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机中心机构及硫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673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硫化机中心机构及硫化机,硫化机中心机构包括:安装套筒,安装套筒安装在硫化室上;上环油缸组件,上环油缸组件设置在安装套筒内,并与胶囊的上夹盘连接,以驱动上夹盘移动;下环油缸组件,下环油缸组件设置在安装套筒上,以驱动胶囊的上夹盘和下夹盘同时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硫化机中心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硫化机中心机构占用空间且胶囊使用寿命低的问题。胶囊使用寿命低的问题。胶囊使用寿命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硫化机中心机构及硫化机


[0001]本技术涉及硫化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硫化机中心机构及硫化机。

技术介绍

[0002]硫化机中心机构是轮胎制造中温度、内压、定型、硫化的介质通道及定型精度保证,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B型液压式中心机构,环座缸与上环油缸固定在一起,在两只下环油缸的作用下一起运动,然而下环油缸在固定时需要在下环油缸的上方设置吊杆连接到下热板上,造成整个中心机构高度较高,占用空间,此外,由于液压系统、及油缸本身尺寸精度等原因,会造成两只下环油缸运动的不同步,从而导致环座缸在上下运动过程中会旋转一定的角度,上下夹盘就会错离一定的角度,导致胶囊扭曲,从而影响定位的准确性以及胶囊的使用寿命。在脱胎时会使成品轮胎与模具行成一定的位置移动,造成轮胎花纹的损伤,产生轮胎废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硫化机中心机构及硫化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硫化机中心机构占用空间且胶囊使用寿命低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硫化机中心机构,包括:安装套筒,安装套筒安装在硫化室上;上环油缸组件,上环油缸组件设置在安装套筒内,并与胶囊的上夹盘连接,以驱动上夹盘移动;下环油缸组件,下环油缸组件设置在安装套筒上,以驱动胶囊的上夹盘和下夹盘同时移动。
[0005]进一步地,上环油缸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设置在安装套筒内并与上夹盘驱动连接;上环油缸,上环油缸设置在下环油缸组件上并与第一支撑杆驱动连接;其中,上环油缸通过第一支撑杆驱动上夹盘升降,下环油缸组件通过上环油缸组件与上夹盘驱动连接。
[0006]进一步地,安装套筒设置在硫化室的底部,下环油缸组件设置在安装套筒的底部,其中,下环油缸组件与上环油缸组件驱动连接,以通过上环油缸组件驱动上夹盘升降。
[0007]进一步地,下环油缸组件包括:两个下环油缸,两个下环油缸对称地设置在安装套筒的底部,两个第二支撑杆,两个第二支撑杆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两个下环油缸上;其中,两个第二支撑杆均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套筒内,以在两个下环油缸的带动下共同驱动上环油缸组件升降移动。
[0008]进一步地,硫化机中心机构还包括:上环油缸组件上设有法兰盘,法兰盘上设有两个安装孔,其中,两个第二支撑杆分别穿过两个安装孔与法兰盘进行连接,以共同驱动上环油缸组件升降。。
[0009]进一步地,硫化机中心机构还包括:环座缸组件,环座缸组件固定在法兰盘上,其中,环座缸组件上设有下夹盘,下环油缸组件通过法兰盘驱动环座缸组件上的下夹盘移动。
[0010]进一步地,安装套筒内设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杆连接,以通
过限制第二支撑杆沿安装套筒的周向方向旋转止挡环座缸组件转动。
[0011]进一步地,上环油缸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上环油缸,第一支撑杆穿设在环座缸组件上并能够在上环油缸的驱动下相对环座缸组件移动,其中,硫化机中心机构还包括:防尘圈,防尘圈套设在第一支撑杆上,并位于第一支撑杆和环座缸组件之间,以止挡杂质进入上环油缸;第一导向环,第一导向环套设在第一支撑杆上,并位于第一支撑杆和环座缸组件之间,以使第一支撑杆沿安装套筒的轴向方向移动;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套设在第一支撑杆上,以密封第一支撑杆和环座缸组件之间的缝隙;其中,防尘圈、第一导向环和密封组件沿第一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依次靠近上环油缸设置。
[0012]进一步地,上环油缸可移动地穿设在安装套筒内,其中,上环油缸和安装套筒之间设有第二导向环,第二导向环固定在安装套筒上,以使上环油缸沿安装套筒的轴向方向伸缩移动。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硫化机,包括硫化室、硫化机中心机构、胶囊、上夹盘和下夹盘,硫化机中心机构设置在硫化室上,胶囊分别通过上夹盘和下夹盘与硫化机中心机构连接,硫化机中心机构为上述的硫化机中心机构。
[0014]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硫化机中心机构将上环油缸组件和下环油缸组件均集成到安装套筒上,安装套筒设置在下热板上,并能够相对硫化室升降移动,以改变下热板的位置,下环油缸组件包括两个下环油缸,两个下环油缸相对硫化室的中心左右对称地设置,上环油缸组件设置在两个下环油缸的中间,下环油缸能够驱动上环油缸组件升降移动,进而能够带动胶囊的上夹盘升降移动,此外,下环油缸还直接带动下夹盘移动,上环油缸仅驱动上夹盘相对下夹盘移动,本技术的硫化机中心机构通过设置安装套筒将上环油缸和下环油缸集成在一起,降低了整个中心机构的高度,减少了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硫化机中心机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17]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硫化机中心机构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19]10、安装套筒;11、限位组件;12、隔板;20、上环油缸组件;21、第一支撑杆;22、上环油缸;30、下环油缸组件;31、下环油缸;32、第二支撑杆;40、法兰盘;50、环座缸组件;60、防尘圈;70、第一导向环;80、密封组件;90、第二导向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1]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硫化机中心机构,包括:安装套筒10、上环油缸组件20和下环油缸组件30,安装套筒10安装在硫化室上;上环油缸组件20设置在安装套筒10内,并与胶囊的上夹盘连接,以驱动上夹盘移动;下环油缸组件30设置在安装套筒10上,以驱动胶囊的
上夹盘和下夹盘同时移动。
[0022]本技术的硫化机中心机构将上环油缸组件20和下环油缸组件30均集成到安装套筒10上,安装套筒10设置在下热板上,并能够相对硫化室升降移动,保证下热板升降时的位置精度,下环油缸组件30包括两个下环油缸31,两个下环油缸31相对硫化室的中心左右对称地设置,上环油缸组件20设置在两个下环油缸的中间,下环油缸31能够驱动上环油缸组件20升降移动,进而能够带动胶囊的上夹盘升降移动,此外,下环油缸31还直接带动下夹盘移动,上环油缸22仅驱动上夹盘相对下夹盘移动,本技术的硫化机中心机构通过设置安装套筒10将上环油缸22和下环油缸31集成在一起,降低了整个中心机构的高度,减少了占用空间。
[0023]上环油缸组件20包括第一支撑杆21和上环油缸22,第一支撑杆21设置在安装套筒10内并与上夹盘驱动连接;上环油缸22设置在下环油缸组件30上并与第一支撑杆21驱动连接;其中,上环油缸22通过第一支撑杆21驱动上夹盘升降,下环油缸组件30通过上环油缸组件20与上夹盘驱动连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硫化机中心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套筒(10),所述安装套筒(10)安装在硫化室上;上环油缸组件(20),所述上环油缸组件(20)设置在所述安装套筒(10)内,并与胶囊的上夹盘连接,以驱动所述上夹盘移动;下环油缸组件(30),所述下环油缸组件(30)设置在所述安装套筒(10)上,以驱动所述胶囊的上夹盘和下夹盘同时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化机中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油缸组件(20)包括:第一支撑杆(21),所述第一支撑杆(21)设置在所述安装套筒(10)内并与所述上夹盘驱动连接;上环油缸(22),所述上环油缸(22)设置在所述下环油缸组件(30)上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驱动连接;其中,所述上环油缸(22)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杆(21)驱动所述上夹盘升降,所述下环油缸组件(30)通过所述上环油缸组件(20)与所述上夹盘驱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化机中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筒(10)设置在所述硫化室的底部,所述下环油缸组件(30)设置在所述安装套筒(10)的底部,其中,所述下环油缸组件(30)与所述上环油缸组件(20)驱动连接,以通过所述上环油缸组件(20)驱动所述上夹盘升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硫化机中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环油缸组件(30)包括:两个下环油缸(31),两个所述下环油缸(31)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套筒(10)的底部,两个第二支撑杆(32),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32)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两个所述下环油缸(31)上;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32)均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套筒(10)内,以在两个所述下环油缸(31)的带动下共同驱动所述上环油缸组件(20)升降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硫化机中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油缸组件(20)上设有法兰盘(40),所述法兰盘(40)上设有两个安装孔,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32)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法兰盘(40)进行连接,以共同驱动所述上环油缸组件(20)升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硫化机中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机中心机构还包括:环座缸组件(50),所述环座缸组件(50)固定在所述法兰盘(40)上,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振堂付长利张汉军孙双丽
申请(专利权)人: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