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机动车用蓄电池,包括安装在蓄电池壳体(7)内的相互贴紧设置并呈电串联关系的正负电极板(8),其特征是:每一块电极板(8)均被包裹在隔板套(9)内,蓄电池封盖(13)上设置的向下延伸的挡板(10)底部与隔板套(9)顶部相接触,隔板套(9)的开口分别位于挡板(10)的两侧,挡板(10)两侧的蓄电池封盖(13)上分别设置有出气孔(11),蓄电池封盖(13)上方设置有集气室(3),集气室(3)通过出气孔(11)与蓄电池内部相通,集气室(3)内设置有将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分隔开的密封隔板(12),集气室(3)上分别设置有相应的氢气出孔和氧气出孔(2)。(*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结构的改进,特别是改进的机动车用蓄电池。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当电流通过浸泡在电解液中的电极时,电极电位将偏离其平衡电位,随着电极上电流密度的增大,在电极的负极上可以析出氢气,在正极上可以析出氧气。蓄电池在适量过充电的情况下,在其电解液中的水也可电解出大量的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燃烧时可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尽管如此,这些析出的氢气和氧气却都没有被充分利用,而是白白浪费掉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机动车用蓄电池,它可以在不影响蓄电池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将蓄电池的电解液电解释放出的氢气和氧气分别收集起来,输送到机动车的发动机中燃烧做功,从而为机动车提供额外的动力。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的机动车用蓄电池,包括安装在蓄电池壳体内的相互贴紧设置并呈电串联关系的正负电极板,每一块电极板均被包裹在隔板套内,蓄电池封盖上设置的向下延伸的挡板底部与隔板套顶部相接触,隔板套的开口分别位于挡板的两侧,挡板两侧的蓄电池封盖上分别设置有出气孔,蓄电池封盖上方设置有集气室,集气室通过出气孔与蓄电池内部相通,集气室内设置有将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分别隔开的密封隔板,集气室上分别设置有相应的氢气出孔和氧气出孔。本技术在使用时,用机动车发电机的电压调节器控制充电电流的大小,使蓄电池适度过充电,浸没于电解液中的正、负电极板上分别析出氧气和氢气,由于包裹电极板的隔板套的开口分别位于设置在壳体内的挡板的两侧,电极板上析出的氢气和氧气被隔板隔开而不会相互混合,氧气和氢气分别从隔板套内溢出并分别通过蓄电池密封盖上的出气孔进入位于蓄电池封盖上方的集气室内并被其中的密封隔板隔开而不会相互混合,因而不会有氢气和氧气相互混合易爆炸的隐患。集气室内的氢气和氧气分别通过氢气出孔和氧气出孔经由管路进入发动机的燃烧室内,参与燃烧做功,从而为发动机提供额外的动力。实验证明,吸入发动机气缸内的氢气和氧气在参与作功时,发动机的转速提高,功率增大,并使火花塞、活塞和缸盖的工作面上的积碳明显减少,减少了环境污染。本技术还解决了诸如用乙醇汽油、天然气等作燃料的汽车存在的加速慢、功率低、能耗大等缺点,另外,由于蓄电池的电极板包裹在隔板套内,避免了电极上脱落的物质造成极板之间短路,还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其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制造容易,由电压调节器控制电池的充电电流,因而不会影响蓄电池的有效寿命和正常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发动机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有效提高了发动机和蓄电池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一种改进的机动车用蓄电池,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在蓄电池壳体7内的相互贴紧设置并呈电串联关系的正、负电极板8,蓄电池的壳体7上分别设置有正、负极接线柱1,如图3所示,正、负极接线柱1通过导线14与电极板8相连接。如图1所示,根据所要提供的电压的大小,蓄电池壳体7内可以分隔成若干个电解液室,相邻的电解液室内的电极板8通过导线15相互串联在一起,每一块电极板8均被包裹在隔板套9内,隔板套9由聚氯乙烯构成,可以防止电极板8上脱落的物质造成电极板下部短路。如图1,图2,图3所示,蓄电池封盖13上设置的向下延伸的挡板10底部与隔板套9的顶部相接触,挡板10将每一格电解液室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两个气室,防止氢气和氧气相互混合。如图3所示,隔板套9的顶部均设置成斜面以利于隔板套9内分别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排出,隔板套9的开口分别位于挡板10的两侧用于防止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相互混合。挡板10两侧的蓄电池封盖13上分别设置有出气孔11,在挡板10两侧的蓄电池封盖13上还分别设置有回水管6。蓄电池封盖13上方设置有密闭的集气室3,集气室3通过出气孔11与蓄电池内部相通,集气室3内设置有将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分别隔开的密封隔板12,被隔板12分隔开的集气室3用来将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分别汇集起来。被密封隔板12分隔开的集气室3上还分别设置有相应的氢气出孔和氧气出孔2,氢气出孔和氧气出孔2上分别连接有与发动机气缸相连通的输气管路。进入集气室3内的氢气和氧气所携带的水汽冷凝后由回水管6导入蓄电池内。如图1,图2,图3所示,蓄电池壳体7上设置有为每一格电解液室加水的注水孔5,注水孔5上配合设置有封盖4。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机动车用蓄电池,包括安装在蓄电池壳体(7)内的相互贴紧设置并呈电串联关系的正负电极板(8),其特征是每一块电极板(8)均被包裹在隔板套(9)内,蓄电池封盖(13)上设置的向下延伸的挡板(10)底部与隔板套(9)顶部相接触,隔板套(9)的开口分别位于挡板(10)的两侧,挡板(10)两侧的蓄电池封盖(13)上分别设置有出气孔(11),蓄电池封盖(13)上方设置有集气室(3),集气室(3)通过出气孔(11)与蓄电池内部相通,集气室(3)内设置有将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分隔开的密封隔板(12),集气室(3)上分别设置有相应的氢气出孔和氧气出孔(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机动车用蓄电池,其特征是所说的隔板套(9)的顶部设置成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机动车用蓄电池,其特征是在挡板(10)两侧的蓄电池封盖(13)上还分别设置有回水管(6)。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机动车用蓄电池,包括安装在蓄电池壳体内的相互贴紧设置并呈电串联关系的正负电极板,每一块电极板均被包裹在隔板套内,蓄电池封盖上设置的向下延伸的挡板底部与隔板套顶部相接触,隔板套的开口分别位于挡板的两侧,挡板两侧的蓄电池封盖上分别设置有出气孔,蓄电池封盖上方设置有集气室,集气室通过出气孔与蓄电池内部相通,集气室内设置有将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分别隔开的密封隔板,集气室上分别设置有相应的氢气出孔和氧气出孔。其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制造容易,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动机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发动机和蓄电池的利用率。文档编号H01M2/14GK2590187SQ02293949公开日2003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7日专利技术者赵玉新 申请人:赵玉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新,
申请(专利权)人:赵玉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