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渗透液涂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0867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渗透液涂附装置,将渗透液涂附在电池盖板与壳体的焊接处,该涂附装置包括至少一刷片、用于固定电池的夹具以及导轨,该刷片上粘附有渗透液,该夹具可沿导轨移动,在夹具的移动过程中,刷片从电池盖板与壳体的焊接处刷过。采用上述结构后,电池渗透液的涂附效率高,且涂附一致性较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渗透液涂附装置
技术介绍
自1980年提出“摇椅电池”(RCB)的概念后,日本的索尼公司和三洋公司分别于1985年和1988年开始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实用化研究。由于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大、自放电小、应用温度范围宽、工作电压平稳、贮存寿命长等突出特点,世界各国均对锂离子二次电池在通讯领域、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车、航天航空等方面的应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并且针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及制造工艺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改进。近些年来,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有了很大进步,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例如型号为18650的圆柱电池,其容量从最初的1200mAh提高到目前的2400mAh。然而,在一些看似细节,实际上却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池整体性能和质量的问题上却仍有待改进。目前,电池盖板与壳体的焊接处的渗透液的涂附技术就有待改进。盖板焊接到电池壳体上后,二者的焊接处存在沙眼,通常需在盖板与壳体的焊接处涂附一层渗透液,以填充沙眼,防止电池漏液。目前,业界都是采用手工涂附的方式来涂附渗透液,工作人员先用棉签蘸取一定量的渗透液,然后,用棉签在盖板与电池壳体的焊接处涂附一层渗透液。由于采用人工涂附的方式,其一致性不高,有一部分焊接处涂附了渗透液,而有的部分却没有涂附到,即有的部分仍然存在沙眼,在这种情况下,电池注液后会出现漏液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人工涂附渗透液的不足,提供一种一致性高的锂离子电池渗透液涂附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渗透液涂附装置,将渗透液涂附在电池盖板与壳体的焊接处,该涂附装置包括至少一刷片、用于固定电池的夹具以及导轨,该刷片上粘附有渗透液,该夹具可沿导轨移动,在夹具的移动过程中,刷片从电池盖板与壳体的焊接处刷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涂附装置包括两个刷片,二刷片之间具有方便电池通过的间隙,该间隙的宽度小于电池的厚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具上设有至少一凹槽,电池固定于该凹槽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内设有用于抵紧电池壳体的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在水平方向上可伸缩。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上方设有用于压紧电池盖板的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在垂直方向上可伸缩。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用于压紧电池盖板的弹性元件上具有一顶针,该顶针可插入电池的注液孔中将注液孔封堵。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涂附装置还包括用于存储渗透液的储液器,所述刷片与储液器相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涂附装置还包括使夹具沿导轨往返移动的动力装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装置为一电机,该电机具有齿轮,所述夹具上设有齿条,电机的齿轮与夹具上的齿条相啮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装置是气缸。与现有的人工涂附技术相比较,本技术通过机器来进行电池渗透液涂附,其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刷片能够将渗透液填充到电池盖板与壳体焊接处的所有沙眼中,涂附一致性较高。另外,本技术的涂附装置的夹具上设有顶针,在涂附渗透液时顶针可将电池的注液孔封堵住,避免了因渗透液流入电池内部对电池的损害。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夹具的压紧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是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该涂附装置用于将渗透液涂附在锂离子电池盖板与壳体的焊接处,其具有一工作台1,于该工作台1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刷片2、用于存储渗透液的储液器3、用于固定电池100的夹具4以及导轨5。该两刷片2分别通过一输液管6与储液器3相连通,储液器3可以源源不断地向两刷片2提供渗透液。两刷片2平行设置,其间具有一定间隙,以方便电池100通过,该间隙的宽度小于电池100的厚度,从而当电池100位于二刷片2之间时,二刷片2可以同时涂附电池100的两边。该导轨5位于刷片2的下方,夹具4可沿导轨5移动,当其上固定的电池100移动到刷片2之间时,刷片2就会将渗透液涂附于电池100盖板与壳体的焊接处。该夹具4上设有若干凹槽41,每一凹槽41的宽度与电池100的宽度相同,其内设有用于抵紧电池100壳体的抵紧装置以及用于压紧电池100盖板的压紧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该抵紧装置是在水平方向上可伸缩的弹性元件(弹簧42及位于弹簧42一端的抵顶块43),该压紧装置是在垂直方向上可伸缩的弹性元件。请参阅图2,为了防止涂附过程中,渗透液进入电池100内部而损害电池100,该压紧装置具有一顶针44及套设于顶针44上的弹簧45,该顶针44在弹簧45的弹力作用下在垂直方向上可伸缩,其可插入电池100的注液孔(图中未示出)中,从而封堵住电池100的注液孔。可以理解,将电池100固定到夹具4上的方式并不限于上述方式,例如凹槽41的宽度与可以大于电池100的宽度,此时,可在凹槽41内增加设置抵紧电池100壳体的抵紧装置,从而在四个方向上将电池100抵紧,防止电池10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凹槽41的宽度也可以设置成正好与电池100的宽度相同,此时,无需设置抵紧装置。抵紧装置与压紧装置的结构也不限于上述采用弹性元件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以螺旋方式移动的元件来固定电池100。采用上述涂附装置进行涂附时,将电池100固定于夹具4的凹槽41内,使夹具4沿导轨5移动,使电池100移动到两刷片2之间的间隙处,粘附有渗透液的刷片2刚好从电池100盖板与壳体的焊接处刷过,夹具4沿导轨5往返移动一次,即可完成涂附工作。本技术的涂附装置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刷片2,这时,当夹具4沿导轨5往返一次后,需将电池100的方向进行调换,使夹具4沿导轨5再往返一次即可完成涂附工作。为了方便操作夹具4沿导轨5往返移动,本技术的涂附装置还具有动力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该动力装置为电机7,该电机7具有齿轮(图中未示出),夹具4上邻近电机7的一侧设有若干齿槽而形成齿条46,电机7的齿轮与夹具4上的齿条46相啮合,通过齿轮转动使夹具4沿导轨5往返移动。该动力装置还可以是气缸,通过气缸的活塞运动来带动夹具4沿导轨5往返移动。可以将电机7的控制开关设计成脚踏式的,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涂附装置。与现有的人工涂附技术相比较,本技术通过机器来进行电池渗透液涂附,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刷片2能够将渗透液填充到电池100盖板与壳体焊接处的所有沙眼中,涂附一致性较高。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渗透液涂附装置,将渗透液涂附在电池盖板与壳体的焊接处,其特征在于该涂附装置包括至少一刷片、用于固定电池的夹具以及导轨,该刷片上粘附有渗透液,该夹具可沿导轨移动,在夹具的移动过程中,刷片从电池盖板与壳体的焊接处刷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渗透液涂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附装置包括两个刷片,二刷片之间具有方便电池通过的间隙,该间隙的宽度小于电池的厚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渗透液涂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上设有至少一凹槽,电池固定于该凹槽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渗透液涂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设有用于抵紧电池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渗透液涂附装置,将渗透液涂附在电池盖板与壳体的焊接处,其特征在于:该涂附装置包括至少一刷片、用于固定电池的夹具以及导轨,该刷片上粘附有渗透液,该夹具可沿导轨移动,在夹具的移动过程中,刷片从电池盖板与壳体的焊接处刷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