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刚性填埋场,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包括填埋库区,所述填埋库区由多个填埋单元组成,填埋单元的底部设有集水坑,集水坑内设置有阶梯槽,每一集水坑内均设有库区池体的底部设有渗滤液潜污泵,集水坑上设有玻璃盖板,填埋库区的底部设有实壁管和排水管路系统,排水管路系统包括预埋管、防水套和废液收集管,预埋管的上端与实壁管连通且预埋管的边沿与HDPE土工膜焊接,预埋管的底部与废液收集管连通,废液收集管的一端通向集水坑的上方,库区池体的底部还设有多个用于固定废液收集管的管道托架。通过提供一种垃圾刚性填埋场,避免垃圾填埋单元内的积水与垃圾长期积压后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压后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压后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刚性填埋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垃圾刚性填埋场,属于环保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垃圾处理主要有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等方式,垃圾焚烧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较难处理,易形成二次污染,因此,大约85%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填埋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在完成生活垃圾填埋后,需要进行填埋场封场,使生活垃圾填埋场形成一个独立系统,这样既能防止生活垃圾渗滤进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和防止雨水进入垃圾填埋场增大渗滤液的处理量,也能防止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水、废气污染环境。
[0003]现有技术中,在授权公告号为CN212153470U的一篇中国专利中,记载了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于垃圾填埋层表面的压实土壤防渗层、HDPE膜层、土工布层和生态袋封场植被层。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包括底部防渗系统、侧面防渗系统以及上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本技术在HDPE膜层上铺设土工布层,土工布的存在可以防止HDPE 膜层破裂,地表水不易进入垃圾填埋层,防渗效果更好。本技术在土工布层表面铺设生态封场植被层。本技术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系统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能够增加垃圾填埋场的有效填埋库容。
[0004]目前市场上类似的垃圾填埋场较常见,但是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容易出现积水,导致垃圾分解生成有害气体,不利于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刚性填埋场,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垃圾填埋场中积水不够及时排出,从而导致垃圾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容易的问题。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垃圾刚性填埋场,包括填埋库区,所述填埋库区由多个填埋单元组成,每一个填埋单元由库区池体和人工衬层组成;
[0008]所述库区池体的内部设有混凝土池,混凝土池包括混凝土墙壁和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墙壁垂直设置在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钢筋混凝土墙壁将刚性填埋场分为多个填埋库区,相邻的填埋库区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之间留有间隙,钢筋混凝土墙将填埋库区分为多个填埋单元;
[0009]所述人工衬层包括防渗层、保护层、导排层和卵石层,防渗层包括HDPE土工膜,保护层包括长丝无纺土工布,导排层包括土工复合排水网;
[0010]所述填埋单元的表面位于土工复合排水网下设有混凝土层;
[0011]所述填埋单元的底部设有集水坑,集水坑内设置有阶梯槽,每一集水坑内均设有库区池体的底部设有渗滤液潜污泵,集水坑上设有玻璃盖板,填埋库区的底部设有实壁管和排水管路系统,排水管路系统包括预埋管、防水套和废液收集管,预埋管的上端与实壁管
连通且预埋管的边沿与HDPE土工膜焊接,预埋管的底部与废液收集管连通,废液收集管的一端通向集水坑的上方,另一端设有安装废液收集管的砖砌管墩,库区池体的底部还设有多个用于固定废液收集管的管道托架;
[0012]所述填埋库区上设有事故池、初期雨水池,事故池内设有事故池潜污泵,初期雨水池内设有初雨池潜污泵,事故池、初期雨水池的同一端设有雨水管网;
[0013]所述填埋库区的两端分别设有公共卸料提升通道。
[0014]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库区池体为钢砼池体。
[0015]作为优选实例,所述防渗层的厚度为2mm。
[0016]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废液收集管自远离集水坑向靠近集水坑的一端倾斜设置。
[0017]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填埋库区上设有雨棚。
[0018]作为优选实例,所述雨棚包括顶棚、中部支柱、侧边支柱和侧棚,顶棚为双坡式顶棚。
[0019]作为优选实例,所述顶棚的坡度在3
°‑5°
之间。
[0020]作为优选实例,所述侧棚设置在两侧的侧边支柱上,侧棚为单坡式侧棚。
[0021]作为优选实例,所述侧棚为三层。
[0022]作为优选实例,所述侧棚的坡度在30
°‑
45
°
之间。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在垃圾填埋库区设置集水区,可以使得每一个填埋单元里的积水及时通过底部的实壁管和排水管路系统排出填埋单元,同时填埋单元的内部设有渗滤液潜污泵,可以将积水从集水坑内泵出,从而避免垃圾填埋单元内的积水与垃圾长期积压后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0025]2、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后可以实现废弃物的分类填埋,并且填埋库区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每个填埋库区成为独立的填埋单元,由多个单元组成大规模垃圾填埋场,避免了因为地质结构不稳定造成底板断裂或者柔性人工衬层破损而使得垃圾填埋场的渗沥液泄露的情况。
[0026]3、在双坡式结构顶棚两侧的侧边支柱上沿竖直方向安装有多层单坡式结构的侧棚,使遮挡雨棚的侧面对雨水进行阻挡,防雨效果更好,减少雨水对填埋作业的影响,另外,还保证了填埋场具有一定的通风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集水坑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废液收集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渗滤液潜污泵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砖砌管墩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事故池和初期雨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公共卸料提升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雨棚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填埋库区;2、雨棚;3、混凝土池;4、防渗层;5、保护层;6、导排层;7、集水
坑;8、渗滤液潜污泵;9、玻璃盖板;10、实壁管;11、预埋管;12、防水套;13、砖砌管墩;14、管道托架;15、事故池;16、初期雨水池; 17、公共卸料提升通道;18、废液收集管;19、顶棚;20、中部支柱;21、侧边支柱;22、侧棚;23、卵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37]如图1
‑
图8所示,一种垃圾刚性填埋场,包括填埋库区1,填埋库区1由多个填埋单元组成,每一个填埋单元由库区池体和人工衬层组成,填埋库区1上设有雨棚2。采用钢筋混凝土外壳与柔性人工衬层组合的地上式刚性结构,并设置了雨棚2,雨天不作业,极大地避免雨水进入填埋库区1。
[0038]雨棚2包括顶棚19、中部支柱20、侧边支柱21和侧棚22。顶棚19为双坡式顶棚,顶棚19的坡度在3
°‑5°
之间。侧棚22设置在两侧的侧边支柱21上,侧棚22为单坡式侧棚,侧棚22优选为三层,侧棚22的坡度在30
°‑
45
°
之间。
[0039]库区池体的内部设有混凝土池3,混凝土池3包括混凝土墙壁和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墙壁垂直设置在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钢筋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刚性填埋场,包括填埋库区(1),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埋库区(1)由多个填埋单元组成,每一个填埋单元由库区池体和人工衬层组成;所述库区池体的内部设有混凝土池(3),混凝土池包括混凝土墙壁和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墙壁垂直设置在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钢筋混凝土墙壁将刚性填埋场分为多个填埋库区,相邻的填埋库区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之间留有间隙,钢筋混凝土墙将填埋库区分为多个填埋单元;所述人工衬层包括防渗层(4)、保护层(5)、导排层(6)和卵石层(23),防渗层(4)包括HDPE土工膜,保护层(5)包括长丝无纺土工布,导排层(6)包括土工复合排水网;所述填埋单元的表面位于土工复合排水网下设有混凝土层;所述填埋单元的底部设有集水坑(7),集水坑(7)内设置有阶梯槽,每一集水坑(7)内均设有库区池体的底部设有渗滤液潜污泵(8),集水坑(7)上设有玻璃盖板(9),填埋库区(1)的底部设有实壁管(10)和排水管路系统,排水管路系统包括预埋管(11)、防水套(12)和废液收集管,预埋管(11)的上端与实壁管(10)连通且预埋管(11)的边沿与HDPE土工膜焊接,预埋管(11)的底部与废液收集管连通,废液收集管的一端通向集水坑(7)的上方,另一端设有安装废液收集管的砖砌管墩(13),库区池体的底部还设有多个用于固定废液收集管的管道托架(14);所述填埋库区(1)上设有事故池(15)、初期雨水池(16),事故池(15)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海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和惠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