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蓄能器-底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377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蓄能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机动车的蓄能器

底部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蓄能器

底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这种蓄能器

底部组件已经由EP2468609A2已知,其中,底部组件的车辆底部沿侧向通过相应的侧门槛限界并且通过纵梁和/或横梁加固。用于给机动车的电驱动装置供应电能的电的蓄能器装置的多个电池模块在此接纳在多件式的蓄存器壳体中。蓄存器壳体在此具有在外周侧环绕的型材元件的框架式的结构以及多个横梁,从而蓄存器壳体本身刚性地构造并且经由多个相应的螺纹连接在侧门槛和横梁的区域中固定在车辆底部的下侧。因此,重的电池模块的高的惯性力仅间接经由在外部布置在蓄存器壳体上的螺纹连接传递到机动车的白车身上。
[0003]在此有问题的是,由于蓄能器装置在其中间区域中的非常高的重量例如在行驶运行中可导致显著的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蓄能器

底部组件,在该蓄能器

底部组件中蓄能器装置以改善的方式与机动车白车身连接。
[0005]所述任务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蓄能器

底部组件解决。具有适宜的扩展方案的有利的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蓄能器

底部组件具有由多个电池模块形成的蓄能器装置,该蓄能器装置接纳在多件式的蓄存器壳体中并且布置在车辆底部的下侧。为了在此提供用于机动车的蓄能器

底部组件,在该蓄能器

底部组件中蓄能器装置以改善的方式与机动车白车身连接,蓄能器装置的电池模块在蓄存器壳体的中间的区域中经由多个机械的连接元件与车辆底部连接。通过蓄能器装置的电池模块在车辆底部处的这种直接的附接或悬挂,在此非常重的电池模块的作用的惯性力在蓄能器装置的中间区域中也能够极其均匀地传递到白车身上,尤其是车辆底部上,这尤其是改善动力学特性或明显减少由蓄能器装置引起的振动。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此设置成,蓄存器壳体的下侧的壳体部件经由连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固定在车辆底部上,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元件穿过蓄存器壳体并且不仅相对于下侧的壳体部件而且相对于车辆底部气密地密封。相应的连接元件由此优选穿过蓄存器壳体的内部空间,以便在蓄存器壳体的中间的区域中也确保另外的壳体部件在车辆底部下侧的适宜的固定。由此,可以例如减少由于蓄能器装置的重量引起的振动并且实现另外的壳体部件和蓄能器装置在车辆底部下侧或在机动车车身上的特别适宜的固定。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进一步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相应的连接元件具有支撑元件,所述
支撑元件构造为相应的电池组的结构元件、尤其是压板。由此,相应的电池组特别稳定地固定在车辆底部上或在车辆白车身上。
[0009]此外,已表明为有利的是,连接元件包括螺纹元件或类似的张紧元件,通过所述螺纹元件或类似的张紧元件,蓄存器壳体的下侧的壳体部件借助于支撑元件与车辆底部张紧。由此,下侧的壳体部件也非常稳定地与车辆底部连接。
[0010]就此而言,已表明为进一步有利的是,螺纹元件或类似的张紧元件经过相应的开口穿过下侧的壳体部件和车辆底部,并且螺纹元件或类似的张紧元件经由气密的密封件相对于下侧的壳体部件和车辆底部密封。由此得到在连接元件与蓄存器壳体的构件、车辆底部和下侧的壳体部件之间的可靠的气密的连接结构。
[0011]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设计方案中,车辆底部构造为蓄存器壳体的壳体部件并且经由至少一个气密的连接结构与蓄存器壳体的至少一个另外的壳体部件连接。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蓄存器壳体一方面通过车身侧的或白车身侧的车辆底部以及另一方面通过不属于车身或白车身的至少一个另外的壳体部件形成,所述车辆底部和所述另外的壳体部件相互在气密的连接结构的区域中连接。车辆底部一方面用作机动车车身或白车身的一部分并且另一方面用作蓄存器壳体的壳体部件在此具有双重利用的优点,其引起结构空间、重量和制造耗费的显著的节省。此外,蓄能器装置由此接纳在集成在车身或白车身处的蓄存器壳体中,从而所述蓄能器装置例如在碰撞要求方面特别适宜地集成在车身侧或白车身侧。为了在此例如在相应严重事故或其它紧急情况下避免如由于事故或紧急情况在蓄能器装置内部产生的气体从蓄存器壳体中的排出来,在白车身侧的或车身侧的车辆底部与相对应的不属于白车身或车身的壳体部件之间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密的连接结构。经由在车辆底部与所述另外的壳体部件之间的这种气密的连接结构由此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也确保蓄存器壳体的所需的密封性。
[00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设计方案的特征在于,所述另外的壳体部件在机械的连接元件的区域中具有卷边或类似的间隔元件,从而壳体部件在卷边或类似的间隔元件的侧向上与相应的电池模块具有间距。这具有以下优点:底部元件的小的或中等的变形不导致与具有电池模块的蓄能器装置或电池组接触,以便由此避免相应的损伤。
[001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设置成,车辆底部构造为涂装后的机动车白车身的一部分。因此,如下蓄能器

底部组件已表明为特别有利的,在该蓄能器

底部组件中,车辆底部通常可以在白车身中装配并且接着在阴极浸漆的范围内并且必要时在另外的涂漆范围内设有相应的漆层,在此之后蓄存器壳体的组装可以在构造气密的连接结构的情况下进行。最终由此可以实现在制造技术方面特别简单的且快速的方法。
[0014]所述另外的壳体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构造为白车身外部的底部元件。这种白车身外部的底部元件可以特别适宜地制造并且例如承担在布置在底部元件上方的蓄能器装置的保护方面的相应的功能。由此,底部元件可以例如由相应的材料或以相应的结构形式提供,从而底部元件作为所谓的柱保护在底板或底部元件碰在石头、柱、路边石或类似物上时具有相对于压入或类似情况的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便由此避免蓄能器装置损伤。
[0015]最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的特征在于,下侧的壳体部件和作为蓄存器壳体的壳体部件的车辆底部经由气密的连接结构连接,所述气密的连接结构在外周侧围绕
蓄存器壳体环绕。由此,整个蓄存器壳体也特别适宜地受到保护以免发生气体排出。
[0016]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特征由权利要求、附图和附图说明得出。上文在说明书中提及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以及下文在附图说明中提及的和/或在附图中单独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能以相应给出的组合使用,而且能以其它组合使用或单独使用。
附图说明
[0017]现在依据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以及参考附图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附图中:
[0018]图1示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机动车的蓄能器

底部组件的分解图,在该蓄能器

底部组件中,机动车车身的车辆底部构造蓄存器壳体的壳体部件,作为蓄存器壳体的另外的壳体部件,底部元件能够根据所示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用于机动车的蓄能器

底部组件,所述蓄能器

底部组件具有包括多个电池模块(18)的电的蓄能器装置(20),所述蓄能器装置接纳在多件式的蓄存器壳体(17)中并且布置在所述机动车的车辆底部(6)的下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装置(20)的电池模块(18)在所述蓄存器壳体(17)的中间的区域中经由多个机械的连接元件(31)与所述车辆底部(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器

底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存器壳体(17)的下侧的壳体部件(16)经由所述连接元件(31)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固定在所述车辆底部(6)上,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元件穿过所述蓄存器壳体(17)并且不仅相对于所述下侧的壳体部件(16)而且相对于所述车辆底部(6)气密地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能器

底部组件,其特征在于,相应的连接元件(31)包括支撑元件(32),所述支撑元件构造为相应的电池组(19)的结构元件、尤其是压板。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蓄能器

底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31)包括螺纹元件(34)或类似的张紧元件,通过所述螺纹元件或类似的张紧元件,所述蓄存器壳体(17)的下侧的壳体部件(16)借助于所述支撑元件(32)与所述车辆底部(6)张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能器

底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元件(34)或类似的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
申请(专利权)人:宝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