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动力前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516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动力前托架,包括一体化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提手架、门形架、横向托架和连接板,门形架和横向托架沿XY向平面延伸,连接板沿Z向延伸且一个角固定连接在横向托架的中部,提手架向前斜向上翘起,门形架的前端背部中间一体化设置有Z向延伸且一侧开口的连接槽管,横向托架的一侧设置有Z向贯穿的连接孔,提手架、门形架和横向托架用于连接车架上的其他零件,连接板用于连接变速箱,结构简单,拆装时整体拆装即可,取代了原有的多个零件组装的方式,整体结构强度高,重量轻。轻。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动力前托架


[0001]本技术涉及微耕机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变速箱的一体化动力前托架。

技术介绍

[0002]微耕机是我国农业生产所需的一种重要机械,其充分满足小面积农业耕地的生产需要,其具有体积小、制造和使用成本低等诸多优点;但是其组装零件较多,特别是变速箱与微耕机车架本体之间需要多个零件进行组装连接,材料重,结构复杂,拆装麻烦,且整体结构强度低,长时间使用零件连接部分容易松动。
[000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结构简单且与变速箱连接强度高的一体化动力前托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与变速箱连接强度高的一体化动力前托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动力前托架,包括一体化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提手架、门形架、横向托架和连接板,所述门形架和横向托架沿XY向平面延伸,所述连接板沿Z向延伸且一个角固定连接在所述横向托架的中部,所述提手架向前斜向上翘起,所述门形架的前端背部中间一体化设置有Z向延伸且一侧开口的连接槽管,所述横向托架的一侧设置有Z向贯穿的连接孔。
[0006]所述横向托架的长度大于所述门形架的宽度,所述连接孔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横向托架的两端。
[0007]所述连接槽管的中部设置有贯穿的穿线孔。
[0008]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横向托架的一侧边缘由上至下依次贯穿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最下端的一个角处。
[0009]所述连接板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的一侧边缘还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开口朝外的第一限位凹口和第二限位凹口。
[0010]所述连接板上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之间的一侧边缘还由上至下依次贯穿设置有开口朝外的第三限位凹口。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体化动力前托架,包括一体化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提手架、门形架、横向托架和连接板,门形架和横向托架沿XY向平面延伸,连接板沿Z向延伸且一个角固定连接在横向托架的中部,提手架向前斜向上翘起,门形架的前端背部中间一体化设置有Z向延伸且一侧开口的连接槽管,横向托架的一侧设置有Z向贯穿的连接孔,结构简单,拆装时整体拆装即可,取代了原有的多个零件组装的方式,整体结构强度高,重量轻。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正面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5]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一体化动力前托架,包括一体化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提手架1、门形架2、横向托架3和连接板4,所述门形架2和横向托架3沿XY向平面延伸,所述连接板4沿Z向延伸且一个角固定连接在所述横向托架3的中部,所述提手架1向前斜向上翘起,所述门形架2的前端背部中间一体化设置有Z向延伸且一侧开口的连接槽管5,所述横向托架3的一侧设置有Z向贯穿的连接孔6,提手架1、门形架2和横向托架3用于连接车架上的其他零件,连接板4用于连接变速箱,结构简单,拆装时整体拆装即可,取代了原有的多个零件组装的方式,整体结构强度高,重量轻。
[00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托架3的长度大于所述门形架2的宽度,所述连接孔6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横向托架3的两端;所述连接槽管5的中部设置有贯穿的穿线孔7。
[0017]所述连接板4远离所述横向托架3的一侧边缘由上至下依次贯穿设置有第一连接孔8、第二连接孔9、第三连接孔10和第四连接孔11,所述第四连接孔11设置在所述连接板4最下端的一个角处;所述连接板4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8和第二连接孔9之间的一侧边缘还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开口朝外的第一限位凹口12和第二限位凹口13;所述连接板4上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9和第四连接孔11之间的一侧边缘还由上至下依次贯穿设置有开口朝外的第三限位凹口14。
[0018]在与微耕机的变速箱组装时,第一连接孔8、第二连接孔9、第三连接孔10和第四连接孔11分别正对变速箱上相应的组装孔,第一限位凹口12、第二限位凹口13和第三限位凹口14分别卡住变速箱上相应的限位散热条,第一连接孔8、第二连接孔9、第三连接孔10和第四连接孔11与相对应的组装孔穿入螺栓组件锁紧,这样本前托架连接结构就与微耕机的变速箱牢固连接,连接要求,用料少,重量减轻,不易松动,结构简单且与变速箱连接强度高。
[0019]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动力前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提手架(1)、门形架(2)、横向托架(3)和连接板(4),所述门形架(2)和横向托架(3)沿XY向平面延伸,所述连接板(4)沿Z向延伸且一个角固定连接在所述横向托架(3)的中部,所述提手架(1)向前斜向上翘起,所述门形架(2)的前端背部中间一体化设置有Z向延伸且一侧开口的连接槽管(5),所述横向托架(3)的一侧设置有Z向贯穿的连接孔(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动力前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托架(3)的长度大于所述门形架(2)的宽度,所述连接孔(6)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横向托架(3)的两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动力前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管(5)的中部设置有贯穿的穿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洪彬孙金宇陈俊红廖鹏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宏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