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自动高放废液提取灌装倒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062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自动高放废液提取灌装倒出装置,包括高放废液转存系统、真空系统、清洗系统、控制系统和移动装置,真空系统的抽气端与高放废液转存系统的排气端连接,清洗系统的清洗液排出端分别与高放废液存储槽和高放废液转存系统连接,高放废液转存系统的排液端与高放废液屏蔽存储容器连接,高放废液转存系统、真空系统和清洗系统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高放废液转存系统、真空系统、清洗系统和控制系统均设置于移动装置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自动高放废液提取灌装倒出一体化设计,使得整个装置具有了更高的灵活性、操作便捷性,更好的适应现场工况的特点,更好的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自动高放废液提取灌装倒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乏燃料后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自动高放废液提取灌装倒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核工业行业,针对一些科研院所,在核相关的一些研究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高放废液。高放废液是指含有99%以上裂变产物的放射性废液,通常采用碳钢或不锈钢贮罐贮存,为了降低放射物对外界的辐射强度,贮罐一般都深埋在地下。由于属于核研究性质所产生,其数量较少,通常仅有几十升至数百升左右。
[0003]由于科研院所的地理位置通常处于城市及周边,其高放废液的长期贮存将对城市和居民带来极大的隐患和威胁。由于其数量较少,没有配套的高效废液处理设施,因此,其高放废液就需要通过一定的装置和方法转移到具有高放废液处理设施的场所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移动式自动高放废液提取灌装倒出装置。通过远程操作,让作业人员在不接触高放废液的前提下就能完成高放废液提取、灌装、倒出装操作,不仅使高放废液的转移过程的安全性的得到保障,也极大的提高了高放废液转移的效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0006]本技术包括高放废液转存系统、真空系统、清洗系统、控制系统和移动装置,所述真空系统的抽气端与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的排气端连接,所述清洗系统的清洗液排出端分别与高放废液存储槽和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连接,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的排液端与高放废液屏蔽存储容器连接,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所述真空系统和所述清洗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所述真空系统、所述清洗系统和所述控制系统均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上。
[0007]进一步,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由高放废液转存罐和电子液位传感器组成,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的上端设置有清洗液接入口和真空排气口,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的下端设置有进排液口,所述电子液位传感器的探头设置于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内,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的清洗液接入口与所述清洗系统连接,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的真空排气口与所述真空系统连接,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的进排液口分别与第三电磁阀门的一端和第六电磁阀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门的另一端与所述高放废液存储槽连接,所述第六电磁阀门的另一端与所述高放废液屏蔽存储容器连接。
[0008]作为改进,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上还设置有转存罐升降装置,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通过所述转存罐升降装置与所述移动装置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真空系统由空气高效过滤器、真空抽气泵、气体缓冲罐组成,所述真空抽气泵的进气端与所述空气高效过滤器的排气端连接,所述空气高效过滤器的进气端通
过第一电磁阀门与所述气体缓冲罐的排气端连接,所述气体缓冲罐的进气端通过第二电磁阀门与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的排气端连接,所述气体缓冲罐上还设置有第九电磁阀门。
[0010]进一步,所述清洗系统由清洗液存储罐、第一加压泵、第二加压泵组成,所述清洗液存储罐的第一排液口通过所述第一加压泵和第四电磁阀门与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的清洗液接入口连接,所述清洗液存储罐的第二排液口通过所述第二加压泵和第十一电磁阀门与所述高放废液存储槽连接,所述清洗液存储罐的上端还设置有第七电磁阀门和第十电磁阀门。
[0011]进一步,所述移动装置由移动车架、扶手组成,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所述真空系统、所述清洗系统和所述控制系统均设置于所述移动车架上。
[0012]进一步,所述移动车架上设置有视频监视摄像头,所述视频监视摄像头的下端与所述移动车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视频监视摄像头位于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所述真空系统、所述清洗系统的上方。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是一种移动式自动高放废液提取灌装倒出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自动高放废液提取灌装倒出一体化设计,使得整个装置具有了更高的灵活性、操作便捷性,更好的适应现场工况的特点,更好的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实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实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高放废液屏蔽存储容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此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0]如图1

4所示:本技术包括高放废液转存系统、真空系统、清洗系统、控制系统和移动装置,所述真空系统的抽气端与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的排气端连接,所述清洗系统的清洗液排出端分别与高放废液存储槽10和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连接,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的排液端与高放废液屏蔽存储容器9连接,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所述真空系统和所述清洗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所述真空系统、所述清洗系统和所述控制系统均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上。
[0021]进一步,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由高放废液转存罐1和电子液位传感器8组成,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1的上端设置有清洗液接入口和真空排气口,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1的下端设置有进排液口,所述电子液位传感器8的探头设置于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1内,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1的清洗液接入口与所述清洗系统连接,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1的真空排气口与所述真空系统连接,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1的进排液口分别与第三电磁阀门S3的一端和第六电磁阀门S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门S3的另一端与所述高放废液存储槽10连
接,所述第六电磁阀门S6的另一端与所述高放废液屏蔽存储容器9连接。
[0022]作为改进,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1上还设置有转存罐升降装置11,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1通过所述转存罐升降装置11与所述移动装置连接。
[0023]进一步,所述真空系统由空气高效过滤器4、真空抽气泵5、气体缓冲罐2组成,所述真空抽气泵5的进气端与所述空气高效过滤器4的排气端连接,所述空气高效过滤器4的进气端通过第一电磁阀门S1与所述气体缓冲罐2的排气端连接,所述气体缓冲罐2的进气端通过第二电磁阀门S2与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1的排气端连接,所述气体缓冲罐2上还设置有第九电磁阀门S9。
[0024]进一步,所述清洗系统由清洗液存储罐3、第一加压泵6、第二加压泵7组成,所述清洗液存储罐3的第一排液口通过所述第一加压泵6和第四电磁阀门S4与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1的清洗液接入口连接,所述清洗液存储罐3的第二排液口通过所述第二加压泵7和第十一电磁阀门S11与所述高放废液存储槽10连接,所述清洗液存储罐3的上端还设置有第七电磁阀门S7和第十电磁阀门S10。
[0025]进一步,所述移动装置由移动车架12、扶手组成,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所述真空系统、所述清洗系统和所述控制系统均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自动高放废液提取灌装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放废液转存系统、真空系统、清洗系统、控制系统和移动装置,所述真空系统的抽气端与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的排气端连接,所述清洗系统的清洗液排出端分别与高放废液存储槽(10)和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连接,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的排液端与高放废液屏蔽存储容器(9)连接,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所述真空系统和所述清洗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所述真空系统、所述清洗系统和所述控制系统均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自动高放废液提取灌装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系统由高放废液转存罐(1)和电子液位传感器(8)组成,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1)的上端设置有清洗液接入口和真空排气口,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1)的下端设置有进排液口,所述电子液位传感器(8)的探头设置于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1)内,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1)的清洗液接入口与所述清洗系统连接,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1)的真空排气口与所述真空系统连接,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1)的进排液口分别与第三电磁阀门(S3)的一端和第六电磁阀门(S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门(S3)的另一端与所述高放废液存储槽(10)连接,所述第六电磁阀门(S6)的另一端与所述高放废液屏蔽存储容器(9)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自动高放废液提取灌装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1)上还设置有转存罐升降装置(11),所述高放废液转存罐(1)通过所述转存罐升降装置(11)与所述移动装置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自动高放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志伟甘业福付瀚均刘玉明莫志军邓波李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四川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