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监护室管路收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980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症监护室管路收集器,该收集器由固定器、管路收集装置及旋转组装装置组成,材质均为金属或硅胶,本收集器为组装安装使用。管路收集装置配备不同尺寸的凹槽;凹槽可承接输液器、微泵输液管路、胃管、心电监护导联线、呼吸机管路等管路。本收集器可通过自带固定器有效固定在圆形,梯形,方形等不规则形状装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因重症监护室仪器管路、导联线、患者导管过多及患者活动等原因导致管路错综缠绕,医务人员梳理困难的技术难题,减少因床单位角度的移位而发生导管移位、导管脱出等不良事件的技术难题,同时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也可以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症监护室管路收集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护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症监护室管路收集器。

技术介绍

[0002]重症监护室患者高风险管路较多,微泵输液管路较多,管路过多,导致增加医务人员梳理管路时间,减少患者舒适程度,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因管路的活动性,从而增加意外拔管的风险,尤其是一些有无菌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的相应管路的识别能力会有干扰。也减少了实施患者早期活动的安全性,重症监护室管路一般需要支撑、固定,现有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通过绷带、胶布等物简单地将管道固定在诸如病床、转运车上,该方式虽然简单,但是相对麻烦,效果不好,没有缓冲空间,如果病人翻身或病人转头时会造成管路的拖拽而导致呼吸机管路脱落或导管脱出,而且还很不美观;二是,通过支撑式的支撑架,将呼吸机管路放置在固定架上,以实现对管路的一定支撑,但是这种方式仅能实现良好的支撑,固定效果不好,长久使用后或者针对不同管径的管路容易脱落、滑落,影响使用,严重的甚至会因管路滑落造成脱管而威胁患者生命,出现不该有的医疗事故。使用重症监护室管路收集器后,可减少医务人员的管路识别干扰,在有效整理管路及医疗活动中,减少意外拔管的风险,也充分加大患者活动空间,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重症监护室管路收集器。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重症监护室管路收集器,该收集器由固定器、带孔柱状连接体、旋转螺丝B、旋转螺母A、球体固定器、球状支架、旋转螺丝C、旋转螺母B及管路收集装置组成;
[0005]所述固定器为金属装置,且固定器与带孔柱状连接体为一体式设计,所述球状支架一端为球形,另一端为带有螺纹孔的柱状结构;所述球体固定器具有上下两个夹持部,两个夹持部的头部具弧形槽,与带孔柱状连接体的弧面相适配,且两个夹持部的头部均具有通孔,与带孔柱状连接体上的孔洞相适配;所述两个夹持部的尾部均具有圆形空孔,且圆形空孔直径为球状支架上的球形直径的一半;
[0006]所述管路收集装置为一块带有与管路相适配的不同口径凹槽的方形板,所述方形板下端固定有带螺纹孔的柱状结构;
[0007]所述旋转螺丝B依次穿过球体固定器下夹持部的头部上的通孔、带孔柱状连接体上的孔洞、球体固定器上夹持部的头部上的通孔,并通过旋转螺母A固定;
[0008]所述旋转螺丝C穿过球状支架上柱状结构的螺纹孔和管路收集装置上柱状结构的螺纹孔,并通过旋转螺母B固定。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收集器还具有旋转螺丝A,所述固定器为U型,且带有旋转螺丝A的螺纹旋转入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管路收集装置的方形板厚度为.厘米,且具有三个大口径的凹槽和
四个不同小口径的凹槽,大口径的凹槽用于重症监护室中呼吸机管路固定或小型管路承接作用,其余四个不同小口径的凹槽用于固定输液延长管及胃管管路。
[0011]进一步地,所述球体固定器的两个夹持部头部的通孔和带孔柱状连接体上的孔洞大小一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管路收集装置,可避免病人转头、翻身等变换体位时导致的管路脱落及气管导管脱出等问题;
[0014]2、通过设置收集器不同大小的凹槽,可适应多种管径管路,很好地夹持住管路,避免管路脱落、滑落,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避免管路弯折变形、堵塞,以及拉拽导管;
[0015]3、通过设置固定器形状,可通过旋转螺丝A,改变固定器位置及角度,方便操作及固定管路;
[0016]4、转动设置的旋转螺丝B、旋转螺丝C及球体支架角度,能够实现管路收集器的多角度位置调节,以便于调节管路收集装置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结构细节连接示意图;
[0019]图1中,1.固定器;2.旋转螺丝A;3.旋转螺丝B;4.旋转螺母A;5.带孔柱状连接体;6.球体固定器;7.球体支架;8.旋转螺丝C;9.旋转螺母B;10.管路收集装置;11.旋转螺丝A的螺纹旋转入口;
[0020]图2中,12.旋转螺丝B旋转入口一;13.旋转螺丝B螺纹旋转入口二;14.旋转螺丝B螺纹旋转入口三;15.圆形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症监护室管路收集器,该收集器由固定器1、带孔柱状连接体5、旋转螺丝B3、旋转螺母A4、球体固定器6、球状支架7、旋转螺丝C8、旋转螺母B9及管路收集装置10组成;
[0023]所述固定器1为金属装置,且固定器1与带孔柱状连接体5为一体式设计,所述球状支架7一端为球形,另一端为带有螺纹孔的柱状结构;所述球体固定器6具有上下两个夹持部,两个夹持部的头部具弧形槽,与带孔柱状连接体5的弧面相适配,且两个夹持部的头部均具有通孔,与带孔柱状连接体5上的孔洞相适配,球体固定器6的两个夹持部头部的通孔和带孔柱状连接体5上的孔洞大小一致;两个夹持部将带孔柱状连接体5包裹其中,且通孔对应,便于旋转螺丝B3插入;所述两个夹持部的尾部均具有圆形空孔15,且圆形空孔15直径为球状支架7上的球形直径的一半;所述球状支架7上的球形放置在两个圆形空孔15之间。
[0024]所述管路收集装置10为一块带有与管路相适配的不同口径凹槽的方形板,所述方形板下端固定有带螺纹孔的柱状结构;
[0025]如图2所示,所述旋转螺丝B3依次穿过球体固定器6下夹持部的头部上的通孔(旋转螺丝B旋转入口一12)、带孔柱状连接体5上的孔洞(旋转螺丝B螺纹旋转入口二13)、球体固定器6上夹持部的头部上的通孔(旋转螺丝B螺纹旋转入口三14),并通过旋转螺母A4固定;
[0026]所述旋转螺丝C8穿过球状支架7上柱状结构的螺纹孔和管路收集装置10上柱状结构的螺纹孔,并通过旋转螺母B9固定。
[0027]所述收集器还具有旋转螺丝A2,所述固定器1为U型,且带有旋转螺丝A的螺纹旋转入口11。固定器1可夹持在适当的部位,并在螺纹旋转入口11旋入旋转螺丝A2进行固定。
[0028]所述管路收集装置10的方形板厚度为0.5厘米,且具有三个大口径的凹槽和四个不同小口径的凹槽,大口径的凹槽用于重症监护室中呼吸机管路固定或小型管路承接作用,其余四个不同小口径的凹槽用于固定输液延长管及胃管管路。
[0029]实施例1
[0030]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重症监护室管路收集器,该收集器由固定器1和收集装置10及球状支架7组成,
[0031]其中,带孔柱状连接体5将通过旋转螺丝B(3)按照顺序将球体支架7连接成一体式装置,组装步骤如下:旋转螺丝B穿过图2中旋转螺丝B旋转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症监护室管路收集器,其特征在于,该收集器由固定器(1)、带孔柱状连接体(5)、旋转螺丝B(3)、旋转螺母A(4)、球体固定器(6)、球状支架(7)、旋转螺丝C(8)、旋转螺母B(9)及管路收集装置(10)组成;所述固定器(1)为金属装置,且固定器(1)与带孔柱状连接体(5)为一体式设计,所述球状支架(7)一端为球形,另一端为带有螺纹孔的柱状结构;所述球体固定器(6)具有上下两个夹持部,两个夹持部的头部具弧形槽,与带孔柱状连接体(5)的弧面相适配,且两个夹持部的头部均具有通孔,与带孔柱状连接体(5)上的孔洞相适配;所述两个夹持部的尾部均具有圆形空孔(15),且圆形空孔(15)直径为球状支架(7)上的球形直径的一半;所述管路收集装置(10)为一块带有与管路相适配的不同口径凹槽的方形板,所述方形板下端固定有带螺纹孔的柱状结构;所述旋转螺丝B(3)依次穿过球体固定器(6)下夹持部的头部上的通孔、带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明伟卢琪周必炜陈梦露曹晶王贤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