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移动接触网装置,包括移动接触网和设置在所述移动接触网两端的门架,所述门架上设置有行走装置;移动接触网中包括一个以上的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所述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中设置有驱动装置;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两端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行走装置上;每个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与门架上的行走装置共同作用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工作位、非工作位或者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两者之间切换。驱动装置驱动各自的收放支持机构伸展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往工作位移动;门架横梁上的行走装置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往工作位移动。往工作位移动。往工作位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接触网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移动接触网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接触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气化铁路线路上方必然设置有向机车提供电力的接触网,而设置供电接触网的铁路集装箱码头、装卸货场、检修车库等处,由于车厢上方的接触网,使装卸作业等均有一定的困难,而且也不安全。
[0003]现有的解决方案为:1、由电力机车牵引的货物列车进入结点站后,再改由内燃调机车进行调车作业;2、由电力机车牵引的货物列车进入有接触网无电区的货物线,将接触网断电后进行装卸作业。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接触网位于货物列车的上方,影响装卸机械的作业;3、将需要装卸的区段采用“不落弓”的无电区。这种作业的缺点是无电区不能太长,利用列车的惯性进行滑行运动,如果司机操作不当电力机车容易停在无电区需要救援。
[0004]另外,现有的运动接触网中有采用接触线本身的张力进行移动,每个支柱悬挂的接触线移动时容易折弯的缺陷,移动接触网移动段中所有接触线组件与接触网连接的地方会形成折弯点,在接触线折弯是移动接触网需要极力避免的问题,而采用上述方式必定会形成折弯点。以800米的移动接触网为例,假定立柱与立柱之间的距离在20米,需要40根立柱,分别编号为1、1+N
…
、20、
…
、 40,门架上设置行走装置分别连接移动接触线组件的两端,行走装置行走时能带动第一根的接触线组件往工作位移动(此处会产生第一个折弯点,且最为明显),只有当第一和第四十根立柱中的伸缩机构伸展开有移动位移的时候,才会带动第二和第三十九根立柱上的伸缩机构伸展开,依次从两端逐渐往中间位带动。张紧的接触线中,只需要一个很小的力即可形成折弯点,当使用在更长距离的移动接触网种时,这种折弯形象更为明显。张紧的接触线中只需要一个很小的力即可形成折弯点,所以采用上述的这种方式中整个接触网移动段中的接触线会形成一个大的弧形,整个弧形的宽度会超过受电弓的取电宽度范围,出现整个移动接触网无法使用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移动接触网装置,包括移动接触网和设置在所述移动接触网两端的门架,所述门架上设置有行走装置;
[0006]移动接触网中包括一个以上的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所述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中设置有驱动装置;
[0007]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两端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行走装置上;
[0008]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与门架上的行走装置共同作用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工作位、非工作位或者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两者之间切换。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包括立柱以及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的收放支持机构;还包括移动小车,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小车移动带动收放支持机构伸展或者收缩,从而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工作位、非工作位或者在工作位与非工
作位两者之间切换。
[0010]进一步的,每一个驱动装置驱动各自的收放支持机构伸展或者收缩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门架横梁上的行走装置共同作用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移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收放支持机构至少包括腕臂和拉件;
[0012]第一种设置方式:所述腕臂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所述移动小车活动连接,所述拉件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立柱活动连接,所述拉件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与腕臂活动连接;或者
[0013]第二种设置方式:所述腕臂一端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立柱活动连接,所述拉件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移动小车活动连接,所述拉件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腕臂活动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腕臂采用连杆机构腕臂,所述连杆机构腕臂至少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0015]第一种设置方式: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移动小车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悬挂件,所述悬挂件上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有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或者
[0016]第二种设置方式: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立柱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悬挂件,所述悬挂件上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有承力索和/或接触线。
[0017]进一步的,当只设置接触线时,所述悬挂件上连接有支柱绝缘子,接触线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支柱绝缘子上。
[0018]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小车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与固定件铰接。
[0019]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小车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与转动轴铰接。
[0020]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能够在移动小车上转动,使得连杆机构腕臂能够左右摆动。
[0021]进一步的,第一种设置方式中,所述拉件采用柔性材质制成、采用刚性材质制成或者采用弹性材质制成。
[0022]进一步的,所述拉件上设置有可调节松紧器。
[0023]进一步的,还设置有用于辅助移动小车在竖直方向移动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滑道、滑槽、滑轨、轨道、限位架或者使用立柱的工字钢的侧边作为轨道,所述移动小车在滑道、滑槽、滑轨、轨道、限位架或者立柱工字钢侧边沿立柱的长度方向移动。或者
[0024]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轨道,所述移动小车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电机驱动移动小车沿轨道上下滑动。
[0025]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链条,所述电机驱动链条转动带动所述移动小车移动,以使所述收放支持机构的自由端带动接触线和/或承力索移动到工作位、非工作位或者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两者之间切换。
[0026]进一步的,还包括主动链轮,所述电机驱动主动链轮转动通过链条带动移动小车沿立柱移动。
[0027]进一步的,还包括从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链轮,所述链条转动带动移动小车移动。
[0028]进一步的,驱动装置设置方式包括如下任意一种:
[0029]第一种: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齿条和齿轮;所述齿条沿立柱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轮转动带动移动小车移动;或者
[0030]第二种: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丝杆,所述移动小车设置在丝杠上,所述丝杆转动带动所述移动小车移动。
[0031]进一步的,还包括下锚装置,所述下锚装置设置在行走装置上,所述接触线的两端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两端门架的下锚装置上。
[0032]进一步的,还包括移动补偿装置,所述下锚装置设置在所述移动补偿装置下方,所述移动补偿装置与所述行走装置直接或者间接的连接,所述移动补偿装置用于确保移动接触网移动时接触线的张力控制在预设范围之内。
[0033]相对于现有相关技术,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4]1、相对于现有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中使用驱动装置提供主体式的驱动,驱动移动小车能够沿立柱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支持机构的另一端沿远离立柱的方向移动,带动接触线和/或承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接触网和设置在所述移动接触网两端的门架,所述门架上设置有行走装置;移动接触网中包括一个以上的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所述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中设置有驱动装置;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两端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行走装置上;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与门架上的行走装置共同作用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工作位、非工作位或者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两者之间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包括立柱以及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的收放支持机构;还包括移动小车,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小车移动带动收放支持机构伸展或者收缩,从而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工作位、非工作位或者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两者之间切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驱动各自的收放支持机构伸展或者收缩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门架横梁上的行走装置共同作用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支持机构至少包括腕臂和拉件;第一种设置方式:所述腕臂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所述移动小车活动连接,所述拉件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立柱活动连接,所述拉件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与腕臂活动连接;或者第二种设置方式:所述腕臂一端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立柱活动连接,所述拉件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移动小车活动连接,所述拉件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腕臂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腕臂采用连杆机构腕臂,所述连杆机构腕臂至少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种设置方式: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移动小车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悬挂件,所述悬挂件上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有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或者第二种设置方式: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立柱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悬挂件,所述悬挂件上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有承力索和/或接触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只设置接触线时,所述悬挂件上连接有支柱绝缘子,接触线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支柱绝缘子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与固定件铰接。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与转动轴铰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文,尚前博,范彩虹,蒋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于海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