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溶解的微针,其包括由组装在基底一侧的水溶性材料制成的针,所述基底是具有液体可渗透腔的片状材料,其中所述针组装到所述基底使得所述针的底部直接连接到所述基底,所述针的底部与所述基底的连接通过所述针的底部穿入所述基底(102)从而占据所述基底的部分或全部空腔的结构形成。具有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的可溶解微针便于使用,因为能快速且高效地溶解将针连接到基底的穿入结构;因此,无需拔出嵌入皮肤内的针,即能从表层皮肤(top skin)移除所述基底。因此,表层皮肤上没有清晰可见的残留物,并且所述针中含有或针上包覆的活性剂也能更有效地释放。活性剂也能更有效地释放。活性剂也能更有效地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溶解微针
[0001]工程涉及医疗器械和医疗器械设计,尤其是可溶解微针。
技术介绍
[0002]微针可以解决药物经皮输送的问题,因为它可以穿透角质层,因此可以将药物输送到皮肤中。一般来说,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微针长度,例如,微针的针长不足以到达神经系统不会引起疼痛,而不能到达血管的针长允许无血应用,由溶解在组织中且无生物毒性的材料制成的微针提供可溶解在组织中的微针,其通常被称为“可溶解微针”。微针通常以阵列的形式生产,在同一阵列上有许多针。“微针”,有时它可以包括包含针和针阵列的结构。当活性剂被放入可溶解针中时,活性剂然后可以与针同时被输送到皮肤中。
[0003]可溶解微针技术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微针必须与针阵列的基底一起使用,该基底可以很容易地在皮肤上停留很长时间。这是因为与皮肤上的基底相连的针的底部不能立即从基底上分离,因此基底必须保持与皮肤的连接,使得能够在皮肤上以足够长的时间清晰地看到嵌入皮肤中的针溶解。这会造成不便,因为基底必须长时间连接在皮肤上。如果在针的底部完全脱离基底或完全溶解之前移除基底,则针的某些部分将与基底一起移除,从而影响微针的活性剂输送效率。
[0004]有人试图改进微针的结构和特性,以获得更好的性能。现有技术的示例如下。
[0005]美国专利号US 9,993,423公开了一种仅在针尖部分含有药物的微针。将可溶解微针的针尖部分浸入含有药物和高浓度水溶性聚合物的溶液中。
[0006]美国专利公开号US 2018/0078498公开了一种微针,其中微针的针由两层独立的聚合物组成。针尖部分由药物和聚合物组成,该聚合物可在针嵌入皮肤后提供至少两天的持续药物释放。针的底部由快速溶解的聚合物组成。因此,在将微针应用于皮肤时,针的底部将溶解,从而允许针尖部分保持嵌入皮肤中。
[0007]美国专利公开号US 2018/0161252公开了一种由三层组成的微针:第一层是微针的针,第二层是由水溶性聚合物制成的微针的基底,且第三层是水渗透材料。该微针通过向第三层提供液体使第二层溶解并等待第二层完全溶解以移除微针的剩余基底来使用。
[0008]然而,当前使用的以及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及的可溶解微针在使用中仍然存在缺点,即当通过将针嵌入皮肤中来使用微针时,针的底部仍然与位于皮肤上的基底相连,并且必须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直到嵌入皮肤的针完全溶解。然后,无需移除针即可将基底从皮肤上移除。将仍与皮肤上的针连接的基底长时间留在皮肤上会产生负面影响,也就是使皮肤上的开口持续更长时间,因此会造成感染风险,并需要随后进行皮肤修复,这将在用户皮肤上造成不希望出现的暗斑(dark spots)。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溶解微针,其包括由水溶性材料制成的针,所述针组装在基底一侧,所述基底是具有液体可渗透腔的片状材料。将针组装到基底上,使针的底部直接连接
到基底上。针的底部与基底的连接通过其中针的底部穿入基底从而占据基底的部分或全部空腔的结构形成。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溶解的微针,该微针具有便于用作将针连接到基底的穿入结构的结构,能够快速有效地溶解;因此,无需拔出嵌入皮肤内的针,即可从皮肤上移除基底。因此,在皮肤上没有任何明显的残留物,使用后皮肤上没有开口,并且针中含有或针上包覆的活性剂也能更有效地释放。
[0011]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可溶解微针,该微针具有更少层的结构,从而产生更薄的微针,因此该微针适合于用户皮肤的曲率,并且能以更方便和有效的方式在大面积的皮肤上使用。
[0012]在可选实施方式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溶解微针也可以是这样的形式,即微针的针在针的尖端部分和/或在针的侧面部分(side portion)上具有钩形(hook shape),以便在插入针后组织被钩住,从而使从组织中拔出针更加困难。
[0013]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具有上述特征的可溶解微针,其中针含有任何活性剂和/或任何细胞,例如活细胞、疫苗连同疫苗佐剂、维生素、药物、RNA、DNA、天然提取物、肽、肉毒杆菌毒素A(Botulinum Toxin A)、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癌细胞、干细胞或它们的组合,以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溶解微针在用于在人类或动物中的生理疗法和/或改善和/或改变和/或修复的疾病治疗和/或疗法中的用途,和/或美容用途。
附图说明
[0014]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溶解微针,其中1a显示了可溶解微针的透视图,并且1b显示了可溶解微针的侧视图。
[0015]图2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溶解微针,其中2a显示了可溶解微针的透视图,并且2b显示了可溶解微针的侧视图。
[0016]图3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溶解微针的针和基底的连接的结构,其中3a显示了针与基底的连接,该连接通过其中针的底部低程度穿入到基底的空腔中的结构形成;3b显示了针与基底的连接,该连接通过其中针的底部中间程度穿入到基底的空腔中的结构形成;并且3c显示了针与基底的连接,该连接通过其中针的底部穿入基底的空腔的结构形成,其中针的底部穿入基底的空腔,直到其到达组装针的基底的另一侧。
[0017]图4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溶解微针在应用中的外观,其中4a显示了微针开始应用于用户皮肤时的外观;4b显示了开始向基底供水时微针的外观;4c显示了在被提供水一段时间后直到针的底部穿入基底的空腔的结构溶解时微针的外观;并且4d显示了当针的底部穿入基底的空腔的结构几乎完全溶解并且基底随后从用户皮肤上移除时微针的外观。
[0018]图5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溶解微针的外观,该可溶解微针是柔性的,其中5a显示了可溶解微针的透视图,并且5b显示了可溶解微针的侧视图。
[0019]图6是由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得的图像,图6a和图6b放大350倍,并且图6c放大250倍,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溶解微针结构的一些部分,其中6a显示了与基底相连的针的底部的外观,6b显示了穿入基底的结构的放大图,该结构是图6a中箭头所示的区域,并且6c显示了基底的横截面侧视图,其显示了与穿过基底的针的底部连接的聚合
物结构,该聚合物结构是具有空腔的缠结纤维贴片(patch)。
[0020]图7是由100倍放大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得的图像,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溶解微针的针和基底结构的一些部分的侧视图,其中,7a显示了与基底相连的针的底部的外观,并且7b显示了图7a中针的底部区域的放大图,该区域具有穿过基底的聚合物结构,该聚合物结构为缠结纤维(entangled fiber)。
[0021]图8是从美国新泽西州帕西帕尼特洛伊山(Parsippany
‑
Troy Hills)坎费德科技公司(Canfield Scientific Inc.)的VISIA肤色分析系统获得的图像,显示了用户皮肤上的萎缩性瘢痕外观,其中8a显示了应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可溶解微针,所述微针包括由组装在基底(102)一侧的水溶性材料制成的针(101),所述基底(102)是具有液体可渗透腔的片状材料,其中所述针(101)组装到所述基底(102)使得所述针(101)的底部直接连接到所述基底(102),所述针(101)的底部与所述基底(102)的连接通过所述针(101)的底部穿入所述基底(102)从而占据所述基底(102)的部分或全部空腔的结构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解微针,其中,所述针(101)的底部穿入位于所述针(101)组装侧的所述基底(102)表面区域中的所有空腔,部分针穿入所述基底(102)内的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解微针,其中,所述针(101)的底部穿入位于所述针(101)组装侧的所述基底(102)表面区域中的一些空腔,部分针穿入所述基底(102)内的空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解微针,其中,所述针(101)的底部穿入所述基底(102)的所有空腔,穿入位于所述针(101)组装侧的所述基底(102)表面区域中的空腔和位于所述基底(102)内的空腔。5.根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溶解微针,其中,所述基底(102)由选自编织贴片、非编织贴片、具有液体可渗透腔的聚合物贴片、合成纤维贴片、天然纤维贴片、纸贴片及它们的组合的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溶解微针,其中,所述编织贴片为合成或天然纤维贴片,所述非编织贴片为纸贴片,并且所述具有液体可渗透腔的聚合物贴片为开孔海绵贴片或多孔亲水性聚合物贴片。7.根据权利要求1
‑
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溶解微针,其中,所述基底(102)的厚度范围为5至10000微米,优选100至5000微米,以及更优选100至3000微米。8.根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溶解微针,其中,所述针(101)由交联或非交联、生物可吸收和生物相容的聚合物材料制成,优选透明质酸、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蚕丝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
申请(专利权)人:米尼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