工期、安全实用的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
[0006]本技术的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包括:
[0007]垫砂层,铺设于开挖的软土回填区域;
[0008]枕木,铺设于所述垫砂层;
[0009]垫架,设置于所述枕木上;
[0010]砖胎模,设置于所述垫架的一侧,且其下端设置有刃角,所述刃角可经所述枕木沉入所述垫砂层;
[0011]模砼,通过混凝土浇筑于所述砖胎模内形成。
[0012]本技术的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考虑到不良地质条件的影响,针对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的土质特点,砖胎模不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并且可作为围挡给施工人员提供施工条件;也无需使用钢板桩等挡土措施,可避免周边土体坍塌对施工的影响,确保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0013]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枕木间的间隙用砂填实,枕心中心与所述刃角中心线重合。
[0014]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枕木的规格为16cm*22cm*250cm;
[0015]所述垫架的间距为0.45m。
[0016]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砖胎模的厚度为250mm,其下端0.3m处设置所述刃角。
[0017]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砖胎模的模板内侧设置有拉钩,所述拉钩
之间连接有受力筋。
[0018]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砖胎模的模板为15mm厚木模板;
[0019]所述拉钩的规格为A6@600;
[0020]所述受力筋为双层双向布置,其规格为C12@200。
[0021]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砖胎模的模板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横向布置的主龙骨,多个所述主龙骨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
[0022]每个所述主龙骨处设置有一对拉螺杆,所述对拉螺杆将位于所述砖胎模的模板两侧的主龙骨连接。
[0023]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龙骨之间的间距为450mm,所述主龙骨为Φ48*3钢管;
[0024]所述对拉螺杆的规格为M14@450
×
450。
[0025]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砖胎模的模板的外侧还设置有竖向布置的次龙骨;
[0026]所述次龙骨为50mm
×
100mm木枋,间距为150mm。
[0027]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还包括斜撑,所述斜撑倾斜设置于所述次龙骨与所述垫砂层之间;
[0028]所述斜撑为规格为Φ48*3.0的钢管,其两端沿水平的间距为2m。
[002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考虑到不良地质条件的影响,针对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的土质特点,砖胎模不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并且可作为围挡给施工人员提供施工条件;也无需使用钢板桩等挡土措施,可避免周边土体坍塌对施工的影响,确保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本技术的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具有节约成本、工艺简单、施工效率高、节约工期、安全实用等特点。
[0030]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的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模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模砼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拉钩及受力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其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0036]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实施方式的例子。
[0037]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
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0038]请参阅图1

图3。图1是本技术的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模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模砼的结构示意图。
[0039]本技术的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包括:
[0040]垫砂层1,铺设于开挖的软土回填区域;
[0041]枕木2,铺设于所述垫砂层1;
[0042]垫架3,设置于所述枕木2上;
[0043]砖胎模4,设置于所述垫架3的一侧,且其下端设置有刃角,所述刃角可经所述枕木2沉入所述垫砂层1;
[0044]模砼5,通过混凝土浇筑于所述砖胎模4内形成。
[0045]本技术的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考虑到不良地质条件的影响,针对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的土质特点,砖胎模4不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并且可作为围挡给施工人员提供施工条件;也无需使用钢板桩等挡土措施,可避免周边土体坍塌对施工的影响,确保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0046]具体地,所述枕木2间的间隙用砂填实,枕心中心与所述刃角中心线重合。
[0047]优选地,所述枕木2的规格为16cm*22cm*250cm。
[0048]所述垫架3的间距为0.45m。
[004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砖胎模4的模板内净宽及高度与需要施工的基础构件平面尺寸一致。
[0050]进一步,所述砖胎模4的厚度为250mm,其下端0.3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垫砂层,铺设于开挖的软土回填区域;枕木,铺设于所述垫砂层;垫架,设置于所述枕木上;砖胎模,设置于所述垫架的一侧,且其下端设置有刃角,所述刃角可经所述枕木沉入所述垫砂层;模砼,通过混凝土浇筑于所述砖胎模内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木间的间隙用砂填实,枕心中心与所述刃角中心线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木的规格为16cm*22cm*250cm;所述垫架的间距为0.45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砖胎模的厚度为250mm,其下端0.3m处设置所述刃角。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砖胎模的模板内侧设置有拉钩,所述拉钩之间连接有受力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土地基砖胎模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砖胎模的模板为15mm厚木模板;所述拉钩的规格为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志东宋风云尹谦冯云黎德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