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下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27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下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轴承下料机构,包括底座、下料料道、转轮料道和引导装置;下料料道包括上料口与导料口;转轮料道位设于下料料道的导料口处,转轮料道包括盘形盒与转盘,盘形盒呈竖直状位设于下料料道的导料口处的下方,转盘能够转动的设置于盘形盒的内部,转盘的圆周面上开设有若干个以转盘为轴心等间距分布的放置槽,盘形盒的上端开设有与导料口对接的进料口,盘形盒的下端设有与盘形盒内部连通的下料通道;引导装置包括有能够将下料料道内输送的轴承呈竖直状引导至转轮料道内的皮带,本申请通过下料料道、转轮料道和引导装置的相互配合,使轴承有序的进行下料,防止轴承在下料时产生堵塞,继而影响下料效率。而影响下料效率。而影响下料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下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下料装置
,具体是涉及一种轴承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轴承的生产过程中有很多道工序,轴承相对来其他物品质量较大,在工序转换的过程中移动下料起来比较麻烦,因此需要通过下料机来进行下料,传动下料机才用挡板、料斗来进行下料,在下料过程中容易造成对轴承的破损,且下料不是特别均匀,易发生堵塞的情况,大大的降低了轴承下料的效率,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轴承下料机构,以便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轴承下料机构,本申请通过下料料道、转轮料道和引导装置的相互配合,使轴承有序的进行下料,防止轴承在下料时产生堵塞,继而影响下料效率。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轴承下料机构,包括底座、下料料道、转轮料道和引导装置;
[0006]下料料道通过第一支架固定安装在底座上,下料料道包括上料口与导料口;
[0007]转轮料道位设于下料料道的导料口处,转轮料道包括盘形盒与转盘,盘形盒呈竖直状位设于下料料道的导料口处的下方,盘形盒通过第二支架固定安装在底座上,转盘能够转动的设置于盘形盒的内部,转盘的圆周面上开设有若干个以转盘为轴心等间距分布的放置槽,放置槽用以放置轴承,盘形盒的上端开设有与导料口对接的进料口,盘形盒的下端设有与盘形盒内部连通的下料通道;
[0008]引导装置设置在下料料道与转轮料道之间,引导装置包括有能够将下料料道内输送的轴承呈竖直状引导至转轮料道内的皮带。
[0009]优选地,下料料道由第一料道与第二料道构成,第一料道呈水平状,第二料道呈倾斜状设置于第一料道的一端,第二料道为漏斗状,第二料道倾斜向下的一端与盘形盒的进料口对接设置。
[0010]优选地,引导装置还包括有矩形架、第一伺服电机、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
[0011]矩形架呈竖直状位设于盘形盒的上方远离下料料道的一侧,矩形架的两侧通过第三支架与下料料道的两侧固定连接;
[0012]第一转杆呈水平状并且能够转动的设置于矩形架的内部上端;
[0013]第二转杆与第一转杆上下对应并且能够转动的设置于矩形架的内部下端,皮带传动设置于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上,皮带靠近下料料道的垂直面与盘形盒远离下料料道的垂直面齐平;
[0014]第一伺服电机设置于矩形架的一侧,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杆的一端传
动连接。
[0015]优选地,转轮料道还包括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盘形盒的一侧中心处,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能够转动的穿过盘形盒的一侧与转盘的中心处固定连接。
[0016]优选地,转盘的边缘与盘形盒的内部边缘紧密贴合,下料通道呈倾斜状设置于盘形盒的下端一侧。
[0017]优选地,盘形盒由透明材质构成。
[0018]本申请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通过下料料道、转轮料道和引导装置的相互配合,使轴承有序的进行下料,防止轴承在下料时产生堵塞,继而影响下料效率。
[0020]2.本技术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带动第一转杆旋转,并通过第二转杆的配合,使皮带逆时钟转动,轴承通过转动的皮带并引导轴承呈竖直状进入转盘的放置槽内,使轴承快速进入到转盘的放置槽进行传送下料,防止堵塞。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图一;
[0022]图2是实施例的立体图二;
[0023]图3是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4]图4是实施例的图3中沿A

A处的剖视图;
[0025]图5是实施例的图3中沿B

B处的剖视图。
[0026]图中标号为:1

底座;2

下料料道;3

转轮料道;4

引导装置;5

上料口;6

导料口;7

盘形盒;8

转盘;9

放置槽;10

进料口;11

下料通道;12

皮带;13

第一料道;14

第二料道;15

矩形架;16

第一伺服电机;17

第一转杆;18

第二转杆;19

第二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8]如图2至图5所示:
[0029]轴承下料机构,包括底座1、下料料道2、转轮料道3和引导装置4;
[0030]下料料道2通过第一支架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下料料道2包括上料口5与导料口6;
[0031]转轮料道3位设于下料料道2的导料口6处,转轮料道3包括盘形盒7与转盘8,盘形盒7呈竖直状位设于下料料道2的导料口6处的下方,盘形盒7通过第二支架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转盘8能够转动的设置于盘形盒7的内部,转盘8的圆周面上开设有若干个以转盘8为轴心等间距分布的放置槽9,放置槽9用以放置轴承,盘形盒7的上端开设有与导料口6对接的进料口10,盘形盒7的下端设有与盘形盒7内部连通的下料通道11;
[0032]引导装置4设置在下料料道2与转轮料道3之间,引导装置4包括有能够将下料料道2内输送的轴承呈竖直状引导至转轮料道3内的皮带12。
[0033]基于上述实施例,待下料的轴承依序的通过下料料道2输送给转轮料道3,轴承通过下料料道2的导料口6和盘形盒7的进料口10进入到转盘8的放置槽9内,在输送时,即将进
入到盘形盒7内的轴承通过呈竖直状转动的皮带12将轴承呈竖直状进入到盘形盒7内,放置槽9的内侧与轴承的形状吻合,随后转动转盘8,并有序的将轴承进行下料,防止轴承在下料时产生堵塞,继而影响下料效率。
[0034]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4所示:
[0035]下料料道2由第一料道13与第二料道14构成,第一料道13呈水平状,第二料道14呈倾斜状设置于第一料道13的一端,第二料道14为漏斗状,第二料道14倾斜向下的一端与盘形盒7的进料口10对接设置。
[0036]基于上述实施例,加工后的轴承依序进入到第一料道13内,再依序的进入到第二料道14内,由于第二料道14为漏斗状并且向盘形盒7的方向倾斜,使轴承能够更加精准的输送至盘形盒7内,并且将轴承倾斜向下移动。
[0037]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
[0038]引导装置4还包括有矩形架15、第一伺服电机16、第一转杆17和第二转杆18;
[0039]矩形架15呈竖直状位设于盘形盒7的上方远离下料料道2的一侧,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轴承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下料料道(2)、转轮料道(3)和引导装置(4);下料料道(2)通过第一支架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下料料道(2)包括上料口(5)与导料口(6);转轮料道(3)位设于下料料道(2)的导料口(6)处,转轮料道(3)包括盘形盒(7)与转盘(8),盘形盒(7)呈竖直状位设于下料料道(2)的导料口(6)处的下方,盘形盒(7)通过第二支架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转盘(8)能够转动的设置于盘形盒(7)的内部,转盘(8)的圆周面上开设有若干个以转盘(8)为轴心等间距分布的放置槽(9),放置槽(9)用以放置轴承,盘形盒(7)的上端开设有与导料口(6)对接的进料口(10),盘形盒(7)的下端设有与盘形盒(7)内部连通的下料通道(11);引导装置(4)设置在下料料道(2)与转轮料道(3)之间,引导装置(4)包括有能够将下料料道(2)内输送的轴承呈竖直状引导至转轮料道(3)内的皮带(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下料料道(2)由第一料道(13)与第二料道(14)构成,第一料道(13)呈水平状,第二料道(14)呈倾斜状设置于第一料道(13)的一端,第二料道(14)为漏斗状,第二料道(14)倾斜向下的一端与盘形盒(7)的进料口(10)对接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下料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杭新峰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五洲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