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制热双向可变流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057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系统可变流量装置,特别是制冷制热双向可变流量装置。包括钢管、弹性膜片、金属固定板和紧固螺钉,弹性膜片位于钢管的上方,金属固定板位于弹性膜片的上方,金属固定板、弹性膜片和钢管的上部之间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钢管的中心沿轴向设有内孔;所述弹性膜片呈片状圆环,弹性膜片的中心设有内孔Ⅰ,弹性膜片沿内孔Ⅰ的边缘被均匀切割为数片扇形膜片,相邻两扇形膜片之间存在间隙。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可以实现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的充分混合,并将充分混合的制冷剂通过分配器平均分配至各换热器中,而且通过增加制冷时本装置的流通面积来降低制冷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减少压降对系统制冷能力的影响。影响。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制热双向可变流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系统可变流量装置,特别是一种在空调系统中制冷制热双向可变流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大型的中央空调中,换热量很大,其空气侧换热器由多个换热器组成。但制热时怎么使制冷剂均匀的分配到每个换热器中,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制冷剂的均匀分配对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制冷剂分配不均匀会造成各个换热器结霜不同步,进而使主机频繁除霜,稳定性很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大部分主机制造公司在系统中增加一个制冷剂分配器,为了保证制冷剂均匀分配,一般都会增加分配器入口的压降,提升制冷剂流速,使气态和液态制冷剂均匀混合后,再分配至每个换热器中。但反向制冷时,系统本身制冷剂循环量会变大,分配器出口压损过大,制冷剂会产生闪发气体,影响制冷量,也会造成膨胀阀开度过大,对膨胀阀的选型也造成一定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制冷制热双向可变流量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可以实现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的充分混合,并将充分混合的制冷剂通过分配器平均分配至各换热器中,而且通过增加制冷时本装置的流通面积来降低制冷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减少压降对系统制冷能力的影响。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冷制热双向可变流量装置,其中,包括钢管、弹性膜片、金属固定板和紧固螺钉,弹性膜片位于钢管的上方,金属固定板位于弹性膜片的上方,金属固定板、弹性膜片和钢管的上部之间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连接;
[0005]所述钢管的中心沿轴向设有内孔;
[0006]所述弹性膜片呈片状圆环,弹性膜片的中心设有内孔Ⅰ,弹性膜片沿内孔Ⅰ的边缘被均匀切割为数片扇形膜片,相邻两扇形膜片之间存在间隙;
[0007]所述金属固定板呈圆环状,金属固定板的中心设有内孔Ⅱ,内孔Ⅱ的直径大于内孔Ⅰ的直径,金属固定板靠近内孔Ⅱ处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数个扇形孔,扇形孔与弹性膜片上的扇形膜片相对应,扇形孔的尺寸小于扇形膜片的尺寸,相邻扇形孔之间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与相邻弹性膜片之间的间隙相对应。
[0008]本技术中,所述钢管中心的内孔为阶梯型内孔,内孔下部的尺寸大于内孔上部的尺寸,所述内孔上部的内表面由下至上依次由流道Ⅰ、流道Ⅱ、流道Ⅲ组成,流道Ⅰ、流道Ⅱ、流道Ⅲ之间依次平滑过渡连接,流道Ⅰ的尺寸小于内孔下部的尺寸,流道Ⅱ的尺寸不大于流道Ⅰ和流道Ⅲ的尺寸,流道Ⅲ与钢管上端面之间的夹角为45
°‑
60
°
,钢管的下端面设有坡口。
[0009]所述钢管的上端面设有数个螺纹孔,沿弹性膜片的环形圆周边缘均匀间隔设置数个圆孔Ⅰ,金属固定板的环形圆周边缘均匀间隔设施数个圆孔Ⅱ,紧固螺钉依次穿过螺纹
孔、圆孔Ⅰ和圆孔Ⅱ,从而实现了金属固定板、弹性膜片和钢管之间的固定连接。
[0010]所述弹性膜片沿内孔Ⅰ边缘被均匀切割为十二片扇形膜片,每片扇形膜片的角度为30
°
,相邻两扇形膜片之间的间隙为0.5mm。扇形膜片的片数也可以根据系统换热量和管路规格进行调整,此时相应的扇形膜片的角度也跟着调整。
[0011]所述加强筋的宽度为1.5

2mm。
[0012]所述金属固定板的内孔Ⅱ的直径比弹性膜片的内孔Ⅰ的直径大1

2mm。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制热时,弹性膜片在制冷剂冲击力的作用下,紧贴金属固定板,制冷剂只能从内孔Ⅱ中高速喷出,不仅可以实现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的充分混合,而且能够使制冷剂均匀分布到系统的各个管路中;制冷时,弹性膜片在制冷剂的向下的冲击力作用下,弹性膜片向下翻折打开,使制冷剂流通截面积增大,从而降低了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0017]图3是钢管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弹性膜片处于自然状态和制热状态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弹性膜片在制冷状态下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金属固定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钢管;2弹性膜片;3金属固定板;4紧固螺钉;5坡口;6阶梯型内孔;7流道Ⅰ;8流道Ⅱ;9流道Ⅲ;10钢管上端面;11螺纹孔;12内孔Ⅰ;13圆孔Ⅰ;14扇形膜片;15间隙;16扇形孔;17内孔Ⅱ;18圆孔Ⅱ;19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3]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制冷制热双向可变流量装置包括钢管1、弹性膜片2、金属固定板3和紧固螺钉4,弹性膜片2位于钢管1的上方,金属固定板3位于弹性膜片2的上方,金属固定板3、弹性膜片2和钢管1的上部之间通过紧固螺钉4固定连接。
[0025]如图3所示,钢管1的中心设有阶梯型内孔6,即内孔下部的尺寸大于内孔上部的尺寸,以便于钢管2与系统铜管路之间的钎焊。内孔上部的内表面由下至上依次由流道Ⅰ7、流道Ⅱ8、流道Ⅲ9组成,其中流道Ⅰ7、流道Ⅱ8、流道Ⅲ9之间依次平滑过渡连接,流道Ⅰ7的尺寸小于内孔下部的尺寸,流道Ⅱ8的尺寸不大于流道Ⅰ7和流道Ⅲ9的尺寸,钢管内部流道是变化的,流道先缓慢变小,然后维持不变,最后再缓慢变大,整个流道变化比较平滑。流道Ⅲ9与钢管上端面10之间的夹角为45
°‑
60
°
,从而防止弹性膜片过度变形以致损坏,同时还可以保证制冷时制冷剂的流量。钢管10的上端面设有数个螺纹孔11,用于安装紧固螺钉4。钢管
10的下端面加工有坡口5,通过设置坡口,钢管的下端可以直接与系统钢管路对焊。因此该种结构的钢管下端既可以与主管路钢管对焊连接,也可以与主管路铜管进行钎焊连接。
[0026]如图4和图5所示,弹性膜片2呈片状圆环,弹性膜片2的中心设有内孔Ⅰ12,沿弹性膜片2的环形圆周边缘均匀间隔设置数个圆孔Ⅰ13,圆孔用于安装紧固螺钉4。弹性膜片2沿内孔Ⅰ的边缘被均匀切割为数片扇形膜片14,相邻两扇形膜片14之间存在间隙15。本实施例中弹性膜片2沿内孔Ⅰ边缘被均匀切割为十二片扇形膜片14,每片扇形膜片14的角度为30
°
,且相邻两扇形膜片14之间的间隙为0.5mm。弹性膜片可以由不锈钢或者铜支撑,弹性膜片的厚度为0.1

0.3mm,此厚度可以保证制冷时刻制冷剂在小的压力差使弹性膜片打开,同时也可以保证制热时弹性膜片恢复平面形状。
[0027]实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制热双向可变流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1)、弹性膜片(2)、金属固定板(3)和紧固螺钉(4),弹性膜片(2)位于钢管(1)的上方,金属固定板(3)位于弹性膜片(2)的上方,金属固定板(3)、弹性膜片(2)和钢管(1)的上部之间通过紧固螺钉(4)固定连接;所述钢管(1)的中心沿轴向设有内孔;所述弹性膜片(2)呈片状圆环,弹性膜片(2)的中心设有内孔Ⅰ(12),弹性膜片(2)沿内孔Ⅰ的边缘被均匀切割为数片扇形膜片(14),相邻两扇形膜片(14)之间存在间隙(15);所述金属固定板(3)呈圆环状,金属固定板(3)的中心设有内孔Ⅱ(17),内孔Ⅱ(17)的直径大于内孔Ⅰ(12)的直径,金属固定板(3)靠近内孔Ⅱ(17)处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数个扇形孔(16),扇形孔(16)与弹性膜片(2)上的扇形膜片相对应,扇形孔(16)的尺寸小于扇形膜片的尺寸,相邻扇形孔(16)之间设有加强筋(19),加强筋(19)与相邻弹性膜片(2)之间的间隙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制热双向可变流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中心的内孔为阶梯型内孔(6),内孔下部的尺寸大于内孔上部的尺寸,所述内孔上部的内表面由下至上依次由流道Ⅰ(7)、流道Ⅱ(8)、流道Ⅲ(9)组成,流道Ⅰ(7)、流道Ⅱ(8)、流道Ⅲ(9)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亚胡晓林吕金辉王青马双刘秀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空调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