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接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0230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工程接线装置,包括壳体、盖体;壳体两侧壁上均设有线管;壳体两内壁上均设有锥形引导槽;锥形引导槽沿远离线管的方向截面逐渐扩大;壳体内设有两个滑动组件;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道、滑块;滑块上设有通孔;滑块的一侧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楔块;滑块上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二滑道、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二滑道上分离两个滑块的两个支撑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计在壳体内可分离的两个支撑块,壳体内壁上的锥形引导槽配合滑块上的第二楔块,并通过支撑件将第二楔块与锥形引导槽配合实现对通孔内穿过线缆的夹紧夹持,有效的提高了对线缆的紧固,降低外部拉力对线缆连接位置的直接施力的影响。影响。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工程接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工程施工
,尤其是一种电力工程接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力是当今社会生产生活的主要动力来源,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系统也呈现出供电网络庞大、供电系统复杂、供电环境多和供电距离长等特点。授权公告号CN 204928068 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电缆防水接线盒,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的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多个螺钉连接构成一个盒体,且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形成容置电缆连接部的容纳腔,所述的上壳体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上夹持部,所述的下壳体的两个侧壁上对应所述的上夹持部处均设置有相适配的下夹持部,且所述的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拼构成有与所述的容纳腔相贯通的电缆连接通道,所述的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配合面上设置有密封装置。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密封效果好、防水性能好的优点。但是现有的线缆连接处容易分开,线缆受到拉力后,接线处容易分离造成设备的二次故障,容易进行重复工作,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工程接线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线缆接线位置受力容易脱离造成设备二次故障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力工程接线装置,包括壳体、封堵所述壳体顶部的盖体;所述壳体两相对侧壁上均设有供线缆进入其内腔的线管;所述壳体连通所述线管的两内壁上均设有引导线缆的锥形引导槽;所述锥形引导槽沿远离所述线管的方向截面逐渐扩大;所述壳体内设有两个对向设置的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平行于所述线管轴向设置的第一滑道、可在所述第一滑道上沿所述线管轴向往复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供线缆通过且与所述线管同轴心的通孔;所述滑块靠近所述壳体内壁的一侧设有多个绕所述通孔圆周间隔设置且沿靠近所述壳体内壁方向截面逐步缩小的第二楔块;所述滑块上设有连接对向所述滑块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滑块远离所述锥形引导槽的一侧且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通孔两侧的第二滑道、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滑道上分离两个所述滑块的两个支撑件。
[0005]本技术提供的电力工程接线装置.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道远离所述线管的一侧设有供所述滑块安装的缺槽。
[0007]进一步地,所述线管外壁上设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沿靠近所述壳体方向截面逐步增大且最厚端厚于所述线管侧壁的第一楔块;所述第一楔块截面较大的一端可在所述通槽内沿所述线管径向摆动;所述线管外壁上设有与所述螺纹段相匹配的螺纹帽。
[0008]进一步地,所述线管远离所述壳体的端部设有防止所述螺纹帽脱离的挡环。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上设有两个与所述第二滑道相匹配的滑座;每个所述滑座
上铰接有两个支撑杆;同一所述滑座上的两个所述支撑杆悬伸的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一铰轴、第二铰轴; 所述支撑件上设有铰接在所述第一铰轴上且与所述第二铰轴螺纹连接的螺纹杆。
[00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顶部设有环状的凹槽、多个螺纹孔;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密封环、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定位杆。
[0011]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设计在壳体内可分离的两个支撑块,壳体内壁上的锥形引导槽配合滑块上的第二楔块,在壳体内保留线缆连接段连接空间,并通过支撑件将第二楔块与锥形引导槽配合实现对通孔内穿过线缆的夹紧夹持,有效的提高了对线缆的紧固,降低外部拉力对线缆连接位置的直接施力的影响;通过设计在线管上设有可摆动的第一楔块配合螺纹帽,在内部滑动组件对线缆进行夹持的作用下,在线管端部进一步实现对线缆橡胶层的压紧夹持,进一步提高线缆的稳定程度;通过设计铰接的支撑杆配合螺纹杆,实现对两个滑块支撑分离,并同时可对两滑块间距进行调整,增大两对象滑块的间距,从而提高第二楔块与壳体的紧贴度,进而提高第二楔块对线缆的夹持力。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滑块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

壳体,11

凹槽,12

锥形引导槽,13

螺纹孔,2

盖体,21

密封环,22

定位杆,3

线管,31

通槽,32

第一楔块,33

螺纹段,34

螺纹帽,35

挡环,4

滑动组件,41

第一滑道,42

滑块,421

通孔,43

缺槽,44

第二楔块,5

连接件,51

第二滑道,52

支撑件,53

滑座,54

支撑杆,55

第一铰轴,56

第二铰轴,57

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7]如图1至图3所示的本技术的电力工程接线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壳体1、封堵壳体1顶部的盖体2;壳体1两相对侧壁上均设有供线缆进入其内腔的线管3;壳体1连通线管3的两内壁上均设有引导线缆的锥形引导槽12;锥形引导槽12沿远离线管3的方向截面逐渐扩大;壳体1内设有两个对向设置的滑动组件4;滑动组件4包括平行于线管3轴向设置的第一滑道41、可在第一滑道41上沿线管3轴向往复滑动的滑块42;滑块42上设有供线缆通过且与线管3同轴心的通孔421;滑块42靠近壳体1内壁的一侧设有多个绕通孔421圆周间隔设置且沿靠近壳体1内壁方向截面逐步缩小的第二楔块44;滑块42上设有连接对向滑块42的连接件5;连接件5包括两个设置在滑块42远离锥形引导槽12的一侧且分别竖直设置在通孔421两侧的第二滑道51、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二滑道51上分离两个滑块42的两个支撑件52。通过设计在壳体内可分离的两个支撑块,通过壳体内壁上的锥形引导槽配合滑块上的第二楔块,在壳体内保留线缆连接段连接空间,并通过支撑件将第二楔块与锥形引导槽配合实现对通孔内穿过线缆的夹紧夹持,外部拉动的线缆带动第二楔块向锥形引导槽进行挤压,
有效的提高了对线缆的紧固,降低外部拉力对线缆连接位置的直接施力。
[0018]具体而言,第一滑道41远离线管3的一侧设有供滑块42安装的缺槽43。通过设计在滑道上的缺槽保证滑块顺利安装拆卸,并避免了滑块对线缆连接位置的碰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工程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封堵所述壳体(1)顶部的盖体(2);所述壳体(1)两相对侧壁上均设有供线缆进入其内腔的线管(3);所述壳体(1)连通所述线管(3)的两内壁上均设有引导线缆的锥形引导槽(12);所述锥形引导槽(12)沿远离所述线管(3)的方向截面逐渐扩大;所述壳体(1)内设有两个对向设置的滑动组件(4);所述滑动组件(4)包括平行于所述线管(3)轴向设置的第一滑道(41)、可在所述第一滑道(41)上沿所述线管(3)轴向往复滑动的滑块(42);所述滑块(42)上设有供线缆通过且与所述线管(3)同轴心的通孔(421);所述滑块(42)靠近所述壳体(1)内壁的一侧设有多个绕所述通孔(421)圆周间隔设置且沿靠近所述壳体(1)内壁方向截面逐步缩小的第二楔块(44);所述滑块(42)上设有连接对向所述滑块(42)的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滑块(42)远离所述锥形引导槽(12)的一侧且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通孔(421)两侧的第二滑道(51)、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滑道(51)上分离两个所述滑块(42)的两个支撑件(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工程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道(41)远离所述线管(3)的一侧设有供所述滑块(42)安装的缺槽(43)。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峰朱素英张先斌张志昆曹书文路矿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正大工程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