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石炉的炉盖电极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090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石炉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石炉的炉盖电极密封装置,由上、下两层水套和若干个导向轮组成,上、下两层水套均为圆形结构,上层水套由若干个等分的分水套组成,分水套上方安装有岩棉层压板,岩棉层压板和分水套顶板之间的环形凹槽中安装有岩棉层、耐火砖层和第一云母板,导向轮安装于分水套中部的岩棉层压板上方,导向轮与岩棉层压板之间安装有第二云母板,下层水套由等分的左、右半水套组成,左、右半水套分别固定在炉盖的相间盖板和边缘盖板的电极孔边缘上方,上、下两层水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上层水套的所有岩棉层环绕并紧靠电极表面,每个导向轮的转轮均抵在电极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极定位可靠,密封效果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石炉的炉盖电极密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石炉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石炉的炉盖电极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大部分电石炉的炉盖电极密封主要采用陶瓷纤维盘根与偏心轴、弧形管组合密封,密封主要依靠上、下两层紧紧围绕在电极周围的陶瓷纤维盘根实现,下部陶瓷纤维盘根截面尺寸为80mm
×
80mm正方形,通过调节安装在其外侧的偏心轴使弧形管将其紧紧压在电极周围,上部陶瓷纤维盘根截面尺寸为193 mm
×
93 mm
×
20 mm三角形,93mm短直角边环绕紧贴电极,环绕电极在其上部均匀布置不锈钢压块,在重力作用下将其像楔子一样压入电极周围间隙,从而实现炉盖电极密封。
[0003]该结构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密封形式不合理,密封效果差。电极摆动会造成密封松动间隙变大,随时需要进行调整以及维护,而电石炉运转情况下该结构无法维护,密封效果差。其次,陶瓷纤维盘根磨损更换频率高,维修成本高。每根方形陶瓷纤维盘根1521元,每根锥形陶瓷纤维盘根4080元,企业生产成本较高。再次,该结构无法起到有效的定位、导向作用。密封装置与炉盖之间的螺栓在使用过程中易刺火烧损,造成电极密封本体松动,导致其对电极无法水平定位,不能限制三相电极在炉盖处的水平自由度,不但丧失密封性能,而且无法保证电极极心圆。
[0004]所以,该结构电极定位导向作用差,密封效果不好,导致电石炉频繁停机,已成为影响电石炉连续稳定运行的严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所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一种电石炉的炉盖电极密封装置,电极定位可靠,密封效果好。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石炉的炉盖电极密封装置,所述炉盖电极密封装置由上、下两层水套和若干个导向轮组成,上、下两层水套均为圆形结构;
[0007]上层水套由若干个等分的分水套组成,分水套的截面为矩形,分水套的底板具有向外延伸出的下层水套安装板,下层水套安装板上设置有螺孔,分水套的外侧壁先向上后向外延伸出外延连接板,外延连接板上设置有螺孔;
[0008]分水套上方安装有岩棉层压板,岩棉层压板上设置有螺孔,第一连接螺栓贯穿于外延连接板和岩棉层压板的螺孔中,将岩棉层压板固定并盖在分水套上方,岩棉层压板和分水套的顶板之间形成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由上往下依次安装有岩棉层、耐火砖层和第一云母板;
[0009]导向轮的数量和分水套数量相同,导向轮安装于分水套中部的岩棉层压板上方,导向轮设置有导向轮座,导向轮座下方安装有第二云母板,导向轮座的底板和第二云母板上均设置有螺孔,第二连接螺栓贯穿于导向轮座的底板、第二云母板、岩棉层压板和外延连接板的螺孔中,将导向轮座、第二云母板和分水套连接固定;
[0010]下层水套由等分的左、右半水套组成,左、右半水套的截面为矩形,左、右半水套的顶板均具有向外延伸出的上层水套安装板,上层水套安装板上设置有螺孔,左、右半水套分别固定在炉盖的相间盖板和边缘盖板的电极孔边缘上方;
[0011]上层水套和下层水套之间安装有第三云母板,第三云母板上设置有螺孔,第三连接螺栓贯穿于下层水套安装板、第三云母板和上层水套安装板的螺孔中,将上层水套、第三云母板和下层水套连接固定,上层水套和下层水套上均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上层水套的所有岩棉层环绕并紧靠电极表面,每个导向轮的转轮均抵在电极表面。
[0012]进一步,所述左、右半水套分别焊接在炉盖的相间盖板和边缘盖板的电极孔边缘上方。
[0013]进一步,所述上层水套由3

6个等分的分水套组成,分水套设置太多,组装麻烦,分水套设置太少,导向轮不足,定位效果差。
[0014]进一步,所述上层水套由上、下、左、右4个等分的分水套组成。
[0015]进一步,所述下层水套安装板、第三云母板和上层水套安装板上的螺孔均为条形螺孔,便于安装时调节上层水套与电极之间的间距,调整电极密封性能。
[0016]进一步,所述用于安装第二连接螺栓的导向轮座底板、第二云母板、岩棉层压板和外延连接板上的螺孔均为条形螺孔,便于导向轮前后位移,紧紧抵触电极,限制电极水平自由度。
[0017]进一步,所述左、右半水套的拼合缝一端通过U型管将左、右半水套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于拼合缝另一端的左、右半水套上,这样下层水套通过一路冷却水循环。
[0018]进一步,所述左、右半水套均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这样下层水套通过两路冷却水循环。
[0019]进一步,所述上层水套的分水套分为2

4组,每组分水套内的相邻分水套之间通过U型管连通,且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于两端的分水套上,这样上层水套通过多路冷却水循环。
[0020]进一步,所述上层水套的相邻分水套之间通过U型管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于任一相邻分水套的拼合缝两侧,这样上层水套通过一路冷却水循环。
[0021]进一步,所述岩棉层靠近电极一侧具有向上凸起的凸环,凸环填充于电极与岩棉层压板之间的空隙中,防止岩棉层压板与电极触碰。
[0022]进一步,所述耐火砖层安装高铝耐火砖。
[0023]进一步,所述高铝耐火砖含Al2O
3 ≥65%。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1、电极定位可靠。本技术的多个导向轮按电极圆周均匀分布,从电极四周进行定位,很好的限制了炉盖处电极水平自由度,从根本上消除了电极在运行过程中的径向位移,有效保证了合理的极心圆直径,为电石炉发挥效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0026]2、密封效果好。本技术采用上、下两层水套,下层水套与炉盖焊接为一体,上、下层水套之间螺栓连接,螺孔设计为条形孔,保证了上层水套与电极之间的间隙调整。而且上、下层水套、岩棉层、耐火砖层、第一云母板密封组装合理,密封效果良好,避免了电石炉内漏风以及炉盖通水橡胶管烧损引起的设备频繁停机,从根本上提高了设备运转率。
[0027]综上所述,本技术电极定位可靠,密封效果好,经检测,炉气CO含量能够达到
60%以上,比原有设计提升了10%,为石灰窑煅烧提供了稳定、高热值的气源,为煅烧质量优质、稳定的石灰提供了保障。且电石炉运转率达到95%以上,比原有设计提升了25%。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的上层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的下层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技术的截面示意图。
[0031]图4是本技术位于导向轮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33]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电石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石炉的炉盖电极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电极密封装置由上、下两层水套和若干个导向轮组成,上、下两层水套均为圆形结构;上层水套由若干个等分的分水套组成,分水套的截面为矩形,分水套的底板具有向外延伸出的下层水套安装板,下层水套安装板上设置有螺孔,分水套的外侧壁先向上后向外延伸出外延连接板,外延连接板上设置有螺孔;分水套上方安装有岩棉层压板,岩棉层压板上设置有螺孔,第一连接螺栓贯穿于外延连接板和岩棉层压板的螺孔中,将岩棉层压板固定并盖在分水套上方,岩棉层压板和分水套的顶板之间形成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由上往下依次安装有岩棉层、耐火砖层和第一云母板;导向轮的数量和分水套数量相同,导向轮安装于分水套中部的岩棉层压板上方,导向轮设置有导向轮座,导向轮座下方安装有第二云母板,导向轮座的底板和第二云母板上均设置有螺孔,第二连接螺栓贯穿于导向轮座的底板、第二云母板、岩棉层压板和外延连接板的螺孔中,将导向轮座、第二云母板和分水套连接固定;下层水套由等分的左、右半水套组成,左、右半水套的截面为矩形,左、右半水套的顶板均具有向外延伸出的上层水套安装板,上层水套安装板上设置有螺孔,左、右半水套分别固定在炉盖的相间盖板和边缘盖板的电极孔边缘上方;上层水套和下层水套之间安装有第三云母板,第三云母板上设置有螺孔,第三连接螺栓贯穿于下层水套安装板、第三云母板和上层水套安装板的螺孔中,将上层水套、第三云母板和下层水套连接固定,上层水套和下层水套上均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玉玺王熙奎朱生杰仲应福赵大喜宿浩海马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金泥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