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00709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涉及建筑用防护架技术领域,包括吊拉部件、防护架本体和支撑部件,防护架本体包括支架,支架包括竖向支杆、横向支杆和斜支杆,横向支杆垂直于竖向支杆并与竖向支杆连接,斜支杆的一端与竖向支杆连接、另一端与横向支杆连接,相邻支架之间通过纵向支杆连接;吊拉部件包括拉环和固定件,拉环通过固定件与屋顶连接,拉环上连接有吊绳,吊绳背离拉环的一端与防护架本体连接;支撑部件包括竖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与斜支杆连接,竖向支撑杆的底端支撑于悬挑檐沟底部,支撑部件和吊拉部件的配合将防护架本体支设于悬挑檐沟上,解决现有脚手架和吊篮用于斜屋面时使用不便、无法周转的问题。周转的问题。周转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用防护架
,具体提供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中,为了建筑造型的美观,斜屋面设计越来越多,屋面檐口悬挑长度越来越大。现场施工难度越来越大,传统双排脚手架和吊篮无法满足现场施工需求。为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双排脚手架需要重新搭设架体或改变成三排、四排脚手架,而施工吊篮仅用于垂直作业面的施工。因此,传统的施工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使用不方便,无法满足现场施工需求;若进行改架处理,成本太高;材料用料大,无法进行周转,影响工序穿插。
[000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脚手架和吊篮应用于斜屋面时使用不便、无法周转、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包括吊拉部件、防护架本体和支撑部件,其中,所述防护架本体包括多个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竖向支杆、横向支杆和斜支杆,所述横向支杆垂直于所述竖向支杆并与所述竖向支杆连接,所述斜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竖向支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向支杆连接,所述竖向支杆、横向支杆和斜支杆围设形成直角三角形空间,相邻所述支架之间通过纵向支杆连接;所述吊拉部件包括拉环和固定件,所述拉环通过固定件与屋顶连接,所述拉环上连接有吊绳,所述吊绳背离所述拉环的一端与所述防护架本体连接;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竖向支撑杆,所述竖向支撑杆支撑于所述支架下方并与所述斜支杆连接,所述竖向支撑杆的底端支撑于悬挑檐沟底部。
[0006]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支撑部件和吊拉部件的配合将防护架本体支设于悬挑檐沟上,方便工人对斜屋面的施工,同时本防护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加工方便快捷,并且由于竖向支撑杆支撑于悬挑檐沟,与悬挑檐沟之间没有安装连接,因此方便防护架的移动和周转使用,有利于工序穿插进行。
[0007]在上述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竖向支撑杆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调节孔,螺栓贯穿相应的调节孔和所述斜支杆将所述竖向支撑杆和斜支杆连接。
[0008]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由于各屋面的倾斜角度可能不同,通过将防护架本体的斜支杆与竖向支撑杆上不同位置的调节孔连接,来调整防护架本体的高度,以适应不同倾斜角度的斜屋面,提高本防护架的适用性。
[0009]在上述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竖向支撑杆与所述斜支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螺
栓贯穿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调节孔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竖向支撑杆连接,所述斜支杆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适配的第二连接孔,螺栓贯穿相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将所述斜支杆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0010]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连接杆,使竖向支撑杆通过连接杆与斜支杆连接,增大了竖向支撑杆与斜支杆的连接面积,使得竖向支撑杆对斜支杆的支撑更稳定。
[0011]在上述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件为由钢筋弯折形成的G形结构,所述拉环固定于所述G形结构的上端,所述G形结构的下端卡设于屋顶的屋脊梁。
[0012]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拉环通过G形结构卡设于屋脊梁上,不仅对防护架本体形成稳定支撑,还方便固定件的拆卸,有利于移动和周转使用。
[0013]在上述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吊拉部件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用于放置于所述G形结构的上端与屋顶之间。
[0014]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垫块,一方面避免G形结构对屋顶造成损坏,另一方面垫块对钢筋的上端形成支撑,避免G形结构变形。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的使用状态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的支撑部件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列表:1、竖向支杆;2、横向支杆;3、斜支杆;4、拉环;5、固定件;6、吊绳;7、竖向支撑杆;71、调节孔;8、防护栏;9、连接杆;91、第一连接孔;10、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本技术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包括吊拉部件、防护架本体和支撑部件,其中,防护架本体包括多个支架,支架包括竖向支杆1、横向支杆2和斜支杆3,横向支杆2垂直于竖向支杆1并通过高强螺栓与竖向支杆1连接,斜支杆3的一端通过高强螺栓与竖向支杆1连接、另
一端通过高强螺栓与横向支杆2连接,竖向支杆1、横向支杆2和斜支杆3围设形成直角三角形空间,相邻支架之间通过纵向支杆(图中未示出)连接,纵向支杆通过高强螺栓与支架连接;吊拉部件包括拉环4和固定件5,拉环4通过固定件5与屋顶连接,拉环4上连接有吊绳6,吊绳6背离拉环4的一端与横向支杆2和斜支杆3的连接点连接;支撑部件包括竖向支撑杆7,竖向支撑杆7支撑于支架下方并与斜支杆3连接,竖向支撑杆7的底端支撑于悬挑檐沟底部。
[0022]防护架本体背离斜屋面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栏8,防护架本体通过竖向支撑杆7支撑于悬挑檐沟底部,通过吊绳6与屋顶连接,吊绳6对防护架本体形成拉力,与竖向支撑杆7共同作用保证防护架本体的稳定,方便工人对斜屋面的施工,同时本防护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加工方便快捷,并且由于竖向支撑杆7支撑于悬挑檐沟,与悬挑檐沟之间没有安装连接,因此方便防护架的移动和周转使用,有利于工序穿插进行。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竖向支撑杆7与斜支杆3之间设置有连接杆9,竖向支撑杆7沿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拉部件、防护架本体和支撑部件,其中,所述防护架本体包括多个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竖向支杆、横向支杆和斜支杆,所述横向支杆垂直于所述竖向支杆并与所述竖向支杆连接,所述斜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竖向支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向支杆连接,所述竖向支杆、横向支杆和斜支杆围设形成直角三角形空间,相邻所述支架之间通过纵向支杆连接;所述吊拉部件包括拉环和固定件,所述拉环通过固定件与屋顶连接,所述拉环上连接有吊绳,所述吊绳背离所述拉环的一端与所述防护架本体连接;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竖向支撑杆,所述竖向支撑杆支撑于所述支架下方并与所述斜支杆连接,所述竖向支撑杆的底端支撑于悬挑檐沟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斜屋面可周转移动式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杆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调节孔,螺栓贯穿相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敏航李晓龙何强董恩平张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