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142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2
一种光源模块,包括导光板、发光组件以及光学膜片。导光板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及入光面。发光组件配置于入光面旁且用于朝向入光面提供光束。光学膜片配置于第二表面上。光学膜片具有出光面,出光面平行第二表面且远离导光板。出光面包括邻近第一侧面的第一边缘区、邻近第二侧面的第二边缘区及中央区。第一边缘区中的平均辉度大于中央区中的平均辉度。第二边缘区中的平均辉度大于中央区中的平均辉度。一种包括光源模块的显示装置也被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可提升显示装置的画面品味。示装置可提升显示装置的画面品味。示装置可提升显示装置的画面品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学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器包括有液晶显示面板(LCD panel)与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一般背光模块的出光场型是将出光集中在正视角,对于显示器的使用者而言,观察到的显示影像是显示器的周边亮度相对于显示器的中心区域而言会偏暗,而影响使用者的视觉体验。尤其是在背光模块使用准直背光技术的情况下,虽然可提升光利用效率及优化防窥效果,但显示器的周边偏暗的情况将更明显。
[0003]“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公开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可改善人眼目视画面中,中央画面偏亮而周围偏暗的问题,提升显示装置的画面品味。
[0005]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6]为实现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包括导光板、发光组件以及光学膜片。导光板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第一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反的第二侧面以及连接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入光面。发光组件配置于入光面旁且用于朝向入光面提供光束。光学膜片配置于第二表面上。光学膜片具有出光面,出光面平行第二表面且远离导光板。出光面包括邻近第一侧面的第一边缘区、邻近第二侧面的第二边缘区及中央区。中央区位于第一边缘区与第二边缘区之间且包含出光面的几何中心。第一边缘区、第二边缘区及中央区彼此不重叠。第一边缘区中的平均辉度大于中央区中的平均辉度。第二边缘区中的平均辉度大于中央区中的平均辉度。
[0007]为实现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也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光源模块以及显示面板。光源模块包括导光板、发光组件以及光学膜片。导光板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第一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反的第二侧面以及连接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入光面。发光组件配置于入光面旁且用于朝向入光面提供光束。光学膜片配置于第二表面上。光学膜片具有出光面,出光面平行第二表面且远离导光板。显示面板配置于光源模块的上方。光学膜片位于导光板与显示面板之间。出光面包括邻近第一侧面的第一边缘区、邻近第二侧面的第二边缘区及中央区。中央区位于第一边缘区与第二边缘区之间且包含出光面的几何中心。第一边缘区、第二边缘区及中央区
彼此不重叠。第一边缘区中的平均辉度大于中央区中的平均辉度。第二边缘区中的平均辉度大于中央区中的平均辉度。
[0008]基于上述,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技术的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中,第一边缘区中的平均辉度大于中央区中的平均辉度,第二边缘区中的平均辉度大于中央区中的平均辉度,通过使显示区周边的辉度大于中央辉度,达成优化显示器的画面品味、增进人眼视觉上的舒适体验的功效。
[0009]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0012]图3A及图3B为图2的光源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0013]图4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辉度分布示意图。
[0014]图4B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不同位置的视角辉度分布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示意图。
[0016]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
[001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3A及图3B为图2的光源模块的俯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3B。显示装置10包括光源模块100以及显示面板200。光源模块100包括导光板110、发光组件130以及光学膜片140。导光板110具有第一表面110A、与第一表面110A相反的第二表面110B、第一侧面110C、与第一侧面110C相反的第二侧面110D以及连接第一表面110A、第二表面110B、第一侧面110C与第二侧面110D的入光面110E。发光组件130配置于入光面110E旁且用于朝向入光面110E提供光束I(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30可包括沿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发光元件(未示出),其中,发光元件例如为发光二极管,但不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30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灯管。
[0020]光学膜片140配置于第二表面110B上。光学膜片140具有出光面140S,其中出光面140S平行第二表面110B且远离导光板110。光学膜片140可包含棱镜片或逆棱镜片、扩散片(diffuser)或光学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光学膜片140用于使离开出光面140S的光束大致朝向垂直于出光面140S的方向(例如大部分光束的出光角度与出光面140S的法线的夹角小于45度的范围)出光。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模块100可包含一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的光学膜片140。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40包括逆棱镜片。逆棱镜片包括多
个棱镜柱,配置于逆棱镜片面对导光板11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10设计为自第二表面110B大角度出光,所出射光束再经逆棱镜片扳正,而可提供准直背光;但本技术不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40也可包括例如两片棱镜片,其中个别棱镜片中的多个棱镜柱分别配置于棱镜片远离导光板110的一侧。
[0021]进一步而言,如图3A所示,出光面140S包括邻近第一侧面110C的第一边缘区PA1、邻近第二侧面110D的第二边缘区PA2及中央区CA。其中,中央区CA位于第一边缘区PA1与第二边缘区PA2之间且包含出光面140S的几何中心CM。第一边缘区PA1、第二边缘区PA2及中央区CA彼此不重叠。也就是说,第一边缘区PA1为出光面140S上较靠近第一侧面110C的一边缘部分,第二边缘区PA2为出光面140S上较靠近第二侧面110D的一边缘部分,中央区CA则为夹在第一边缘区PA1与第二边缘区PA2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发光组件以及光学膜片,所述导光板具有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反的第二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入光面;所述发光组件配置于所述入光面旁且用于朝向所述入光面提供光束;所述光学膜片配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光学膜片具有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平行所述第二表面且远离所述导光板;其中,所述出光面包括邻近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边缘区、邻近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边缘区及中央区,所述中央区位于所述第一边缘区与所述第二边缘区之间且包含所述出光面的几何中心,所述第一边缘区、所述第二边缘区及所述中央区彼此不重叠,且所述第一边缘区中的平均辉度大于所述中央区中的平均辉度,所述第二边缘区中的平均辉度大于所述中央区中的平均辉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缘区中的最大辉度值与所述中央区中的最大辉度值的比值介于1.01至1.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区与所述第二边缘区的排列方向平行于所述入光面,且所述第一边缘区与所述第二边缘区的面积相同,其中所述第一边缘区中的平均辉度与所述第二边缘区中的平均辉度的差异值小于所述第一边缘区中的平均辉度的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还包括第三边缘区及第四边缘区,所述第三边缘区邻近所述入光面,所述第三边缘区与所述第四边缘区的排列方向不平行于所述入光面,所述中央区位于所述第三边缘区与所述第四边缘区之间,且所述第三边缘区中的平均辉度大于所述中央区中的平均辉度,所述第四边缘区中的平均辉度大于所述中央区中的平均辉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多个光学微结构,所述多个光学微结构的面积密度自所述几何中心沿第一方向及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递增,且所述多个光学微结构的面积密度沿第三方向递增,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入光面,所述第三方向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威儒陈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