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72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2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球囊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导管主体之远端的球囊;其中,所述球囊的表面设置有给药孔;所述球囊导管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球囊导管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给药孔不贯穿球囊壁;当所述球囊导管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给药孔贯穿球囊壁,用于释放药液;使用时,当给药孔与球囊壁不贯穿时,可确保球囊扩张的压力,使球囊充分扩张,保证球囊扩张血管的效果,提高药物的转移率,而当给药孔与球囊壁贯穿时,可通过给药孔释放药液,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球囊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球囊导管。

技术介绍

[0002]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介入类医疗器械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变得越来越常见。并先后经历了单纯球囊扩张(PTCA)、裸金属支架(BMS)、药物洗脱支架(DES)三个里程碑式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药物涂层支架的出现,在治疗血管狭窄方面取得极大的成功,显示了DES在治疗狭窄方面的潜力。目前,DES是阻塞性冠心病治疗的首选方案,但具有晚期支架内血栓,血管愈合时间长、容易影响血管脉动等问题。且在支架内再狭窄(ISR)、小血管病变和分叉病变中都限制了DES应用,在此情况下,药物涂层球囊(DCB)应运而生,并显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0003]目前的药物球囊都是将抗增生药物涂覆在球囊表面,在使用时候将球囊推送至靶病变处扩张球囊以释放药物,这种设计的药物球囊在使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推送的过程中药物容易脱落损失,导致药物剂量不足甚至脱落的药物会引发毒副作用,药物球囊表面涂覆的药物在扩张时容易形成大的药物颗粒,极易引发远端血管栓塞,具有很高的安全风险,以及药物剂量不可控,且一个球囊只能用于一个部位。针对这些问题,人们设计了灌注药物球囊,即将药物溶液从球囊内腔注入经球囊表面微孔或其他部分的微孔流出,药物溶液被组织吸收,这种设计的药物球囊优点在于在推送过程中药物无损失、无大颗粒的产生、药物剂量可控等。
[0004]但是,现有的灌注药物球囊(如中国专利CN 104436421 A)存在无法充分扩张的问题,导致球囊与血管壁不能充分贴合,造成了药物的大量流失(药物向远端流失),降低了药物的转移率,而且降低了药物对于人体的副作用。不仅于此,此类药物球囊还存在折叠过程中无法完全将空气排出的问题,使球囊内部残留空气,不仅增大了球囊的通过外径,而且如果球囊在进入体内之前无法排空,球囊本身有气体,而这些气体在人体内容易形成气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囊导管,可以确保球囊在充盈过程中能够充分扩张,减少药物的损失,提高药物的转移率,而且不会在人体内形成气栓,提高安全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球囊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导管主体之远端的球囊;其中,所述球囊的表面设置有给药孔;
[0007]所述球囊导管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球囊导管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给药孔不贯穿球囊壁;当所述球囊导管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给药孔贯穿球囊壁,用于释放药液。
[0008]可选地,当所述球囊导管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给药孔设置在所述球囊的外
表面且不贯穿所述球囊的内表面,或者,所述给药孔设置在所述球囊的内表面且不贯穿所述球囊的外表面。
[0009]可选地,当所述球囊导管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给药孔的深度为所述球囊的壁厚的1%~99%。
[0010]可选地,当所述球囊导管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给药孔的深度为所述球囊的壁厚的80%。
[0011]可选地,所述给药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当所述球囊导管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多个所述给药孔的深度相同或不相同。
[0012]可选地,所述给药孔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
[0013]可选地,所述给药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给药孔的形状相同或不相同。
[0014]可选地,所述给药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给药孔规则或不规则地分布在所述球囊上。
[0015]可选地,所述球囊扩张后的形状为平直状或哑铃状。
[0016]可选地,所述球囊由显影材料制成。
[0017]可选地,利用激光刻蚀工艺在所述球囊的表面形成不贯穿球囊壁的所述给药孔。
[0018]可选地,所述球囊包括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所述第二球囊嵌套于所述第一球囊内;
[0019]所述给药孔包括第一给药孔和第二给药孔,且在所述第一球囊的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一给药孔,在所述第二球囊的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给药孔;
[0020]当所述球囊导管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给药孔不贯穿所述第一球囊的球囊壁;当所述球囊导管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给药孔贯穿所述第一球囊的球囊壁,用于释放药液;所述第二给药孔始终贯穿所述第二球囊的球囊壁。
[0021]可选地,所述球囊包括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所述第二球囊嵌套于所述第一球囊内;
[0022]所述给药孔包括第一给药孔和第二给药孔,且在所述第一球囊的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一给药孔,在所述第二球囊的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给药孔;
[0023]当所述球囊导管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给药孔不贯穿所述第二球囊的球囊壁;当所述球囊导管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给药孔贯穿所述第二球囊的球囊壁,用于释放药液;所述第一给药孔始终贯穿所述第一球囊的球囊壁。
[0024]可选地,所述第一给药孔和第二给药孔错位设置。
[0025]可选地,所述给药孔用于在药液充盈所述球囊时,在所述药液的压力作用下贯穿所述球囊壁。
[0026]本专利技术的球囊导管在球囊表面设置有给药孔,且给药孔在释放药液之前与球囊不贯通,以使球囊在充盈过程中能够充分扩张,从而与血管壁充分贴合,进而当球囊内部的压力达到一定值后,由于给药孔处的结构比较薄弱,使给药孔在药液的压力作用下破裂泄漏,从而释放药液,使灌注的药液能够持续地转移至病变部位,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这种给药孔的结构,保证了球囊扩张血管的效果,使药液能够及时转移到病变部位,减少了药液的流失,并防止了过量药物进入人体循环,降低了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而且,在给药孔破裂泄漏之前,也方便在折叠过程中将球囊内部的空气完全排空,使球囊内部不会残留空气,以此
减小球囊的通过外径,提升球囊通过病变部位的能力。并且球囊在进入体内之前被排空,内部不存在空气,也减少了血管中气栓形成的几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降低了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球囊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在球囊表面设置圆形的给药孔的示意图,其中给药孔规则分布在球囊上;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在球囊表面设置长方形的给药孔的示意图,其中给药孔规则分布在球囊上;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在球囊表面设置圆形的给药孔的示意图,其中给药孔规则分布在球囊上,且给药孔的直径更大,分布更疏;
[0031]图5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在球囊表面设置规则和不规则形状的给药孔的示意图;
[0032]图6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在球囊内表面上设置给药孔的示意图;
[0033]图7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在球囊外表面上设置给药孔的示意图;
[0034]图8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球囊的球囊导管的远端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导管主体之远端的球囊;其中,所述球囊的表面设置有给药孔;所述球囊导管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给球囊导管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给药孔不贯穿球囊壁;当所述球囊导管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给药孔贯穿球囊壁,用于释放药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球囊导管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给药孔设置在所述球囊的外表面且不贯穿所述球囊的内表面,或者,所述给药孔设置在所述球囊的内表面且不贯穿所述球囊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球囊导管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给药孔的深度为所述球囊的壁厚的1%~9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球囊导管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给药孔的深度为所述球囊的壁厚的80%。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当所述球囊导管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多个所述给药孔的深度相同或不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孔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给药孔的形状相同或不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给药孔规则或不规则地分布在所述球囊上。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扩张后的形状为平直状或哑铃状。10.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志邦史增佐周宇朱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鸿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