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棚板组合支撑结构,包括若干上下层叠的棚板若干用于卡接支撑棚板的立柱组合;一号立柱组件对称分布在棚板的左右两侧,二号立柱组件对称分布在棚板的前后两侧;棚板上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截面为正方形的通气孔,使得棚板的截面形状呈若干工字形依次相连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气孔使得棚板的截面形状呈若干工字形依次相连在一起,工字形棚板承重效果好,方形通气孔在满足承重要求的前提下,透气效果好,陶瓷烧制更加均匀,提高了陶瓷的成品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U形支撑槽、一号支撑杆和二号支撑杆配合支撑棚板,无需在棚板上打孔即可完成棚板的多层设置,保证了棚板的完整性,延长了棚板的使用寿命。延长了棚板的使用寿命。延长了棚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棚板组合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烧制领域,尤其涉及棚板组合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常规的轻型或中型重量的待烧制陶瓷,一般是在窑车上搭建棚板框架,然后将待烧制陶瓷码放在棚板上,为了充分利用窑内空间,棚板会有多层,尽可能的利用窑内空间。然而,一般棚板透气效果差,陶瓷烧制不均匀,从而导致陶瓷的成品率低。此外,现有的用于支撑棚板的立柱,需要在棚板上打孔来实现多层棚板的支撑,从而破坏了棚板的完整性,影响棚板的使用寿命,且现有的棚板组合支撑一般结构复杂,不方便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棚板组合支撑结构。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棚板组合支撑结构,包括若干上下层叠的棚板若干用于卡接支撑棚板的立柱组合;
[0005]立柱组合包括若干一号立柱组件和若干二号立柱组件,一号立柱组件对称分布在棚板的左右两侧,二号立柱组件对称分布在棚板的前后两侧;
[0006]一号立柱组件包括底柱和若干竖直插接在一起的一号立柱杆,位于最下方的一号立柱杆插接在底柱上,一号立柱杆上套有固定块,固定块相对的两侧均设有若干卡槽,卡槽内卡接有卡块,卡块上连有用于支撑棚板的U形支撑槽,U形支撑槽底部一侧连有一号支撑杆,一号支撑杆另一端设有插槽和插杆,一号支撑杆的顶面与棚板底面贴合,两个对称分布的一号立柱组件中的一个一号立柱组件上的插杆插接在另一个一号立柱组件上的插槽内;
[0007]二号立柱组件包括竖直的二号立柱杆和设置在二号立柱杆上若干上下层叠分布的插孔,位于棚板前侧的二号立柱杆上的插孔与其对称的二号立柱杆上的插孔一一对应,且相对于的两个插孔内插有二号支撑杆,二号支撑杆与一号支撑杆垂直,且二号支撑杆顶面与一号支撑杆底面贴合;
[0008]棚板上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截面为正方形的通气孔,使得棚板的截面形状呈若干工字形依次相连在一起,通气孔的拐角处设有倒角。
[0009]卡槽为T形槽,且竖直设置在固定块上,卡槽的高度小于固定块的高度,且卡槽的上端与固定块顶面相平齐。
[0010]卡块的截面为T形,卡块的高度与卡槽的高度相等。
[0011]一号立柱杆的顶面设有定位孔,一号立柱杆的底面设有与定位孔相匹配的定位柱,相邻两个一号立柱杆中的一号立柱杆上的定位柱位于另一个一号立柱杆上的定位孔内。
[0012]底柱的顶面也设有定位孔,位于最下方的一号立柱杆上的定位柱位于底柱的定位孔内。
[0013]定位柱为圆柱、三棱柱和四棱柱中的一种。
[0014]固定块的外形为长方体形。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气孔使得棚板的截面形状呈若干工字形依次相连在一起,工字形棚板承重效果好,方形通气孔在满足承重要求的前提下,透气效果好,陶瓷烧制更加均匀,提高了陶瓷的成品率;本技术通过U形支撑槽、一号支撑杆和二号支撑杆配合支撑棚板,无需在棚板上打孔即可完成棚板的多层设置,保证了棚板的完整性,延长了棚板的使用寿命。此外,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安装。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U形支撑槽和一号支撑杆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0020]图5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
‑
棚板;2
‑
一号立柱组件;21
‑
底柱;22
‑
一号立柱杆;23
‑
固定块;24
‑
卡槽;25
‑
卡块;26
‑
U形支撑槽;27
‑
一号支撑杆;28
‑
插槽;29
‑
插杆;210
‑
定位孔;211
‑
定位柱;3
‑
二号立柱组件;31
‑
二号立柱杆;32
‑
二号支撑杆;4
‑
通气孔;
[0022]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至图5所示,棚板组合支撑结构,包括若干上下层叠的棚板1若干用于卡接支撑棚板1的立柱组合;
[0025]立柱组合包括若干一号立柱组件2和若干二号立柱组件3,一号立柱组件2对称分布在棚板1的左右两侧,二号立柱组件3对称分布在棚板1的前后两侧;
[0026]一号立柱组件2包括底柱21和若干竖直插接在一起的一号立柱杆22,位于最下方的一号立柱杆22插接在底柱21上,一号立柱杆22上套有固定块23,固定块23相对的两侧均设有若干卡槽24,卡槽24内卡接有卡块25,卡块25上连有用于支撑棚板1的U形支撑槽26,U形支撑槽26底部一侧连有一号支撑杆27,一号支撑杆27另一端设有插槽28和插杆29,一号支撑杆27的顶面与棚板1底面贴合,两个对称分布的一号立柱组件2中的一个一号立柱组件2上的插杆29插接在另一个一号立柱组件2上的插槽28内,从而完成相对称的两个一号立柱组件2之间的连接,两个一号支撑杆27连接成一个整体,用于支撑棚板1;
[0027]二号立柱组件3包括竖直的二号立柱杆31和设置在二号立柱杆31上若干上下层叠分布的插孔,位于棚板1前侧的二号立柱杆31上的插孔与其对称的二号立柱杆31上的插孔一一对应,且相对于的两个插孔内插有二号支撑杆32,二号支撑杆32与一号支撑杆27垂直,且二号支撑杆32顶面与一号支撑杆27底面贴合;
[0028]棚板1上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截面为正方形的通气孔4,使得棚板1的截面形状呈若干工字形依次相连在一起,通气孔4的拐角处设有倒角。
[0029]卡槽24为T形槽,且竖直设置在固定块23上,卡槽24的高度小于固定块23的高度,且卡槽24的上端与固定块23顶面相平齐。
[0030]卡块25的截面为T形,卡块25的高度与卡槽24的高度相等。
[0031]一号立柱杆22的顶面设有定位孔210,一号立柱杆22的底面设有与定位孔210相匹配的定位柱211,相邻两个一号立柱杆22中的一号立柱杆22上的定位柱211位于另一个一号立柱杆22上的定位孔210内。
[0032]底柱21的顶面也设有定位孔210,位于最下方的一号立柱杆22上的定位柱211位于底柱21的定位孔210内。
[0033]定位柱211为圆柱、三棱柱和四棱柱中的一种。
[0034]固定块23的外形为长方体形。
[0035]本技术工作时,根据棚板1的尺寸,将一号立柱组件2的底柱21固定在适当位置的窑车上,再将两个相对称的一号支撑杆27上的插杆29插接到另一个一号支撑杆27上的插槽28内,再将连接一号支撑杆27的一号立柱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棚板组合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上下层叠的棚板(1)若干用于卡接支撑棚板(1)的立柱组合;立柱组合包括若干一号立柱组件(2)和若干二号立柱组件(3),一号立柱组件(2)对称分布在棚板(1)的左右两侧,二号立柱组件(3)对称分布在棚板(1)的前后两侧;一号立柱组件(2)包括底柱(21)和若干竖直插接在一起的一号立柱杆(22),位于最下方的一号立柱杆(22)插接在底柱(21)上,一号立柱杆(22)上套有固定块(23),固定块(23)相对的两侧均设有若干卡槽(24),卡槽(24)内卡接有卡块(25),卡块(25)上连有用于支撑棚板(1)的U形支撑槽(26),U形支撑槽(26)底部一侧连有一号支撑杆(27),一号支撑杆(27)另一端设有插槽(28)和插杆(29),一号支撑杆(27)的顶面与棚板(1)底面贴合,两个对称分布的一号立柱组件(2)中的一个一号立柱组件(2)上的插杆(29)插接在另一个一号立柱组件(2)上的插槽(28)内;二号立柱组件(3)包括竖直的二号立柱杆(31)和设置在二号立柱杆(31)上若干上下层叠分布的插孔,位于棚板(1)前侧的二号立柱杆(31)上的插孔与其对称的二号立柱杆(31)上的插孔一一对应,且相对于的两个插孔内插有二号支撑杆(32),二号支撑杆(32)与一号支撑杆(27)垂直,且二号支撑杆(32)顶面与一号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崇富,夏霞云,宋国庆,夏未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创导热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