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继设备的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091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48
一种中继设备的防护结构,包括:罩体,包括用于容纳所述中继设备的容纳腔;多个天线插口,开设于所述罩体的至少两个面,所述天线插口连通所述罩体内外并用于在所述中继设备工作期间固定天线,以使所述中继设备通过所述天线实现信号中转。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能够在对中继设备提供保护的同时,确保中继设备工作时的通信质量。的通信质量。的通信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继设备的防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应急救援
,具体地涉及一种中继设备的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应急救援场景中,通常会在救援区域外围设置通信基站,指挥人员可以通过通信基站监控进入救援区域内的救援人员的生命指标,并与救援人员进行通信。而为了进一步延长救援人员与通信基站的通信距离,现有技术会在救援人员和通信基站之间架设中继器以进行信号中转。
[0003]例如,在火场救援场景中,消防员除了携带自给式呼吸器(Self

contained air breathing apparatus,简称SCBA)之外,还会携带中继器进入火场开展救援。为了方便消防员携带和加强设备保护,现有的中继器通常是装在一个便携包中被消防员背入火场的。当进入火场的距离超出通信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时,消防员可以在火场中将便携包及其中的中继器一起放下并开启中继器,完成中继器的架设。中继器起到SCBA和通信基站之间的信号中转作用,这样消防员可以继续深入火场而无需担心与通信基站之间的通信连接断开。
[0004]但是,火场里环境复杂,中继器能够架设的位置受到环境的极大制约,而中继器的信号质量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天线的朝向。若中继器的架设位置不理想导致天线无法朝向合适的方向,则会严重影响中继器的信号质量,无法保证消防员和通信基站之间的信号连接畅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对中继设备提供保护的同时,保证中继设备工作时的通信质量。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设备的防护结构,包括:罩体,包括用于容纳所述中继设备的容纳腔;多个天线插口,开设于所述罩体的至少两个面,所述天线插口连通所述罩体内外并用于在所述中继设备工作期间固定天线,以使所述中继设备通过所述天线实现信号中转。
[0007]可选的,所述多个天线插口至少分别开设于所述罩体的相邻的两个面。
[0008]可选的,随着所述中继设备的摆放角度变化,所述多个天线插口中开设于所述罩体的当前朝上的面的天线插口用于固定所述天线。
[0009]可选的,所述天线的一端位于所述罩体内并耦接所述中继设备,所述天线的另一端自所述天线插口伸出所述罩体之外。
[0010]可选的,所述罩体至少有一个面为梯形,所述梯形的斜边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天线的长度。
[0011]可选的,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可视窗,分别设置于所述罩体的多个面,所述第一可视窗的位置与所述中继设备的发光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透过所述第一可视窗向外发散。
[0012]可选的,至少一个第一可视窗与至少一个天线插口位于所述罩体的同一面。
[0013]可选的,至少一个第一可视窗和至少一个天线插口位于所述罩体的相对的两个面。
[0014]可选的,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第二可视窗,设置于所述罩体并暴露所述中继设备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中继设备的工作状态。
[0015]可选的,所述第二可视窗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控制部可被隔着所述第二可视窗操作。
[0016]可选的,所述第二可视窗与至少一个第一可视窗连通。
[0017]可选的,所述罩体外层采用阻燃材料制成,所述罩体内层采用EVA塑料泡沫制成。
[0018]可选的,所述罩体包括:内衬,用于形成所述容纳腔;袋,包裹于所述内衬外表面。
[0019]可选的,所述内衬采用EVA塑料泡沫制成,所述袋采用阻燃材料制成。
[0020]可选的,所述内衬在对应各第一可视窗和第二可视窗的位置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通孔,所述袋至少在对应各第一可视窗和第二可视窗的位置为透明区域。
[0021]可选的,所述罩体在对应所述中继设备的充电口的位置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开口,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中继设备的充电口自所述开口暴露在外。
[0022]可选的,所述罩体外部设置有盖部,用于暴露或遮蔽对应的所述天线插口和充电口。
[0023]可选的,所述罩体的外表面环绕设置有反光带。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采用本实施方案能够在对中继设备提供保护的同时,确保中继设备工作时的通信质量。具体而言,在罩体的多个面均预留天线插口,从而无论罩体及放置其中的中继设备以何种角度放置,均有一个开设有天线插口的面是朝上的或者是对着信号较强的方向的。从而天线插入该天线插口后,中继设备能够以较优的信号质量工作。
[0026]进一步,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可视窗,分别设置于所述罩体的多个面,所述第一可视窗的位置与所述中继设备的发光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透过所述第一可视窗向外发散。通过在中继设备的多个面设置发光部,从而无论中继设备以何种角度放置,均有一个设置有发光部的面是朝上的或者是对着易于被用户看到的方向的。进一步,在罩体的对应位置设置第一可视窗使得发光部发出的光能够透出去,从而确保放置有中继设备的防护结构即使在黑暗环境中也是显眼的,增大被用户找到并回收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中继设备的示意图;
[0028]图2和图3是图1所示中继设备从不同视角的侧视图;
[0029]图4是图1所示中继设备连接充电端子的示意图;
[0030]图5是图1所示中继设备的一个变化例的原理示意图;
[00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中继设备的防护结构的内层示意图;
[0032]图7是图6所示防护结构与图1所示中继设备的第一种组装示意图;
[0033]图8是图6所示防护结构与图1所示中继设备的第二种组装示意图;
[0034]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中继设备的防护结构的外层示意图;
[0035]图10是图9所示防护结构的侧视图;
[0036]附图中:
[0037]1‑
中继设备;11

本体;111

第一面;112

第二面;113

第三面;114

第四面;115

第五面;116

第六面;117

缺口;12

线缆;13

发光部;131

指示灯;132

导光机构;133

基板;14

控制部;141

开关;142

电池状态指示灯;15

充电端子;151

充电口;2

防护结构;21

罩体;21a

第七面;21b

第八面;21c

第九面;21d

第十面;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继设备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包括用于容纳所述中继设备的容纳腔;多个天线插口,开设于所述罩体的至少两个面,所述天线插口连通所述罩体内外并用于在所述中继设备工作期间固定天线,以使所述中继设备通过所述天线实现信号中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天线插口至少分别开设于所述罩体的相邻的两个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至少有一个面为梯形,所述梯形的斜边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天线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可视窗,分别设置于所述罩体的多个面,所述第一可视窗的位置与所述中继设备的发光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透过所述第一可视窗向外发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一可视窗与至少一个天线插口位于所述罩体的同一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一可视窗和至少一个天线插口位于所述罩体的相对的两个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勤
申请(专利权)人:德尔格安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