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工近岸防护的智能抛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1234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工近岸防护的智能抛石,包括混凝土壳体和设置在混凝土壳体内的姿态感知单元,姿态感知单元的天线通信电缆密封延伸出混凝土壳体外部;姿态感知单元,用于感知被监测护岸姿态数据,并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天线通信电缆,用于连接漂浮式发射天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姿态感知模块实时监测根石的姿态变化,将测得角度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代替传统的有线数据传输,通过4G\5G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通过监测智能抛石的状态监测判断大坝是否稳定,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水淹智能抛石外壳后,无线信号传输端仍可随着水位的上升而上升,始终保证数据通信的正常进行。正常进行。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水工近岸防护的智能抛石


[0001]本技术涉及水工建筑物堤坝的防护和维护,尤其是涉及用于水工近岸防护的智能抛石(砌石)。

技术介绍

[0002]堤防险工工程出险主要是由于水流淘刷造成坝垛水下根石走失,基础失稳引起水下根石坡度发生变化导致。而险工工程的根石基础一般存在边冲边塌的变化过程,当缺石量不满足稳定要求时才会导致水面以上结构发生滑塌险情。传统的备防石都是由开采天然石材得来的,仅作为用于防汛抢险、根石加固的材料,将备防石放于堤坝上后,当水位上升致使备防石被淹没后,工作人员将无法判断备防石是否滚动、大坝是否稳定等情况,对防汛抢险以及堤坝维护等工作效果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不仅浪费石料,而且对险情的感知也更加延时滞后,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0003]实时掌握水下根石的整体稳定情况,便能起到对根石险情的早期识别和及时预警。现有的智能防石采用的是有线传输模式,当水位高于天线后,将无法进行数据传输;在实际运用中,供电线路和数据线布设受地形和距离限制,难以灵活布设且布设繁杂、浪费物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工近岸防护的智能抛石(砌石),用于实时检测水面以上或水下根石的姿态参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所述用于水工近岸防护的智能抛石,包括混凝土壳体和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壳体内的姿态感知单元,所述姿态感知单元的天线通信电缆密封延伸出混凝土壳体外部;姿态感知单元,用于感知被监测护岸姿态数据,并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所述天线通信电缆,用于连接漂浮式发射天线。
[0007]优选地,所述姿态感知单元包括锂电池、姿态感知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所述姿态感知模块由MEMS加速度计、陀螺仪和地磁场传感器集成组合而成。
[0008]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壳体为分体式结构,包括
[0009]第一壳体,其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的第一导线槽;
[0010]第二壳体,其下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和与所述第二安装槽连通的第二导线槽;
[0011]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上下对应,围成用于安装所述姿态感知单元的安装腔;所述第一导线槽和第二导线槽上下对应,围成将所述天线通信电缆引出混凝土壳体的导线孔;
[0012]及连接部,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为一体;
[0013]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将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穿连在一起的螺杆,每个所述螺杆两端部均螺接有紧固螺帽。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表面的中部,而所述第二安装槽开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下表面的中部,使所述姿态感知单元位于所述混凝土壳体的中心。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接触面为相互匹配的凹面和凸面。
[0016]本技术通过姿态感知模块实时监测根石的姿态变化,将测得角度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代替传统的有线数据传输,通过4G\5G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通过监测智能抛石(砌石)的状态监测判断大坝是否稳定,不仅提高工作效率,在水淹智能抛石(砌石)外壳后,无线信号传输端(发射天线)可随着水位的上升而上升,始终保证数据通信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第一壳体的俯视图。
[0019]图3是图2中A

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1中第二壳体的仰视图。
[0021]图5是图4中B

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24]如图1、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水工近岸防护的智能抛石,包括混凝土壳体和设置在混凝土壳体内的姿态感知单元1,姿态感知单元1的天线通信电缆1.1密封延伸出混凝土壳体外部;姿态感知单元1,用于感知被监测护岸姿态数据,并通过4G/5G无线传输方式与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天线通信电缆1.1,用于连接漂浮式发射天线1.2。
[0025]所述姿态感知单元1包括锂电池、姿态感知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姿态感知模块由MEMS加速度计、陀螺仪和地磁场传感器集成组合而成;无线发射模块可以采用wifi、lora或zigbee通讯模块;锂电池用于向姿态感知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供电;姿态感知模块可选用市售产品,如JY901M_485型号的姿态感知模块、HWT905

485型号的姿态感知模块或WT931型号的姿态感知模块等。实际安装时,将姿态感知单元1做常规的防水处理后(如置于防水盒内)内置到安装腔6中。
[0026]如图1所示,混凝土壳体由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扣合组成,并通过穿连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的螺杆4和紧定螺母5连接为一体。
[0027]如图2、3所示,第一壳体2,其上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1和与第一安装槽2.1连通的第一导线槽2.2。
[0028]如图4、5所示,第二壳体3,其下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槽3.1和与第二安装槽3.1连通的第二导线槽3.2。
[0029]如图1所示,第一安装槽2.1和第二安装槽2.2上下对应,围成用于安装姿态感知单元1的安装腔6;第一导线槽2.2和第二导线槽3.2上下对应,围成将天线通信电缆1.1引出混
凝土壳体的导线孔7。
[0030]如图3、4所示,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接触面为相互匹配的凹面和凸面。
[0031]本技术的智能抛石使用时,在每道坝垛的上跨角、迎水面、坝垛头等容易出现险情的位置设置监测位,每个监测位的距离河底大于1米左右,每个监测位可根据实际情况放置适宜数量的防汛智能抛石(砌石);放置时,将坝顶设置固定点,利用固定绳牵引防汛智能抛石(砌石)即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工近岸防护的智能抛石,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壳体和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壳体内的姿态感知单元,所述姿态感知单元的天线通信电缆密封延伸出混凝土壳体外部;姿态感知单元,用于感知被监测护岸姿态数据,并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所述天线通信电缆,用于连接漂浮式发射天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水工近岸防护的智能抛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感知单元包括锂电池、姿态感知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所述姿态感知模块由MEMS加速度计、陀螺仪和地磁场传感器集成组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水工近岸防护的智能抛石,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壳体为分体式结构,包括第一壳体,其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的第一导线槽;第二壳体,其下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向文张亚玲马爱玉张宪君姜文龙周锡芳郭士明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